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所闻 DIARY
北京还在全民享受着反法西斯70周年小长假的悠闲,我却空降“上海黄金周”,并且做好了走断腿的心理准备。据悉,九月初,上海将在一周里迎来近200个展览与艺术活动:三个艺术博览会,数不胜数的展览开幕、慈善晚宴、开幕party、after-party和小圈子聚会等等。想必在一览魔都艺术经济繁荣景象的同时,也是对每位参与者身体素质的一次挑战。
九月五日
来到上海OCAT的“回放:皮埃尔-于贝尔电影与录像收藏展”开幕现场时正值新闻发布会,皮埃尔•于贝尔(Pierre Huber)先生兴致勃勃地说:“我与张培力有20多年的交情……”回想起来,这位瑞士藏家与中国录像艺术的姻缘的确深远:早期收藏诸多中国录像艺术家的作品,后在中国美院新媒体系建成后为鼓励年轻一代艺术家继续创作,设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奖项,并最终与上海OCAT合作,使奖项落地,延续了推手的使命。去年的获奖艺术家林科,以及“双飞艺术中心 ”的大多数成员都出现在了新闻发布会上。这样看来,这段姻缘还在延续。在展厅里,遇到刚从乌拉尔双年展回来的艺术家施勇。他热情地招呼我去看8号开幕的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中他与《安邸》杂志合办的个人收藏展,并谈起了他对乌拉尔这一前社会主义国家第二大城市的印象,以及他的参展作品:在两位研究情报的教授家中安放窃听器,并实时将采集来的声音在曾为秘密警察组织使用的两个房间里播放。
晚饭时候,坐在上海小资情调浓郁的包间里,享用着婚宴级别的美味,我自动开启了撰稿人搜索模式。坐在我旁边的艺术家金锋向我介绍他与陆兴华合作的微信公众号“艺术一小说”,并赞美了OCAT之前的群展“擦肩而过”。在被问及对当日展览的看法时,大家貌似达成了 “关注点在60-70年代录像艺术鼎盛时期的经典作品”的共识;而更明确的是,很多在座的艺术家都发现了形式相似的两件作品被并置在了同一空间中。这时,于贝尔和他的搭档举杯向大家敬酒,并问嘉宾们是否喜欢这个展览。他说:“I did the show for you, if you like it, I can sleep tonight.”(这个展览我是为你们准备的,如果你们喜欢, 我今晚就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饭后与双飞的成员们小酌一杯,这个美好的夜晚,在他们探讨月底在龙美术馆“15个房间”展览中的出场行头,以及对于杭州生活往事的互黑与忆苦思甜中结束了。
九月六日
下午四点,雨中移步外滩边上BANK 的双个展。或许是因为时间还早,展厅里还没有什么观众。一进门Oliver Herring 的小房间里两个模特已经被锡纸包裹得看不出面孔,艺术家正忙着为他们拍照。策展人Josie Brown上前介绍了艺术家的项目,及其早期在纽约的创作历程。这时赵刚还没出现在展厅, 马修忙着为一批由武汉“艺术总站”(Art Terminal)总监秦思源带来的藏家介绍赵刚的绘画作品——其中一位脚踏丝绒厚底凉鞋的女士一直带着墨镜,或许她看到了绘画的另外一番境界。当天剩下的展览开幕全部集中在M50:叶凌瀚在Vanguard 的个展“事物的进行方式”,周子曦在没顶画廊的“春游小岗”,艾可画廊与香格纳H空间之内更是一堆熟悉的面孔。
晚上并没有和大部队去吃开幕饭,而是与艺术家刘诗园、Kristian、张如怡还有刘韧在旁边的“红子鸡”餐厅AA了一顿。散场之前问起刘诗园第二天个展是否准备就绪时,她还给大家讲了某藏家误认为海报图片是作品的笑话,该藏家甚至还要求将其画成油画——可见图像误读与自媒体的力量真是一把双刃剑。
