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 香港艺术馆取代M+成为2026年威尼斯双年展香港馆主办方

    由政府任命的香港艺术发展局宣布, M+视觉文化博物馆将不再负责2026年第61届威尼斯双年展(2026年5月9日至11月22日)香港馆的策划工作,改由香港艺术馆(Hong Kong Museum of Art)接手。自2013年起,M+一直负责香港馆的筹办工作。导致该变动的原因是,尽管M+策划的展览提高了香港馆的参观人次,却因未公开艺术家甄选机制而遭受到批评。

    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香港艺术馆表示将选择多位艺术家代表香港参展,而非自2009年以来一直采用的单一艺术家模式。馆方将从逾两百位艺术家的名单中挑选参展人选,包括过去五年间曾接受政府博物馆委约的艺术家,以及由大学、学院及其他高等院校,以及西九文化区管理局提名的艺术家。艺发局也受邀提供建议,但最终未提交任何名单。

    展馆主题仍为“非常香港”(Very Hong Kong)。香港艺术馆馆长莫家咏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表示,艺术家的提案不必围绕传统中国文化展开。“我们是开放且包容的,艺术家不一定要现居香港或永久居民。我们的确希望广泛的本地参与与支持,因此特别邀请教育机构参与提名程序。”

    莫家咏还表示,甄选艺术家的标准为“专业性、原创性、作品质量、观众吸引力与可行性”。入选艺术家名单将在今年7或8月发布,约二十位入围艺术家将于2026年3月在香港艺术馆举办特别展览。

    阅读全文
  • 《艺术新闻》宣布新主编任命

    《艺术新闻》宣布任命朱莉娅·米哈尔斯卡(Julia Michalska)为全球主编,本杰明·萨顿(Benjamin Sutton)为美洲主编。这家艺术媒体公司自2023年起由总部位于香港的金融服务集团尚乘集团(AMTD Group)所有。此外,《艺术新闻》还宣布了扩展市场的计划,目标包括中国、香港、新加坡、悉尼、洛杉矶、迈阿密和墨西哥城等地。米哈尔斯卡和萨顿将加入全球编辑委员会,负责监督全球内容与质量。

    米哈尔斯卡在《艺术新闻》工作已有十八年,从编辑助理一路升任为副主编,最近担任临时联合主编——她是在主编艾莉森·科尔(Alison Cole)在尚乘集团收购《艺术新闻》前卸任后接手这一角色的。她在《艺术新闻》的数字化转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参与推出了一系列新闻通讯及播客节目《艺术一周》(The Week in Art)。作为全球主编,她将全面负责《艺术新闻》的纸质与数字出版内容,并主导该媒体公司的全球编辑战略,重点覆盖英国、欧洲、中东、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

    萨顿在三年多前加入《艺术新闻》,任美洲区编辑。在任期间,他帮助该媒体拓展加拿大和拉丁美洲市场,同时负责美国的新闻报道。今年早些时候,他协助在墨西哥推出了《艺术新闻》首个英西双语特刊。作为新任美洲区主编,他将领导《艺术新闻》在北美和南美的进一步扩展。萨顿在艺术媒体领域拥有二十年经验,曾在Hyperallergic、Artnet

    阅读全文
  • 唐娜·哈拉维和伊塔洛·罗塔获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

    第19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授予美国哲学家唐娜·哈拉维(Donna Haraway)终身成就金狮奖,意大利建筑师兼设计师伊塔洛·罗塔(Italo Rota,1953-2024)获得特别终身成就金狮奖(追授)。颁奖仪式将于5月10日在双年展总部朱斯蒂安宫(Ca' Giustinian)举行。

    哈拉维1944年出生于丹佛,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意识史系荣休教授,以其聚焦科学、科幻、思辨女性主义、思辨虚构、科技研究及多物种共生等议题的研究而闻名。她最著名的贡献之一是提出“克苏鲁世”(Chthulucene)概念,作为对人类世的替代性构想,关注智人之外其他物种的历史、存在和未来,并倡导所有生命体之间的共生关系。她的著作包括《与麻烦共存》(Staying with the Trouble,2016);《当物种相遇》(When Species Meet, 2008);《类人猿、赛博格和女人》(Simians, Cyborgs, and Women, 1991);以及《灵长类幻象:现代科学世界中的性别、种族与自然》(Primate Visions. Gender, Race, and Nature in the World of Modern Science, 1989)等。

