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所闻 DIARY

上海一周

左图:“上海当代”博览会总监秦思源、博洛尼亚展览集团国际部总裁Mauro Malfatti和影星陈冲。右图:艺术家杨俊、策展人Barbara London、维他命艺术空间的张巍。

9月的第二个礼拜,上海热闹非凡。在“上海当代”博览会开幕前开幕后,一系列个展群展竞相开锣。单9月6日一日,莫干山50号就有周啸虎在比翼的个展、香格纳画廊MadeIn所谓的“中东当代艺术展”、小平画廊的袁远个展、中国美院新媒体系的后起之秀“双飞”组合的“不问路在何方”和北京艺术家足球队的“踢艺术”展。

当晚,这五个展览齐聚吃开幕饭,宴开14席,来了近200人。推杯换盏间,一位北京艺术家环顾四周,都是熟面孔,不禁感叹道:“北京没人啦!”另一位艺术家补充说:“如果恐怖分子在这里扔一颗炸弹,中国美术一夜回到美协时代。”还好并没有这么无聊的恐怖分子,即使有,他们也都被周啸虎揪去当演员了。

左图:媒体人李雪慧、艺术家崔洁、梁远苇。右图:艺术家蒋志、陈文波和策展人片冈真实(Mami Kataoka)。

稍后的卡拉OK,更是移师钱柜最大的包房,足以容纳一百多人唱K。场面之壮观,以至第二天大家才想起来猜测:昨晚到底是谁买的单?答案是:M50创意园区请饭,北京艺术家球队“T-Art”负责娱乐。以王兴伟为首的球队,在四得公园苦练了一年,两天后,以一比二惜败于上海艺术家球队。

这个黄金档期的最大赢家是MadeIn,曾用名:徐震。他选择在此时脱掉“徐震”这个旧马甲,推出以他本人为法人、艺术总监的MadeIn,一间生产当代艺术的文化创意公司,(中文名为“没顶”文化有限公司),可谓赚尽眼球。同一时间,在香格纳、“上海当代”博览会、松江、民生美术馆(在这里是作为“徐震”)四面开花。放弃“徐震”这个品牌,可以看作是徐“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一步高招。

左图:评论家凯伦•史密斯和友人。右图:艺术家邵一、金锋和周子曦。

一开始,做公司的起因是想要打破惯性,后来发现隐藏在公司后面,徐震无须过多考虑艺术家应有的风格、路线,以及艺术家对媒体、收藏家、公众等的一个态度,甚至也不怕被商业化了,因为公司的目的正是创作和销售作品。这给了他很大的余地去做作品。这次“中东当代艺术展”上广受藏家欢迎的丙烯画系列《化妆》,很难想象会出现在徐震本人的展览上。

作为一个新公司,MadeIn可谓起点甚高。作为“后徐震”时代的创作单位,并非几处展览中每件MadeIn的出品都能达到徐震一贯的水准或者一个一线中国艺术家的水准。当然,你也可以辩说“徐震”是一个停产了的“Giorgio Armani” 或“ARMANI PRIVE(高级定制)”,而“MadeIn”现在是副线“A/X(Armani Exchange)”,因此不能使用同一个标准。能够激发这些没完没了的讨论正是艺术家的成功之处。

左图:画廊家刘英梅和上海美术馆副馆长张晴。右图:艺术家杨福东和吴山专。

由于某种个人意志以外的因素,MadeIn 的首个个展:“看见自己的眼睛——中东当代艺术展”差点未能实现。经多方协调后,总算如期亮相。作为西方世界的呼应,9月10日,在纽约的James Cohan画廊,举办了该公司的第二次个展:“孤独的奇迹——中东当代艺术展”。

以MadeIn/徐震为核心的策展团队,还在10日为各位来宾准备了一场盛宴:“当代艺术展在松江”。这个展本来有希望盘踞上海展览中心的半壁河山,成为ShContemporary 09的一部分,填补那些画廊的空白。未遂之后,计划移师泰晤士小镇,上海松江的一个极富英伦情调的别墅区。再次未遂后,应松江创异工房老板李钢邀请,这个主题为“资产阶级化了的无产阶级”的大展终于落户这几幢郊外的毛坯厂房。如果说MadeIn个展是这次上海黄金展览档期的开幕展,全明星阵容的“当代艺术展在松江”就是闭幕展。9位策展人,43位艺术家/组合,大致上囊括了沪系老中青三代的代表人物,除了“小制作”之外,所有参展艺术家都有十年以上从艺经验。

左图:艺术家刘建华、宋冬。右图:比利时根特当代市立美术馆(SMAK)馆长Philippe Van Cauteren及其助手。

策展人之一石青表示:“主要是想看看群展有什么新的可能性,也振奋一下士气。这些艺术家多多少少处于转型期,展览不苛求完美度,重要的是寻找变化点,发现潜在的方向。”《工厂》、《农场》之后,石青本人潜在的方向大概是朝着“公共空间的意识形态+木结构”去了。杨福东展出的是应香奈儿“移动艺术之旅”(Chanel Mobile Art)之邀创作的黑白双屏录像《去年曾经心动》。两位模特以早年月历上模特的姿势保持静止达数分钟之久。

储云的幸运星正好抵销掉杨振中发射的“倒霉蛋”——分别印有两百个病症的三万个乒乓球。装幸运星的两只纸箱,原本放在何岸用铅笔涂黑的31个包装箱旁边,像是何岸未完成的一个部分。储云不得不临时更换位置,搁到两幢楼之间通道的尽头,却又惹来询问纷纷:“没看见啊,你的作品到底在哪儿?”

