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INTERVIEWS

奥利弗·赫林

奥利弗·赫林,“导体”展览现场,2014.

奥利弗·赫林(Oliver Herring)出生于德国,目前生活和工作在纽约。2014年,他受邀来到成都A4当代艺术中心驻留。赫林的作品关注和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与互动,以实验影像,图片雕塑和行为表演形式呈现出来。12月3日,个展“导体”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展览呈现了他创作阶段中重要的影像、图片和行为作品,以及在成都的创作成果,展期持续至2015年3月3日。在此他讲述了这次驻留期间的创作心得。

这次驻留,此前我没有想过做这么大的展览,将整个艺术馆的三层都放上作品。所以时间对我来说是非常紧张的。中国的一切变化实在是太快了,到处都是拔地而起的高楼。这里每天每时都在变。比如我在这里居住的公寓楼下,头一天有人还在种植,收割,第二日再看,一切如新。

你看到的墙上的颜料,都是开幕前的两天两个表演者互相喷洒上去的。此前我给大家发图片,其中一位表演者发信息告诉我,看了图片挺害怕的,但真的很想参加,想试一试。当他这样做了时候,他感觉非常放松,就仿佛最终将所有的一切都释放出来。当天表演结束后,他再次发了信息给我,告诉我那是他生命中最好的一天之一。所以,他们并不算失控,而是彻底的放松。要知道,往人的脸上喷吐颜料,某种程度上讲其实是禁忌。但同时,那也犹如一份真实的豪礼一样。这是一种与人联系的亲密方式。去理解别人,彼此互动。当你做这一切的时候,你不需要去想它,只需要用身体去感知就够了。只有做了才知道会怎样。

在喷洒倾泻的过程中,我也会适当参与进来,和他们一起进行,打打帮手,让表演更有趣,我自己也想从中找点乐子。同时我也希望这几面墙因为颜料的喷洒而看起来更棒。墙本身是建筑,如果仅仅保持原样,会不那么好玩,但我们这样做,就是用行为让房间产生了活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也会对此亲自进行拍摄。很多行为表演的问题是都让别人拍摄,结果传递的信息未必那么到位。但我不想这样,我想对此进行把握。摄像机也是行为表演的一部分。我拍摄,也给别人去拍,去抓住不同的角度。通常剪辑工作也是我亲自去做。

在中国,参与我的项目时,人们起先会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但有那么一两个人会勇敢加入进来,慢慢就带动了更多的人。比如今天这个表演,虽然事先我和参与者会有沟通,但如何摆姿势,摆出什么样的姿势,是人们自己决定的。你也知道,他们此时能将自己的半裸状态呈现出来,并非易事。在表演过程中,我也会和他们交谈。比如肩膀或者身体哪里不舒服了,我会帮着揉一揉。我很喜欢人与人之间身体上的触碰。这几个表演者,已经在这里保持同样的姿势三个小时了。有一个男生告诉我,感觉真的很难。其实我的作品,从来没有容易的。我想让人们经历这样的体验,让他们明白,艺术也好,生活也好,都是不易的。但一旦你经受了这番考验,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感受。这样的感受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在成都驻留期间,我每天早上七点半左右起床,吃点早餐坐上公车去工作室,和助手开始一天的工作。每天都有很多要讨论要做的。十一点回家后,我常常感到非常疲惫,当然大脑也刷新了。我自己希望是每天都能毫无遗憾地结束。

至于这些作品为何都与颜色有关,那仅仅是因为我喜欢色彩。色彩从视觉上看是美的,充满活力的。而在真人身上创作,是因为他们都是活生生的生命,随时随地都发生着变化。我在这里交了很多朋友,而这一切都是通过艺术。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艺术,我对艺术深信不疑。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