    去年春天过世的伊图罗·罗塔(Ituro

    阅读全文
  • 破坏德加作品展柜的气候行动人士被判有罪

    据美国司法部报道,环保行动组织“宣布紧急状态”(Declare Emergency)成员蒂莫西·马丁(Timothy Martin)于2025年4月8日被联邦陪审团裁定共谋危害美国罪和破坏国家美术馆展品罪成立。2023年4月27日,马丁与一名同伴进入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国家美术馆,在埃德加·德加1881年的雕塑作品《十四岁的小舞者》(Little Dancer Aged Fourteen)的防护展柜上涂抹了可清洗的红色和黑色颜料,旨在引起公众对气候危机的关注。因修复展柜,该作品被迫移除十天,暂停向公众展出。

    尽管修复展柜的费用据称高达4000美元,但德加的这件无价艺术品本身毫发无损。现年55岁、有两个孩子的马丁在接受《今日美国》采访时表示。“这关乎地球上生命的灭绝,可他们却把焦点放在我往展柜上涂颜料这件事上”。马丁解释称,德加的这件雕塑象征着全世界的儿童。“她受到很好的保护,所以我可以在展柜上涂颜料而不损坏雕塑,但世界上有那么多孩子却没有得到保护,因为气候变化正在威胁他们的未来。”

    美国地区法官艾米·伯曼·杰克逊(Amy Berman Jackson)已将马丁的宣判日期定在8月。据《罗利新闻与观察者报》报道,马丁每项罪名最高可能面临五年监禁。

    阅读全文
  • 2024年全球艺术品销售额下降12%

    根据4月8日发布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与瑞银艺术市场报告》(Art Basel and UBS Art Market Report),去年全球艺术品销售额在下降了12%。这份由经济学家克莱尔·麦克安德鲁(Clare McAndrew)撰写的报告指出,这已是国际艺术品销售额连续第二年下滑,背后的原因包括“高端市场降温”、“持续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经济波动和贸易分裂”。

    “人们在投资上更加趋于保守,”麦克安德鲁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在供给端,许多人选择观望并持有藏品,这影响了在市场上流通的作品数量。”

    该报告依据公开的拍卖行数据以及约1600位画廊主的调查反馈,估算2024年全球艺术市场总销售额为575亿美元,低于十年前的682亿美元。尽管亿万富翁在同一时期的财富总额翻了一番,达到了创纪录的15.6万亿美元。报告显示,成交价超过1000万美元的拍品销售额下降了39%,而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画廊销售额下降了9%。

    各大主要市场的销售额均出现下滑。美国依然保持全球最大艺术市场地位,但总销售额减少了9%,降至248亿美元,报告指出这主要受“围绕总统大选的不确定性”影响。尽管仍受脱欧影响,英国市场销售额与2023年相比仅下降5%,以104亿美元的成绩重新夺回全球第二的位置。中国市场则下滑最为严重,同比下降31%,至84亿美元,报告认为这与“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以及其他经济挑战”有关。

    阅读全文
  • 林立施获10万美元奖金的丽丝·威廉森艺术奖

    瑞典华裔艺术家林立施(Lap-See Lam)被选为2025年亨妮·昂斯塔艺术中心(Henie Onstad Kunstsenter)颁发的丽丝·威廉森艺术奖(Lise Wilhelmsen Art Award)得主。作为当今艺术界奖金最高的奖项之一,林立施将获得10万美元奖金,并于2026年6月在位于奥斯陆的亨妮·昂斯塔艺术中心举办个展,该机构还将永久收藏这位艺术家的作品。

    林立施出生于1990年,现居斯德哥尔摩。她通过数字媒体、表演、雕塑和沉浸式装置等形式,探讨与欧洲广东移民群体相关的叙事和神话。她的创作主题包括文化遗产、代表性和身份,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尚未被充分书写的社会历史。她曾形容自己的创作是“大规模的协作实践——将不同的声音、材料和历史融合,创造出超越其总和的整体”。她的创作形式受到皮影戏、粤剧,以及西式中餐馆装潢等元素的启发。

    林立施拥有斯德哥尔摩皇家艺术学院硕士学位。她曾代表瑞典参加2024年第六十届威尼斯双年展。除了2026年的亨妮·昂斯塔艺术中心获奖个展之外,今年她将在蒙特利尔PHI当代艺术基金会和斯德哥尔摩现代美术馆举办个展,以及2026年在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Secession)举办个展。

    阅读全文
  • 国际博物馆参观人数回到“自然水平”

