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INTERVIEWS
王浩然是于2005年移居香港的美国艺术家,他早年就读心理研究学,并作为儿童心理学家参与过大量幼儿心理实验。他的作品内容常包含迷信观念、城市奇事与口述传说,以带有幽默感的美学形式展示出来。他在此解读最新个展“啮齿动物不在场”(Rodentia in Absentia)的概念渊源,及将动物作为创作伙伴的经验。
“讲故事” 是我作品结构中的重要部分。在近年来的创作过程中,我意识到开门见山式的直白叙事并不能获取物件交流所含有的所有潜能。在一月份的个展中,我开始与语言打交道--语言如何调停我们的经验,并最终呈现自我影像和叙事本质。这激发了我对思想作为独立语言的极大兴趣。
我尝试了不同方式来调查该视点,在作品《寻找个人语型的原基 IV》 (In Search of a Primordia Idiolect IV)中,我录下自己三十天的言谈,将词汇抹除,试探抽离非语言主导的发音内容。另外,我根据人们与宠物的对话录音写了一出短剧,录音剪辑出的三个角色被安置入作品《卡斯珀•霍瑟,罗摩占陀罗和赤塔的狗女孩娜塔纱》(Kasper Hauser, Ramachandra, and Natascha the Dog Girl of Chita.)中的三人对话。这些过程让我开始认真审视动物视角,如宠物狗会被人当作语言倾述者,无疑对它们的心理体验产生极大影响。这也是我跳入 “啮齿动物不在场” 的入口处。
这批作品都以开放结局的角度处理,我以真诚的态度将这些动物集合起来参与到创作过程中。我与一只兔子、两只仓鼠和十几只老鼠一起住了六个礼拜。我尽量让它们释放自然性情和本能去创造事件,而我自己则调换了一个角度--观察和倾听。
每件作品框架都以结合动物习性为前提,陆续地在六周内建构起来。大体结构是早就做好的,我在过程中逐渐做出修改--比如将动物们调换入不同物件内,为物件涂上新颜料等。作品的视觉元素起着故事插图的功能,这为故事提供景深。我根据动物的生理特征将它们与不同物料匹配,如老鼠具有强劲的周转式门牙,我将它们与非有机材料放置于一起。
有不少文献资料都提到动物具有时间心理障碍--它们对时态混淆不清。这些作品也算是时间的轨迹。我避免以线性或有始有终的模式去创造故事。而大部分作品中的美学元素都是我与动物们在一起时间里的所见景态,包括公寓,街坊周围出现的图案和装饰性元素。
人们常带着偏见评论我的作品主题人物——风水顾问,占卜师,驱魔师,能量阅读师和动物通灵者是疯狂人物。我认为大众感知世界的方式中有很多傲慢情绪,我们真的能全面认识这个世界吗?我并不是在选择立场,我在接受和理解未知事物。我对相信这些东西的人很着迷。他们是自身领域内的专家,和他们的互动过程中,我从未有过质疑的想法,我也没有资格去否认他们。
我离开心理学领域的原因之一是其研究方法的局限性,那也是科学性研究的严格规则。而我感兴趣的事物延展到我理应研究的领域之外。我不是要寻找世界真理,而是寻找主观的、情感性的入口。
采访/ 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