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INTERVIEWS
艺术家保罗·施耐德(Paul Schneider)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从伦敦来到沈阳,在这里驻留了一个月的时间,作为K11艺术基金会与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合作的“艺术家驻留交换项目”的一部分。12月21日,驻地展览“Rule 23”在沈阳临时chi K11艺术空间开幕。
沈阳是我来到中国后生活的第一个城市(也是唯一一个),是非常真实的体验。整座城市始终处于流动的状态,位于剧烈变化的中心,这使我惊讶,新的发展以及建造工程一直在进行。我感到这座城市在形成新的身份,成为某些新的东西。我在这里接触到艺术家和艺术空间不多,但是就我拜访过的那些工作室和空间而言,他们充满着活力,饱含灵感和能量。
“无图无真相”(Pics or It Didn’t Happen)是网络社区4Chan的网站使用规则第32条(因此有了展览标题“Rule 32”) ,你可以说 Rule 32以及4Chan其余的“互联网法则”是一个讽刺性的论坛规则,它同时是互联网早期还未像现在这样被管制和商业化的案例。相机图像的灵感来源于微软开发的字体Webdings,这款字体由符号和图形组成,是90年代计算机和出版的产物。它以简单的方式使得人们获得大量“图像”的同时不必消耗过多的电脑内存。我使用这款字体或者那个时期的其他字体、图形并非出于怀旧的目的,而是认为他们相当的简约,以简单、低像素、少数据量的状态在当时的电脑条件限制下工作。
我想要创造一个环绕观众的空间,使其处在一场表演当中,作品在“观察”他们以及“拍摄”他们。这次我感兴趣的是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使二维的相机图像具有空间上的深度,并赋予其重量。因此,我使用薄木板作为陈设,相机好像贴在纸板上一样,这样空间感觉像一个巨大的模型或舞台布景。在实验和制作中,很快我意识到作品需要将观众聚合起来,在不同层面和高度上将他们环绕。一直被观看。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艺术家的作品和展览在正式开放前先在社交媒体上被体验和被评价。也有部分艺术家,无论有意与否,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塑造虚假的人格并且进行炒作。这些都不是新鲜事。但我认为艺术需要在艺术所应当位于的空间中面对面地被经历。如此,观众能感受到真实的体量、色彩、材料与临场感。但如果你说的艺术指的是手机或电脑上的艺术,那就从屏幕上看吧!
我从不将我的空闲时间花在笔记本电脑上,我也从来不用Facebook、Reddit、4chan等这些论坛或社交网络。我感兴趣的是人们为何不参与到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中,为何如此多的人仅通过他们的手机摄像头来观看世界。我想要有一个易辨识好理解的图形,以此展示人们是如何在美术馆里拍摄完一堆照片就走出去的,或者如何来到一个绝佳的文化或自然场合中只是为了获得一张虚假的社交媒体背景图片。人们拍照不再是为了拍下的事物,而是为了证明自己。
中国的互联网非常有趣,对于不懂中文的人来说感觉非常奇异。在中国,对微信的使用太疯狂和吓人了,所有的及时讯息、视频电话、Facebook、Instagram、叫餐、出行以及支付都在一个地方进行。在我看来,这个APP集中了太多的权力。我喜欢微信里的贴纸表情,它们太赞了,像一个实时更新的流行文化指南,比符号表情有趣多了!
就个人长期的工作而言,我对公共委任与较大体量的项目感兴趣,我也与他人合作共同创作一些动画作品或出版物,在其中探索和拓展我的实践。这次驻地就像是我过去参加的展览或制作完成的作品一样,总是启发我未来的创作,这次出现的相机的图形和“互联网规则”是我希望持续去探索的命题。
采访/ 张涵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