    据《艺术新闻》报道,2024年国际博物馆的整体参观人数出现小幅下滑,这标志着在新冠疫情之后,博物馆观众回流的“修复期”已基本结束,参观量开始回归常态。根据该刊物的年度研究,这一回落趋势表明疫情后的反弹性增长已经结束,未来各机构可以根据传统因素来预测观众数量,如展览受欢迎程度、配套设施的完善度、旅游趋势、天气情况以及场地限制等。

    其中,全球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在2024年的参观人数比2023年下降了1%。排名第二的罗马梵蒂冈博物馆则略有上升,增长了不到一个百分点。伦敦的博物馆情况则更为复杂,缺乏明确趋势。《艺术新闻》指出,英国博物馆较为依赖品牌营销和商业运作,在政府与私人捐助方面的支持不如其他国家,因此在受脱欧及其他国际事件影响、游客减少的情况下,处境更为不利。此外,《艺术新闻》还观察到观众口味出现变化,相较当代艺术,传统艺术似乎正重新受到青睐。

    在亚洲,至少有两家香港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出现了中到大幅度的下降。相比之下,上海博物馆浦东新馆去年开幕时引发了巨大关注,使得该机构首次跻身全球最受欢迎博物馆榜单,排名第六。

    在美洲,一些墨西哥博物馆的观众人数因热门展览而大幅增长;而巴西的博物馆则情况不一:一些由于大型沉浸式装置而人气上涨,另一些则因洪灾或其他不明原因出现下滑。美国的博物馆同样表现不一,在当前艺术格局中可能面临剧烈变动——特朗普政府正试图取消接受政府资助的机构的多元化举措,其中包括华盛顿特区的国家非裔美国人历史与文化博物馆(全美第四受欢迎的美术馆)。

    阅读全文
  • 行动组织“停止石油”宣布将停止博物馆抗议活动

    英国环保行动组织“停止石油”(Just Stop Oil)3月27日宣布,在4月26日于伦敦议会广场举行最后一场示威活动之后,将不再进行针对博物馆和公共空间的抗议行动。这一决定是在英国本月早些时候通过一项新法律之后作出的,该法律禁止对尚未获得批准的新石油和天然气项目发放许可证,而这正是该组织一直积极争取的目标。“这意味着用汤泼梵高作品、玉米淀粉洒巨石阵、街头缓慢游行等行动将告一段落,”“停止石油”在一份声明中写道。

    “停止石油”成立于2022年,曾因多次高调抗议行动而引发广泛关注,部分成员甚至因此入狱。其行动包括:2022年抗议者在曼彻斯特美术馆将自己粘在特纳画作画框上;2022年和2024年两次向伦敦国家美术馆展出的梵高《向日葵》泼汤;2023年敲击国家美术馆中委拉斯开兹《镜前的维纳斯》的保护玻璃;以及2024年向巨石阵喷洒橙色玉米淀粉。该组织称,其成员至今已被逮捕3300次,目前有7人正在服刑,8人还押候审,16人等待宣判。

    阅读全文
  • 克里斯托夫·谢里克斯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 MoMA)宣布克里斯托夫·谢里克斯(Christophe Cherix)为新任馆长,今年九月起生效。谢里克斯于2007年加入MoMA,2013年起担任绘画与版画部首席策展人。他将接替执掌MoMA近三十年的格伦·洛瑞(Glenn Lowry)。据《纽约时报》报道,由于担心消息泄露,博物馆董事会当日临时召集会议,一致投票通过谢里克斯的任命决定。

    谢里克斯专攻现代与当代艺术,尤其是20世纪60至70年代的艺术。加入MoMA前,他曾担任日内瓦艺术与历史博物馆的策展人。2010年,他被任命为MoMA版画与插图古籍部的首席策展人,并在2013年推动该部门与绘画部合并。在MoMA期间,他策划了马塞尔·布达埃尔(Marcel Broodthaers)、阿德里安·派珀(Adrian Piper)、艾德·鲁沙(Ed Ruscha)和贝蒂·萨尔(Betye Saar)等艺术家的重要展览,目前他还正在筹备林飞龙(Wifredo Lam)的大型展览。

    洛瑞于去年九月宣布即将卸任,引发了外界对其继任者的热烈猜测。他在一份声明中高度评价谢里克斯:“我有幸在MoMA与克里斯托夫共事超过十五年,对于董事会选择他作为博物馆下一任馆长,我感到非常高兴。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将携手合作,确保交接顺利成功。克里斯托夫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策展人,我期待在他的有力领导下,博物馆能够不断蓬勃发展。”

    阅读全文
  • 被取消威尼斯双年展澳大利亚代表资格后 哈立德·萨布萨比展览“无限期推迟”