九月七日
直到7号我才渐渐意识到,“上海黄金周”在冥冥中为路痴的帝都来客有效地划分了活动区域。溜达到民生现代美术馆时时间还早,虽然摄影大师陈传兴的讲座已经在二楼开始了。昏暗的报告厅里,艺术家在台上津津乐道地讲述着创作每件作品时视觉上的考虑以及与各个时期艺术潮流的晦涩关系,台下坐得满满当当。楼下黄宇兴的个展“冲积”更是从艺术家早起的创作延展到近期的抽象色块,在展厅里遇见独立策展人周冰心,泛泛寒暄后,大家一起来到位于衡山汇的阿拉里奥画廊的倪有鱼个展“引力”现场。艺术家郭鸿蔚这时正在阿拉里奥门口打电话,新世纪艺术基金会的楠楠、艺术家张鼎、杨振中也都相继到来。大家各自逛了一遍这座装修极简的三层洋楼后,纷纷汇报说注意到了二楼楼梯处的提示语:“佩戴名表及装有心脏起搏器的观众,请谨慎靠近楼上的部分作品。”可见来这里的观众是何等人群。
在Mao空间的丁世伟个展“西风凛”上,张培力与艺术家正在朦胧的人工喷雾气中合影,果然师生情深,导师前来给学生捧场。接着导航到James Cohan画廊艺术家李珊的个展,凯伦•史密斯那件花衬衫顿时让人联想到刚才在民生看到的黄宇兴的作品。门口艺术家的死党们从帝都飞来助阵,包括张伟、彭晓阳、冯曦等等。走出画廊所在的弄堂,迎头看见余友函老师正急匆匆赶来。又到东画廊张云垚个展,程曦行从后面办公室走出来向介绍我这是艺术家的第四个个展,与之前毛毡作品有别,我也顿时记起之前艺术家在北京0110001画廊展出的格兰菲迪赞助的项目。此次个展“晚祷之后”中,艺术家竭力呈现的是那种晚上人在祷告后的状态,可在我眼前却挂着一张很写实的癞蛤蟆。
[[img:12]]
不知是否是最后一站的原因,往日显得很宽敞的Leo Xu Projects此时却人满为患,难以挪步。刘诗园一身丹麦设计师的简洁白色衬衫裙,依然掩饰不住自己已身怀六甲的体态。一层装置的声音已经被到访观众的谈笑声掩盖,穿过紧密悬挂在通向二层楼梯的迷幻石榴红珠子门帘,如果手上再拿一杯蓝色海滩饮料,或许已无心注意贴在墙面两侧的石榴图案。到二层见到了常驻上海的台湾艺术家林明弘,他正研究几件摄影作品的斜线手绘画框。又偶遇原UCCA策展人、目前已是纽约Gladstone画廊策展人的蔡秉桥,她低调戏称自己为画廊妹,空降魔都“to check it out”。与James Cohan画廊联合举办的晚宴把法租界少有的新疆餐馆Spice Bazarre包场。外滩美术馆资深策展人李棋喋喋不休地说着为准备接下来Hugo Boss奖群展以及明年年初尚未公布的新加坡籍艺术家个展的种种焦虑,包里背着的那本厚厚的《新加坡简史》更是说明了其重视程度。晚宴即将结束时,坐在我旁边的艺术家刘诗园表示每次展览开幕后都会小有伤感,虽然前一分钟大家才刚刚举杯庆祝她的个展为当天徐汇区最好的展览。
[[img:15]]
九月八日
沿着龙腾大道上一路的广告找到了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的位置。周铁海一副疲倦的样子站在门口接待各路来宾。一进门便是新世纪艺术基金会邀请艺术家郭鸿蔚策划的绘画展“被动的图像”,穿过迷宫般的绘画作品后才开始进入博览会的主体。作为第二届,无论是从展览环境、邀请的参展画廊、格局等等都有大大改善。楼上楼下基本全部被画廊展位占用,以家居为主的设计部分散落在展厅的周边,以及与《安邸》杂志合作的施勇个人收藏展里。施勇认真地带着一拨又一拨的人流参观他的藏品,观众无一例外地在1968年Sol Lewitt的作品前叹为观止。
