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INTERVIEWS
日本新生代艺术家尾家杏奈(Anna Oya)毕业于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绘画专业,近期在杨画廊的双个展“治愈”中,杏奈忧郁晦暗的大幅绘画在昏黑的展厅中,呈现出异样的生命力。2012年杏奈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北京驻地交流项目,本次的展览正基于艺术家那段时期的生存体验和绘画创作。展览将持续到3月22日。
在北京的驻留机会使我能更加投入油画创作,这也是我第一次创作大型组画。宽敞平坦的工作室使我能将十幅画摊在地上同时进行,我经常让稀释过的白颜料在画布上流淌,完成一幅后转移到另一幅重复这个步骤。每幅画要干透后再画以得到平滑的层次感。
在杨画廊展出的绘画的主题是“水”和“黑暗”。这批作品的确比我之前的作品更暗,这是来中国前就决定好了的,我想扩大作品中的黑暗。但是关于水的想法是来中国以后产生的。水存在于大地与天空,也充满了人类的肉体,水使世上各个容器彼此流通。对于我来说,水是人们交换个人记忆的载体。自从来到中国,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饮用水的供给,我不能像在日本一样直接喝水龙头里的水了。我时时思考着日本的水和中国的水的区别,人与水的联系以及水对于日本人来说意味着什么。驻地创作是从五月到七月,纵使夏日炎炎,但降雨颇丰。我就常常坐在工作室里一边听着屋顶的滴答声一边画画,是平时的这些经历给了我灵感。
之所以我的绘画世界不平静,其中一个原因是我无法空想出一个美好灿烂的现实世界;另一个原因是奇特的体验有时发生在黑暗深处。每幅画有着自己独特的昏暗场景。在两联作品《来自黑暗》中,我运用到了对称的手法,实际上对称的形式感非常吸引我。那种玄妙虚构的场景能带给我崇高感。就像人体,自然界习惯了对称的宇宙存在。当我在思考这幅画的构图时,我能体会到画的中缝即两张画的拼接线正在积聚异质的能量,这两股能量被释放然后交织成一幅作品。
我的绘画观念和绘画过程是紧密结合的。当闭上眼睛或者望向黑暗时,我会看到仿佛有光斑在眼前跳动。当你盯紧它们,它们会化作一些形状,可能来自一部分记忆。我会和这些眼前的意象一同完成作品,这种冥想方法给予了我绘画的素材。绘画的过程就像占卜,好的点子如同获得启示一般。
我原来对动画感兴趣,现在也制作一些定格动画,但并没有花太多精力。当我被自己狭小的工作间逼到发狂时,便把手机换成了iphone。我找到一款能制作短小定格动画的应用程序,定格动画的制作即使在更加小的空间里也能开展。我一度每天做一部短的定格动画。其实我挺有兴趣把自己的绘画动画化,但目前能力还达不到。外国人常常比日本人更了解日本动画,我是在中国听说《虫师》的,这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动画。我觉得日本的动画风格源自日本传统的视觉艺术,而当我在画一笔轮廓时,也经常会觉得自己是在衍生日本某种旧时的线条。
采访/ 陈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