    墨尔本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宣布“无限期推迟 ”筹备已久的哈立德·萨布萨比(Khaled Sabsabi)个展。一个月前,这位出生于黎巴嫩的观念艺术家被撤销代表澳大利亚参加2026年威尼斯双年展的资格。被推迟的展览名为“Stolon Press: Flat Earth”,已筹备一年半,原定于5月8日在位于莫纳什大学美术馆开幕。除了萨布萨比的作品之外,悉尼艺术和出版团体Stolon Press及作家兼人类学家埃莉莎·泰伯(Elisa Taber)的作品也计划一同展出。据《卫报》报道,此次推迟展览的决定是由大学方面做出的,而非美术馆。

    萨布萨比幼年时因黎巴嫩内战离开的黎波里,现定居悉尼。他以围绕冲突和身份问题的多媒体作品闻名,致力于打破对穆斯林和阿拉伯人的刻板印象。2月初,他被宣布为代表澳大利亚参加2026年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家。然而,仅仅六天之后,由于部分政客和媒体谴责艺术家的早期作品中包括9/11事件和真主党领袖哈桑·纳斯鲁拉(Hassan Nasrallah)的图像,澳大利亚政府艺术委员会“创意澳大利亚”(Creative Australia)决定取消其代表资格。

    艺术家的画廊主乔什·米拉尼(Josh Milani)告诉《卫报》:“我之前曾提醒过‘创意澳大利亚’,如果他们撤销萨布萨比的威尼斯代表资格,他的职业生涯和生计也将随之瓦解。这种做法是‘创意澳大利亚’抛弃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和一个人的直接结果。他们没有对将他错误地定性为恐怖主义同情者的情况采取任何措施。”

    阅读全文
  • 特朗普要求史密森尼学会宣扬“美国的伟大”

    2025年3月27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发布行政令,旨在将史密森学会重塑为“彰显美国的伟大”的象征。在这项名为“恢复美国历史的真相与理性”的命令中,特朗普要求副总统J.D.万斯(因其行政职务自动成为史密森尼学会理事会成员)与国会合作,取消所有“贬低美国共同价值观、按种族分裂美国人民,或推广与联邦法律不符的项目或意识形态”的项目或展览的联邦资助。

    史密森尼学会包括21间博物馆、图书馆和研究机构,以及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动物园。特朗普要求万斯清除所有这些机构中的“不当、分裂性或反美意识形态”。特朗普特别点名批评的展览包括“权力的形状:种族与美国雕塑的故事”,他认为展览“宣扬将美国和西方价值观描绘为有害和压迫性的叙事”。该展览目前正在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展出,展期至9月14日。根据博物馆官网介绍,展览“探讨了雕塑在理解和构建美国种族概念中的作用”。此外,特朗普还批评了非裔美国人历史与文化博物馆以及尚未建成的美国女性历史博物馆。

     

    阅读全文
  • 欧洲首间巴勒斯坦当代艺术博物馆将在爱丁堡开幕

    据《艺术新闻》报道,巴勒斯坦博物馆(Palestine Museum)将于5月17日在爱丁堡开馆。这间博物馆是2018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伍德布里奇成立的美国巴勒斯坦博物馆(Palestine Museum US)的分支机构,将成为欧洲第一间专门展示当代巴勒斯坦艺术的博物馆。新馆将坐落于爱丁堡乔治新城的一座建于1810年的建筑内,该地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同时也是当地的艺术中心。

    博物馆馆长法伊萨尔·萨利赫(Faisal Saleh)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表示, “面对西方媒体对巴勒斯坦的持续负面报道和巴勒斯坦相关活动屡遭取消的情况下,该机构的建立至关重要。”他还指出,新馆的目标“是为巴勒斯坦声音提供一个重要平台,挑战主流叙事,同时展示巴勒斯坦丰富的文化遗产。”

    萨利赫是美国巴勒斯坦博物馆的创始人,他将远程监督爱丁堡分馆的运营,而日常事务将由志愿者管理。博物馆的首个展览将展出过去十年间来自不同世代巴勒斯坦艺术家的多种媒介作品。包括纳比勒·阿纳尼(Nabil Anani)、萨娜·法拉·比沙拉(Sana Farah Bishara)和萨米娅·哈拉比(Samia Halaby)等艺术家的作品,以及加沙艺术家穆罕默德·阿尔哈吉(Mohammed Alhaj)和迈萨拉·巴鲁德(Maisara Baroud)的新作,这些作品将以实体或数字形式呈现。

    此前,巴勒斯坦博物馆曾计划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