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所闻 DIARY

重整旗鼓

左: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夏季风,艺术经纪人周颖,参展艺术家徐累,策展人朱朱,DOMUS收藏吴华;右:蜂巢艺术中心策展人王小雨,艺术家王音。

也许是巧合,转型后的“伊比利亚”同样选择了在4月开幕,并更名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以下简称蜂巢)。自2008年4月创办以来,它便一直处于各种变动之中,而这次改变则比较彻底,解决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2012年西班牙警方的“帝王行动”曾一度把伊比利亚推上风口浪尖,成为舆论焦点;而对这次重新开馆后的动向,业内也是非常关注:彻底终结了之前与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的合作,完全转为国人独资,机构也从以前的非营利性质正式转型为商业画廊。

“呵,改造了以后真是不一样,这墙干净多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副馆长尤洋一进展厅不禁感叹道;而艺术家胡晓媛也觉得白双全展厅的灯光运用的比较到位。为了打造新形象,蜂巢进行了历时半年的装修改造,投入很多:大门外新增了金属门头,展厅顶部架设了可升降移动式灯架,展厅四周的木质墙面也被重新打造并粉刷一新,以前白色的自流平地板变成了金刚砂水泥,困扰绘画展览的暖器终于从墙面挪到了地下;以前的影像档案馆、小库房和艺术品商店全部拆除,扩大为现在的五个展厅,闲置已久的咖啡厅也终于承包了出去。新空间以五个展厅的三个展览正式亮相:由蜂巢“御用”策展人之一朱朱策划的“轻逸:一条线索与六张面孔”,年轻策展人戴卓群的年度计划“长物志”首个项目申亮个展,以及新任蜂巢展览部主任的王小雨策划的“蜂巢•生成I:空包袱——贺勋个展”。

左:参展艺术家贺勋及友人;右:NUOART创办人郑诺,杨画廊杨洋,策展人朱朱,北京公社经理吕静静。

“轻逸”显然是这次最重要的展览,占据了中间以及左侧最主要的三个展厅,申亮个展位于二楼——以前玛吉画廊的位置,贺勋个展则位于以前的艺术品商店。

“轻逸”的六位参展艺术家正好采用了六种不同的媒介进行创作。走入主展厅,首先看到的是刘野的几幅新作。一位拍卖行的朋友边看《自画像》边开玩笑地说:“嗯,这画是越画越小,以后估计要像齐白石一样按平尺来计算了。”转过刘野的展墙,展厅正中高悬的“彩虹山石”直接映入眼帘——这是徐累今年绘制在绢上的新作《霓石》,两边分别是他的两幅《海天》。“真的好美,” DOMUS收藏的吴华边看边感叹。而华辰拍卖的李欣也很欣赏徐累,她对我说:“徐累是少见的肚子里真有货的艺术家。”提到近期的变化,徐累笑说:“可能形式上看上去有些变化,其实内核没变,我一直都喜欢悖论的东西。以前是见自己,今年有一些转变,开始见天地,希望以后见众生。” “这不是《一代宗师》么,”旁边一位艺术家打趣道。

左:参展艺术家申亮,艺术家王光乐,今日美术馆前副馆长楠楠;右:艺术家仇晓飞,胡晓媛。

环抱展厅四周的是洪磊的摄影作品,其中《湖石》系列与徐累的《霓石》、《海天》系列相辅相成;而徐累的《霓石》与对面的《一生悬命》遥相呼应,洪磊的《正大光明》展台则夹在中间。如果不熟悉艺术家作品的话,可能会有所混淆,策展人可谓用心良苦。我走过洪磊作品时感觉里面好像少了几张照片,现场的工作人员解释道:“今天开幕前朝阳文化局来看过,撤走了6张。”“可剩下的这几张尺度也挺大,还能撤走什么啊?”我问到,“本来都要撤走的,后来798管委会的也来了,帮忙求情,所以就只挑了几张特别过分的。”

主展厅左侧、以前影像档案馆的位置现在正在播放杨福东的影像作品《小重山》,而掀开黑色的布帘,进入到库房改建后的白双全展厅,纯白空间,干净凝练。艺术家写于2011年7月到11月的日记像一条游丝般穿行在展墙中间。这间展厅是本次展览中最静谧隐蔽的所在,隐蔽到甚至有人错过了这间展厅,说没看到白双全的作品。一位画廊经理对白双全说:“展览虽然叫‘轻逸’,但我觉得您的作品是这次展览中最重的。”白双全非常谦虚:“其实这次展览没有我也没所谓啦......”艺术家郝量也很欣赏:“每次看到白双全的作品都很打动我,记得去年在台北双年展上看到此作缘于忽视,所以记忆犹新。当发现时,阅读接近手卷的展开;今日的空间反而过于完美,但还是那样清好,脑间闪现的语句,在时间中如灵光飞逝。总觉得他的作品和现实美正好隔了一层薄纸,像元代的钱选。”再过去就来到梁绍基的展厅,灯光幽暗,观众却能感受到江南的气息,在竹篮前独自禅定《听蚕》。这6位艺术家大部分还没有固定代理的国内画廊,这次展览是否也是蜂巢希望与他们合作的一个表态?回到展厅入口,一、二层分别是年轻艺术家贺勋与申亮的个展。其中申亮的展览是由戴卓群策划、将与蜂巢合作一年的新项目,之后将会邀请包括卢征远闫冰在内的8位年轻艺术家相继推出个展。

左:艺术家李青,NUOART创办人郑诺,艺术家罗荃木;右:华辰拍卖李昕,参展艺术家徐累。

新蜂巢配新晚宴:从以前的眉州东坡、三个贵州人移师到俏江南,十几桌客人非常热闹。席间有媒体问蜂巢今年要做三十多个展览,强度和密度是不是太大?馆长夏季风笑着说:“越是低迷的时候,越是要多做展览。”当被问及未来是否要侧重于“新水墨”的推广,夏季风表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三十年来一直基于西方主导下的当代价值观,作为一家中国本土的当代艺术机构,我们也在思考如何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价值。水墨作为中国本土的艺术形式理应得到尊重和发扬,新水墨区别于传统水墨与实验水墨,而是基于水墨自身语言发展出现的新形式,以及正在形成的新的美学体系。其中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他们的创作中既包含了精湛的传统技法与丰沛的精神底蕴,同时又特别关注当下的社会现实。与其他当代艺术家一样,他们面临的以及探讨的艺术问题是一致的,徐累梁铨武艺刘庆和李津雷子人郝量肖旭刘琦等都在这方面都作出了非常独特的成果。”无独有偶,与展览同期的几本国内艺术杂志都不约而同地推出了“新水墨”封面专题,新一轮的规划正在酝酿之中。新年、新名字、新资本注入新格局,在稳定中坚力量的同时力推新人——能否逆势上扬,我们静待春天。

左:阿姆斯特丹大学博士Svetlana Kharchenkova,策展人朱朱,参展艺术家刘野;右:艺术家闫冰。

左:《典藏.今艺术》杂志执行编辑高子衿,林姿君及友人;右:艺术家杨光南,杨心广。

左:艺术家刘卓泉,白宜洛;右:艺术家黎薇,芳草地画廊经理艾思。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