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所闻 DIARY

鲍德里亚之夜 [连州]

刘香成(中间)在幻灯晚会上。

可以看得出来玛丽•鲍德里亚在连州玩得很开心,她似乎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和兴奋,自从开幕式的那天晚上开始她就一直挂着笑脸,有时候对着桌子上的鲜花拍照,无论谁用相机对着她,她都会给你一个灿烂的微笑。玛丽在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说出了原因:“首先,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不仅是我一个人来,我还代表了鲍德里亚来,也等于是他来了。这是双倍的惊喜。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场面的一个庆祝,一个欢庆的节日有一、两万人这么强大的场面,欧洲人很少见,所以我当然是非常高兴……”在谈到与鲍德里亚相识的那段故事时,玛丽同样毫无顾忌,兴奋得甚至有点像在说某明星八卦:“我第一次看到让,就马上爱上他了(“at once” 被重复了很多次)。”这位法国后现代哲学大师让•鲍德里亚的妻子在连州无论走到哪里都被人簇拥着。

左:艺术家王宁德与施瀚涛; 右:艺术家游莉。

说本次的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到处充满着形而上的思考一点也不过分,总策展人费大为发动网民收集了许多关于摄影的句子,“摄影永远都是一首歌,唱来唱去都是‘你看,你看……’”、“这里有一种把自己委身于幸福的偶然性。”当然,最经典的还是出自鲍德里亚的“是书在读你 是电视在看你 是世界在思考我们 是镜头对准我们 是结果在造就我们 是语言在说我们 如此,如此…… 是时间在消损我们 是金钱在赚取我们,是死亡在提防我们”、“是摄影让我们最接近一个没有图像的世界,也就是说一个只有纯粹表象的世界。”诸如此类的短句无处不在地贴在三个展区墙上,仿佛话语也可以刺激观众的视觉。摄影师们称之为“费大为的语言世界”。

左:策展人费大为、艺术总监段煜婷、策展人米歇尔•菲力博; 右:艺术家张君钢和李洁。

本次展览比起往届显得更为精致和有力,首先在空间的分布上更为合理、集中,或许是因为本次的参展作品比往届大大减少,但像果品仓和粮仓这样不太规整的空间,如何使每一组摄影作品都得到一个合理的位置,仍然很考验策展人的功力。果品仓最中心的展位理所当然地让给了鲍德里亚的50件作品,这也是他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展示。这些作品并没有被他强势的理论话语掩盖,或者作品中浓烈的颜色和丰富的细节比他的理论更加吸引我。两旁的展厅分别陈列着雷米•阿尔迪日(Remy Artiges)的《自然》和帕特里克•扎克曼(Patrick Zachmann)的《城市的伪装》,前者再现了一个虚幻的法国乡村图像,后者是一名玛格南图片社的摄影师,记录了中国城市中由广告图像制造的虚幻(未来)世界。

左:玛丽•鲍德里亚女士; 右:左起基基、策展人米歇尔·菲利博、艺术家杰里.伯恩特。

对早期摄影术发明有兴趣的观众这次除了可以一饱眼福之外,或者还是一个补课的好机会,法国尼埃普斯摄影博物馆带来了由艺术家授权的展览级印刷品,展区中间循环播放的一段摄影发明史的影片解决了不少人对早期摄影技术发明的好奇和疑问。

推荐新人是本次摄影展中最令人感动的部分,最年轻的参展艺术家唐文静(1989年出生)在开幕式上害羞地抱着费大为的场面感觉像父女一样温馨,本次展览的其中一张海报也是来自这位小姑娘的参展作品。来自东北的摄影师游莉、摄影组合张君钢&李洁以及旅居纽约的华人摄影师塔可共同摘得年度大奖,可以看到得奖者都非常年轻。得奖前游莉还打趣说:“如果我得奖,那可能是人品爆发吧。”看来她人品不错。

左:北京大学车槿山教授; 右:艺术家雷米•阿尔迪日和朋友。

晚上有一场名为“鲍德里亚之夜”的幻灯放映会,玛丽女士除了带来鲍德里亚的作品,还有一段这位哲学家的朗读,其内容正是散落在展场各个角落的关于摄影的短句,幻灯片结合了鲍德里亚的影像、声音、文本,再加上玛丽女士回顾他的生平,这位哲学大师竟如此立体地“光临”连州,北大教授车槿山在介绍鲍德里亚的学术观点时候也不禁感叹了一句:“这是一次奇妙的旅程。”

左:策展人鲍栋、费大为,批评家谭天; 右:艺术家杰里-伯恩特。

左:艺术家帕特里克•扎克曼; 右:韩国艺术家卓仁芽。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