左图:策展人李振华、艺术家金氏徹平(Teppei Kanenji)和画廊家Shugo Satani。右图:艺术家储云、何岸、策展人张黎、艺术家施勇、周啸虎。

这个大展其中一个段子,是一位参展艺术家很诚恳地问一位以忠厚著称的南方艺术家:“你觉得我的作品怎么样?”对方回答:“我看不懂。”他不依不饶追问:“你觉得作品真的怎么样?”对方老实回答:“我真的看不懂。”

上海的第二大赢家当然是香格纳。不仅MadeIn和获“上海当代”发现单元的“新锐艺术家”奖的石青都是他们的代理艺术家,他们还以画廊的名义,为“当代艺术展在松江”群展贡献了一件作品——把劳伦斯•何浦林 的口头禅用霓虹灯做出来:“累,不知道,试试看,也许”。

从9日至13日,历时五天的ShContemporary09,本应是惨淡经营的一届,不想开展之时正逢经济回暖的第一个小阳春,成为上海黄金档期的第三大赢家。虽然国外大牌画廊锐减,总体规模也缩水,但成交相对令人满意,媒体报道相当地正面。小有小的好处,部分画廊沽清了所有的展品,长征空间谣传中的成交额更是从两千万人民币飙升到两千万美金。

左图:艺术家李路明、唐人画廊的郑林、杨洋和CIGE博览会执行董事王一涵。右图:艺术家胡晓媛、仇晓飞和梁硕。

由Mami Kataoka和汪建伟策划的“发现”单元是本届“上海当代”的热门看点。石青的木结构装置微缩“工厂”旁边是MadeIn的蓝天草地,五个野人快乐地奔跑在Windows XP的桌面模型上。由“博洛尼”集团赞助的簇新整体橱柜,构成了刘韡作品“厨房辩论”的主体。大卷伸嗣的红底白花地毯延展在VIP入口处,Nedko Solakov的行为作品“一生(黑与白)”雇请的两名工人,在不断把白墙刷黑、黑墙刷白。。。。。。再加上东恩纳裕一的灯饰,岩崎贵宏的书柜,有人调侃说:“‘发现’单元好似一个样板房兼家居体验馆。”

东京OTA画廊的包括“大南瓜”在内的4件草间弥生(Kusama Yayoi)作品以80万美元被几位亚洲女藏家纳入囊中。一位业内朋友向我抱怨道:“VIP之夜没顾上,第二天一早我带某某去买草间弥生时,才知道一开场就卖完了!”草间师太的作品正符合阔太太的口味:有名、好看、容易搭配家具和壁纸。那些被拍卖场上真假莫辨的“林风眠”或青花瓷寒了心的亚洲藏家,终于开始把目光转向当代艺术。至少,这些艺术家绝大部分还活着。

在三出不容错过的重头戏(MadeIn个展、上海当代和松江)之外,还有一些展览值得挤出时间来。来自北京的业内人士,这时便记起北京的好来了。“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情况是无法在上海重演的。画廊分散,加上世博会道路整修,一天撑死了也就赶两三个场子。

左图:艺术家王兴伟、周啸虎、徐震和袁远。右图:艺术家阚萱和比翼艺术中心的金利萍。

外滩三号沪申画廊的吴山专和英格的个展“物权09复数”,庄重体面,大幅玻璃窗外,就是夜幕下的璀璨江景。尽管这两次在中国都是和英格联合办展,可总是被外界说成是“吴山专个展”,聚光灯自觉地罩住那个男人。那个男人的老朋友在展后对他坦言:“这个个展太像回顾展,而你办回顾展,还太早!”是啊,尽管吴看上去早已得道成仙,也不过49岁。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他还是个年轻的中年人。

比翼的周啸虎个展“军演营——10.18营救”,是由苏丹人质事件激发的作品,其中录像的拍摄手法,模仿了CS网络游戏。奥沙画廊的蒋志个展“表态”,在多伦路93号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老洋房内举办。该建筑系民国“七君子事件”当事人之一王造时的故居。二楼张贴的阿娇流泪的大幅海报引起了过往民众的好奇心。这个展览简洁精致的形式下,却是无以名状的态度,正如这座白色的优雅洋房,曾容纳一颗壮怀激烈的心。

左图:艺术家刘韡。右图:艺术家冯梦波、上海民生银行美术馆副馆长/艺术家周铁海。

另一个好玩的展览是“不问路在何方”。9月6日晚,“双飞”九位成员中的七位男青年,身着vintage碎花女裙,顶着奇异的发型出现在现场。展厅被他们搞得很像一个乱哄哄、时髦的复古&反串大派对。当他们的老师张培力被簇拥在花团锦簇中合影时,使人急剧意识到时光飞逝,新媒体江山,后继有人。多年来以新媒体作品行走于江湖的一些艺术家,当他们在中国美院读书时,还没有新媒体这个系。有道是“女有黑桃,男有双飞”,一位“双飞”的师兄评价说:“老张和老耿(建翌)还真培养了不少人才。”

另一位艺术家表示:“老一辈艺术家对待艺术,往往有一种严肃又苛刻的态度,到头来反而让人觉得搞笑。年轻一辈艺术家往往采取顽劣、恶搞的态度,最后却有一种严肃的东西出来。”“他们(年轻艺术家)是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的。”

左图:艺术家刘建华、《当代艺术新闻》主编吴华、佩斯(北京)总裁冷林。右图:画廊家黎蓉和张颂仁。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