画廊展区,Sadie Coles HQ 画廊前摆放了几件今年威尼斯双年展英国馆艺术家Sarah Lucas的小雕塑。 来到白立方处,王欢表示生意不错,展位上艺术家蒋志的两件抽象绘画让人耳目一新。Massimo De Carlo可算是一个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展位,艺术家Gelitin的一系列“无题,蒙娜丽莎”戏谑了这幅经典巨作。在楼上楼下都逛了一圈之后,这时来参观的VIP已人满为患。香港藏家Alan Lo, 新上任的警察署艺术中心总监Tobias Berger, 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Adeline Ooi, 以及本地藏家周聪及母亲等等熟悉的面孔相继出现在各个展位上。
[[img:19]]
走出博览会正门,左侧集装箱改建的香格纳画廊西岸新馆正式对外开放。为纪念画廊创立20周年,新馆以耿建翌个展“2015夏”亮相。 三层高的新空间只有一层布置了作品。画廊门口并没有见到艺术家的身影,估计这时已经飞往深圳开始忙碌下周末在深圳OCAT的回顾展了。乔空间坐落在香格纳画廊的后面,藏家乔志兵与蔡荔馨在门口迎接着最后几位客人。此次波兰艺术家威廉•萨奈尔(Wilhelm Sasnal)的个展是与国际画廊大户Hauser & Wirth合作的产物,走在展厅里,有位观众询问如何购买作品,蔡荔馨急忙介绍这位观众去西岸博览会找Hauser & Wirth画廊问价。之后蔡女士也一再向我重申,这个空间的定位是“私人展示空间”,乔先生赞助了此次展览的落地。踏出空间时,天空娇美的晚霞让人一时忘记了阅兵蓝,“博览会落日”成为朋友圈刷屏的新主题。晚饭后Kee Club 的after party上, 除了aaajiao的枯山水蔓延计划外,实在找不到什么high点,后面的人体绘画、豪车以及楼盘的植入广告如此开诚布公,一杯细细的香槟要价100元也是扫兴。大家相继离开时在门口遇到藏家陆寻、Jehan Chu和女友正在赶来。当晚更多的年轻人去了Le Baron的三天连场party, 那些欢乐的场景次日早上刷朋友圈时一览无余,觉得自己并没有错过什么。
九号画廊展览开幕还在继续中,包括沪申画廊的“交叉小径的花园”,视界艺术中心三位年轻艺术家的群展“不翼而飞”,以及刘晓辉在天线空间的个展“西西弗斯之谜”。只有到了晚间坐在饭局外的露台上才渐渐找到了些魔都的梦幻,此时黄浦江对岸高楼上的I❤ Shanghai正在闪动,在身边朋友天南海北的八卦热情中终于在这忙碌的一周里顺了顺气。10日晚上匆忙地走了一圈Photo Shanghai。相较西岸艺术博览会,上海大众对摄影的兴趣远远让第一次参加摄影博览会的我出乎意料。 不知是图像信息量爆棚,还是活动展览太过频繁的缘故,即便往日再高涨的好奇心也让人对眼前的图像和艺术项目力不从心。
九月十一日
由K11主办的“Art in the City”才刚刚拉开帷幕,到了下午时朋友圈也开始紧密地刷屏。不过又一轮周末展览的开幕、讲座、公众教育活动开始将大批人马召回帝都。没有看的展览与没有见的朋友们只能通过此起彼伏的朋友圈刷屏点赞增进感情。我想起前段时间在讲座“全球语境下的当代艺术”中,学者帕梅拉·M·李提出:“我们去大型展览的时候不得不很快看完,不得不走马观花。这些大型展览往往没有提供给观者对于展示作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上海黄金周过后,我们对于这周里享用的视觉盛宴到底消化了多少?
[[img:17]]
[[img:16]]
[[img:18]]
[[img:20]]
[[img:13]]
[[img:14]]
文/ 贺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