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 FILM & VIDEO
《心迷宫》的原名叫《殡棺》,如果说“心迷宫”是由主题角度为影片命名,那么“殡棺”则准确的透露了影片最核心的叙事运行法则:以“麦高芬”(MacGuffin)为基底,混合了悬念与反讽,以此来提炼不断衍生发展的叙事张力。进一步概括,这是一部罕见的的具有强烈、成熟希区柯克风格与科恩兄弟主题的华语惊悚片。
众所周知,麦高芬这个概念由希区柯克一手创造,在他的理解中,驱动故事发展的麦高芬所涵盖的物件在影片中的地位可以完全不重要,正如他所言“在惊悚片中麦高芬通常是锁链;在间谍片中麦高芬通常是文件”。不过在其他一些导演,比如乔治·卢卡斯眼中,麦高芬必须很炫目,哈里森·福特即指出《夺宝奇兵3》中的圣杯即是麦高芬,以及如李安的《卧虎藏龙》,具有强烈象征意味的青冥剑亦是麦高芬。然而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作为物件的麦高芬带动了整体叙事的发展。在《心迷宫》中,整体的叙事发展是建立在殡棺中的尸体之上,殡棺在此即是物件,后来又成为某种象征。这是最惯常的麦高芬手法。如果再作字面上的过度解释,殡棺的英名“Coffin”与“MacGuffin”亦算是谐音,而“心迷宫”与科恩兄弟《Blood Simple》中文世界的译名“血迷宫”算是异曲同工。
我们大概可以粗略的把影片分成三个大的板块。第一个板块是葬礼流水席,这场葬礼相当于古典叙事中通常都会出现的开场定位功能,人物关系、叙事基调、主题风格或暗示或明示的被显露出来。村长、宗耀、丽琴、王宝山、黄欢、大壮,这些影片中的主要角色都在场,众角色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行为都与之后的叙事发展有紧密的连动关系。不在场的两个角色,白虎与陈自立则对应了身亡的结局。第二个板块是事件的发生,黄欢以假怀孕的方式骗婚宗耀,不想被一旁路过的白虎听到,白虎欲敲诈却被宗耀推倒意外致死。第三个板块即是死尸的处理。影片的叙事重点自然是第三个板块,跌倒致死的白虎怎么就变成火烧致死了?殡棺中的尸体到底是谁?此核心悬念推动了第三个板块的主要叙事进程。由此我们根据殡棺中尸体身份的不断确认,把第三个板块的叙事流程或者说命名游戏作如此切分:白虎→黄欢→陈自立→白虎。这是一种典型的回到原点但今非昔比的圆形/环状叙事。此叙事由三个节点构成,这三个节点在叙事张力上呈现出阶梯式递进的流动状态。
著名的编剧理论家麦基由视点角度出发将故事与观众的关系概括为神秘、悬念、反讽三种类型。观众知道的比角色少,是为神秘;观众与角色知道的一样多,是为悬念;观众知道的比角色多,是为反讽。在此,我们稍作简化,如A至E这一过程,设若观众已经知道E,回头看前面的任何一个节点,即是反讽。而如果处在之前任何一个节点,神秘/悬念不过是感官上的强度区分(神秘中有悬念,悬念中有神秘),是故我们将之统一简化为悬念。科恩兄弟的电影,荒诞黑色幽默的主题基本是靠反讽建立,即观众已经知道的信息远远超过角色/全知视点,《血迷宫》是很好的例子。而希区柯克往往会混用悬念、反讽两种手法,他通常在影片的前三分之二部分使用悬念,最后三分之一主动解开悬念,将悬念调整为反讽,引导观众走入另一种情绪中,《迷魂记》是最经典的一个案例。
《心迷宫》的第三个板块,也是影片最核心的叙事板块,呈现出强烈的希区柯克式叙事策略。在黄欢与陈自立的这两个节点流程中,对观众而言各种悬念纷至沓来。首先是挥之不去的最早产生的悬念,白虎怎么会变成被焚烧致死?是谁焚烧的?接着,黄欢到底死了没有?如果死了,凶手是王宝山?陈自立死了,凶手是王宝山?是大壮?陈自立本尊出现,回到村中将如何是好?村长为什么始终没有报案?
当尸体最终被确认为不是陈自立之后,故事信息的透露方式在此时发生了巨大的转折:村长烧尸的信息开始被披露了,悬念开始瓦解。及后,白虎的哥哥向村长借用尸体,顿时所有的悬念烟消云散,假作真时真亦假,观众与故事的悬念关系即可转变巨大的黑色反讽关系。影片最核心的黑色幽默主题在此得到了最强力的提升。这种反讽正是典型的科恩兄弟式反讽,借用视点错位产生的反讽。科恩式的反讽还体现在角色的一系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极端荒谬情节。在尸体辨认的三个节点中,居然没有一位村民想到过要找警察确认真相。当尸体被怀疑是黄欢,黄欢的父亲没有去找警察,只是在村长的引导下找嫌疑人王宝山算账;当尸体被怀疑是陈自立,陈那与人通奸的妻子丽琴正好顺水推舟,自认尸体。到了白虎的哥哥,“借尸”躲过追债人的纠缠之后,居然将尸体直接扔到了荒郊野外。这所有的荒谬最终指向了整个村庄:一个父权制结构、充满了各种不伦情事的封建人治社会。
全片唯一的瑕疵是,结局明显尾大不掉。父子二人矗立在苍茫的土地上,守着一口殡棺,无奈,尴尬,惶恐,焦虑,五味杂陈,不知所以。人,土地,殡棺,三者的关系值得无限回味。这口殡棺到底是属于谁的?要埋葬的到底是谁?人-父脚下这片土地?村长所代表的父权制封建社会结构?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具有强烈提喻效果的场景。遗憾的是,画面不久亮出了父子自首的字幕,之后还出现黄欢在庙中祭拜的场景,没有比再更累赘的结尾了,在此我们更愿意相信是主创为了过审而不得已为之的做法。
文/ 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