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所闻 DIARY
今年方力钧已举办了三个大型回顾展,继德国和台北个展之后,12月11日大型文献展“方力钧:时间线索”在广东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广东美术馆和今日美术馆主办,阿拉里奥(北京)协办,郭晓彦策划。
历史是展览的主要线索,其中包括了艺术家的个人史、50年代后的艺术史和社会史,策划团队试图以这三条时间线索立体地塑造一个当代成功艺术家的历程。
和前面的两个个展不同,本次展览看不到太多方力钧的原作而是侧重文献资料的展示。从展览中大量的创作手稿、笔记和整个学艺生涯的资料来看,方力钧懂得小心翼翼保存和经营自己的艺术作品。文献展示了方力钧从少年时期开始的学艺生涯至今的图像和文字资料,包括艺术家本人的素描、色彩、速写、创作手稿、创作素材等等,此外他还搜集了学习期间对他有影响老师、同学的作品,在他看来,成功并不是那么必然,所以每一个经历细节都值得在回顾中展中间展示。少有艺术家可以这么完整的保存关于自己的全部资料,方力钧称自己在整理资料的过程是幸运的,资料的保存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并且在90年代就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和助手。颇受外界质疑的是,大型的回顾展的目的,到底是有意要展示成功艺术家作为普通个体的生活点滴,还是急于总结艺术家的历程从而夸大他的艺术成就,但无论哪个观点都无法抹杀展览作为当代艺术家个案研究的重要意义。
方力钧的作品体现出整体统一的特征,从他大学毕业开始创作的光头形象到近期的水和天空,如果说艺术家的成功在于创造了一种属于自己的个人语言,那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可以在二十年间保持大的方向不变,同时又持续不断的对该语言进行微调从而产生更多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有智慧的策略行为,也许和方力钧的工作方式有关,他称自己通常同时开始画一批画,即使其中某一张画失败了,也不至于感到太大的挫败感,另一侧面可以想到同时创作一批画,其风格不可能非常迥异,这种方式更有利于观察和控制作品的整体风格。
也许是做了父亲的原因,方力钧的作品正逐步远离“泼皮”、“玩世现实主义”,作品中多了一些小孩的形象。“生命”作为主题也在他的艺术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展厅中间的廊道展示了他2000年后的新作,包括大幅油画、雕塑,其雕塑作品尝试把生命量化,将人从出生至死亡的历程以刻度标识出来,作品已经不再是原来那样有明确的社会针对性,关于新生和死亡,以黄专的总结就是,带着某种浪漫主义色彩的表达。
研讨会的主题是“全球语境下的当代艺术判断”,事实上大家讨论的还是中国近三十年的当代艺术史如何书写的问题。黄专从年鉴学派开始谈到方力钧的绘画经验,认为对中国当代艺术进行定义还得从一个更长的时间段考察,并且重点在于思想史的总结,而不是以某几个历史事件作为分界。展览的学术主持吕澎并没有直接对方力钧的艺术作品做出判断,他认为本次文献展的目的就是叙述一个人的故事,重点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所有背景,剩下的就交由观众去阅读和思考。
借着文献展的机会,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的滕宇宁和朱青生介绍了他们的现当代艺术档案整理项目,他们认为,文献的意义在于,作为一份材料被有需要的研究人员使用,仅此而已,而在中国文献常被视为可占据的资源,这个观念顽固不化,导致很多学术研究不能正常展开,如何让文献成为真正的公共资源,是一个不断努力的目标。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展览,文献展提供给的就是一份原始的材料,每个人都可以研究出不同的方力钧。
文/ 吴建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