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INTERVIEWS

刘符洁、娜布其和范西

“黑侏儒(上)”展览现场,2013.

刘符洁、娜布其和范西三人都毕业于央美雕塑系,由于工作室彼此临近平日间也都保持交流,关系非常亲近,在情感与精神上她们接近于一个小组,然而在各自的创作上又都体现出不同的思考。“黑侏儒(上)”是三人第一次以群展的方式进行作品呈现,为了有充足的创作时间,《黑侏儒(下)》计划在今年冬天推出,此次展览经历了超过六个月的准备时间。

“黑侏儒”并没有太多文学意义,一开始它对我们只是一种情绪和感觉的贴合,但也并不明确,可以说我们选择它作为展览题目是出于直觉。“黑侏儒”其实源自北欧神话,这类精灵是铁匠同时也是手工艺人,通过自己的劳作,他们会赋予日常之物以魔力。黑侏儒其实和艺术家的身份非常类似,而且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故事。

女性的身份在这个展览中也很特殊,大部分情况我们强调情感上的感受而不是理论式的解释。我们正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并且让他人也来正视这种正视,这样的东西是重要而特别的。对自我女性身份的关注不是一种宣言或策略,我们只是提供了一种呈现与可能性。对布尔乔亚和阿布拉诺维奇这样的女性艺术家产生的兴趣或许是天然的,但是现在我们所做的也不一定是唯一的路径。一切都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希望作品强有力,而不是展现女性秀气的小情调。实际上,女人的内心非常强大,并不能以常人印象中的缠绵与阴柔概括。

相对来说,范西的作品《平行》比较细腻,用朋友的话来说,这些作品似乎展示了“每个人投胎之前的状态”。她称之为原态或者初态,也就是指人在接受信息之前的样态。照片虽然可以作为一种纪实手段,但是从一个断片中你得不到任何信息。这次作品是在温泉拍摄的,关注的是人在水中的姿态、脸上的神情或者动作,而不是个人的情趣与身份,只有这时人才回归到人本身。水祛除掉了很多外在因素,它像一个通道或者类似一个复位键,把所有人都回复成“出厂设置”,我们可以看到人作为人来说婴儿般本质的东西,不管当时这样的本质是带有痛苦的或是安静的情绪。黑色铁框以及上下错置的作品安排实际上是范西雕塑审美的一种习惯——寻求空间上的复杂性。

我们的这次展览提供的是一种感官性的身体体验和心理感受。每个人都会有对作品最初的感觉,有人会觉得娜布其的作品很美、很丰满,但也有人认为非常暴力,而对于作品和观众之间的联系是开放的。睫毛本来是纤细的,但是它也可以把墙刺穿。一开始这件作品曾经被命名为《无题》,但最后得到的反馈是观者还是需要一个提示,于是《睫毛》这一命题就产生了。之前娜布其喜欢通过作品表达一些猛烈的情感,比如毕业作品《N》。整个创作过程更像一个行为,她在门上钻几千个孔再把头发穿插编织在其中。而之前的关于梳子的一批画,娜布其选取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局部组成画面,让它们形成一定的自身结构,《睫毛》是这批作品的延伸。

刘符洁的作品 《闸》很像监狱,但又有种私密的保护感,这件作品可以和特定的空间以及参观的人发生关系。她在装置中放入的三段视频,拍摄内容是自己在疼痛时候手与脚的状态。门的身份非常暧昧,是监禁又是保护,这样的形式语言具有双重性。可能在一开始,艺术家将关注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了空间上,但是有关生命的核心部分缺失了,视频就这样被补充进去,在这里它们非常有效。刘符洁考虑了很多作品安装的路径,因此制作的战线被拉得很长。展览空间的墙面凹凸不平,但是装置都是规整的垂直面,因此安装过程非常痛苦,先是将作品锯断,运送上指定空间再将它们焊接起来。而作品是按照固定的间距样式设定的,材料上分新旧两种,旧料有一些是从旧货市场和废品站回收再拼接起来的。艺术家选用了很多生活中的现成品,护栏、铁门、安全网、防盗窗,都是很简单的样式。所有材料都来源于生活中,没有刻意的参照。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