所见所闻 DIARY

今日不同之生活

第二届“JINGART艺览北京”现场;供图:JINGART艺览北京.

大田秀则画廊展位入口,一个爸爸充满自信地对儿子进行早期艺术教育,“这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丑的南瓜。”他身体一闪,露出背后草间弥生爬满了黑点的大南瓜。儿童节这天,“JINGART艺览北京”的现场到处可以看到拖着孩子的父母或者拖着父母的孩子。几个有点儿年纪的阿姨对一入口佩斯画廊两侧墙上的宋冬的玻璃窗更情有独钟,指指点点久久不散,可能是在其中发现了自己熟悉的视觉元素。也有人更严肃地谈论艺术——一位女士站在豪瑟沃斯画廊的松谷武判的画前面对着一个戴眼镜的男子讲解,“你看这件组品非常优秀,无论从他的哲学还是从技法来说。”

亚纪画廊的黄亚纪和ART021创始人包一峰.

就融入市民生活而言,JINGART虽然比不了隔壁动物园门口的长队,但也算得上热闹欢腾,人潮甚至让那些画看起来有点危险(面对艺术品,人们正变得更有信心,但并没有因此更谨慎)。北京展览馆这个建于1954年的社会主义历史建筑本身就贡献了不少观众流量;而展场入口处主办方设置的电子屏幕上,从郭德纲、王佩瑜这些老艺术艺术家到那些新到很难分清哪个是哪个的新偶像也都在反反复复地叮嘱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艺术”,而且要“关注当代艺术”。草间弥生的南瓜虽然没能征服那位父亲的心,但倒是很有可能给儿子留下了深刻的视觉印象。

卓纳画廊的许宇.

开幕当天,我们在北京公社展位前碰到我们从前的实习生Saisai。虽然跟Saisai长久未见,却又像是每天都见。她离职后选择的职业大致总结起来是穿漂亮衣服在漂亮的背景前拍漂亮的照片。我喜欢看她那些照片,滤镜下什么都挺好的一个世界。(真实世界还是一不小心就直面了。这时候就发现大家可能还是不可避免地、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北京生活的摧残。)说话间瞥见她在杨心广的画前拍了一张。走到“保时捷中国青年艺术家双年评选”提名展展区后,同事对着那个举枪对着观众的霓虹灯宇航员直皱眉头。我说这个倒是比较适合Saisai拍照啊。结果一转头就看到了她和摄影师的身影。

大田秀则画廊的大田秀则.

比起博览会本身,一些观众在保时捷提名展上转悠的时间更长,一部分也是因为展览上录像作品有压倒性的比重(耐心观看之余也需耐心倾听),其余包括装置数件,绘画两位。奖金的有无和多少是个很神秘的话题,没有碰到一个参展艺术家能回答这个问题;而谁会获奖这个悬念要再等上半年。仔细一想觉得有些惊人,究竟需要多少年轻艺术家才撑得起从年头到年尾接二连三的各种年轻艺术家奖和展览?不过保时捷这次还是做到了差不多一半的艺术家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名字。虽然确定无疑是青年艺术家奖,但看展签发现其中有些作品已经有点儿岁数了,包括2011、2012年的旧作。一位参展的艺术家朋友说原本计划要展更新的作品,但被通知说话题太敏感。再仔细一打听发现敏感的东西还很多,太新的,太旧的,太中心的,太边缘的。这个月是北京的过敏季。走到头才发现展览的标题起的也让人感觉意味深长——“What is it that makes today’s life so different?”而最意味深长的回答可能来自展览里看到的一个作品题目“看最后会到哪”。这才真是最让人困惑的,今日这不同之生活究竟会走到哪?

艺术家佩恩恩和刘雨佳.

总的来说,跟一年内要去的其他几个博览会上更紧绷的社交气氛相比,这次逛博览会的感觉更接近日常遛弯儿。好像一到了西边时间就主动放慢。展览馆自带多重时空,让人联想起若干个不同的年代及其再现。虽然是首都,但多年以来北京的无论电影展、双年展还是博览会似乎都还是有一种你爱看不看的国营态度或者一种不知道究竟打算办几届的气质。这种不调的节奏有时候又是这个城市生活中比较可爱的一面。不过我搬去了上海的朋友说他对此丝毫也不怀念,“北京令人魂飞魄散”。

艺术家周铁海.

大未来林舍画廊的林岱蔚.

艺术家赵要和管钧.

艺术家马秋莎.

艺术家刘辛夷.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