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 日本将新增当代艺术三年展——冈山艺术峰会

    雅昌艺术网报道:全新的日本当代艺术三年展——冈山艺术峰会(Okayama Art Summit)将于2016年10月9日至11月27日在日本冈山县举办。首届三年展由现居纽约的英国艺术家利亚姆·吉利克(Liam Gillick)担任策展人。

    首届三年展主题定为“开发”,届时将迎来31位艺术家的参与。艺术家或以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主要创作理念,或以不断回望反思发展产物的状态作为起始点。吉利克表示将带领观众进入以“开发”为概念的影像氛围环境中,并以两种方式呈现作品:“第一种设想是邀请独立参观者扮演独立‘照相机’的角色——从特定视点观看这座城市和这些艺术作品。第二种方式则是一群参观者作为一个集体主体存在。”

    目前,日本已拥有多个当代艺术展会,包括每年一度的东京艺术博览会(今年5月12日至14日)、濑户内海“濑户内国际艺术三年展”(3月20日至4月17日)、名古屋“爱知三年展”(8月11日至10月23日)、埼玉县正在筹备的以“展望未来”为主题的当代艺术三年展(9月24日至12月16日),以及去年刚刚举办的新潟县“越后妻有三年展”、明年8月4日即将举办的横滨双年展等等。

    阅读全文
  • 苏富比亚洲市场上半年较去年同期增长22%

    艺术眼报道:尽管市场预期普遍持消极态度,今年上半年苏富比在亚洲市场的收入依然较去年同期增长22%,总计收入达36亿港币(约30亿人民币),其中80%的拍品以符合或超过中间预估价的价格售出。

    交易亮点包括:三件作品以超过1亿港币的价格售出,16件作品创下世界拍卖纪录。其中,张大千的《桃源图》在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以2.4亿港元成交,既创下了张大千个人作品的拍卖纪录,也成为当季苏富比香港单件成交价最高的作品。

    此外,苏富比上半年购藏西方艺术的亚洲顾客同比增长了12%,体现了亚洲藏家对西方艺术的兴趣在提高。同时,亚洲藏家也更多地参与到高端作品的竞购中。在苏富比全球拍出的10件价格最高的作品中,有8件归入亚洲藏家之手。

    阅读全文
  • 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公布展会信息

    7月26日,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报告厅举行。

    本届双年展将于2016年12月2日在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正式开幕,由李振华担任总策展人。双年展以“时间/无间”为主题,由五大主要版块构成:“空间中的动画”、“特别放映”、“动画与音乐会”、“推荐展映”和“讲与谈”。

    “空间中的动画”作为本届双年展的主体之一,将呈现来自八个国家的十三位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包括:安吉拉·瓦诗蔻(美国)、艾德·弗奈立(英国)、伯恩特·舒尔(瑞士)、大卫·奥锐利(爱尔兰、美国)、胡为一(中国)、卡特琳·比约卡(德国、意大利)、刘毅(中国)、陆扬(中国)、帕特·奥尼奥(美国)、邵志飞(澳大利亚)、孙逊(中国)、徐文恺(中国)、伊夫·内茨哈默(瑞士)。而本届双年展的“动画与音乐”和“特别放映”单元,将特别介绍曹斐与邱黯雄两位独立艺术家在融合动画媒介方面的贡献,并呈现自2000年以来艺术家对动画实践之创新。

    阅读全文
  • 首届“Shanghai Project |上海种子”将于今年9月启动

    Art Newspaper报道:由伦敦蛇形画廊联合总监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和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李龙雨担任艺术总监的“Shanghai Project |上海种子”将在今年9月4日启动。

    首届“上海种子”将以“远景2116”(Envision 2116)作为主题,跨越近一年的时间,分为两期举办。第一期以公众互动活动为主,正式开幕定于9月4日,由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特别打造的户外建筑空间“远景之丘”届时也会与公众见面。第二期以展览、研究项目为主,将于明年4月开启。项目期间还会陆续推出一系列展览、讲座、工作坊等活动。

    展会艺术总监、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李龙雨表示:“上海种子并非一个只关注于艺术的项目(仅有30%的策划人员出自视觉艺术领域)。我们期待多元性,从而使上海种子从各类相似的视觉艺术活动中脱颖而出。”同时,李龙雨也承认“Shanghai Project |上海种子”在筹备过程中遇到了资金方面的问题。

    9月3日,伴随着国际双年展协会会议的举办,“上海种子”将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联合开启第一期活动。9月4日,在两轮圆桌会议讨论后,由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为展会特别打造的户外建筑空间“远景之丘”将揭幕。首批入驻该空间的作品包括巴西艺术家切尔多·梅雷莱斯(Cildo Meireles)的一件装置、尼日利亚表演艺术家奥托邦戈·恩坎加(Otobong

    阅读全文
  • 2016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正式发布

    凤凰艺术报道:由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国际设计周与德国奥芬巴赫造型艺术大学联合主办的“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BMAB)于2016年7月21日正式发布。展览新闻发布会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召开,由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王春辰担任主持人,展览总策展人宋协伟、德国B3动态影像双年展总监贝恩德·柯睿格(Bernd Kracke)教授、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常务副主任王昱东、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徐冰、中华世纪坛艺术馆馆长冀鹏程及策展团队代表陈小文、靳军、费俊、胡章权等出席了发布会。

    “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将于2016年9月25日至10月9日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在中华世纪坛与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作为2016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主题展览,双年展旨在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艺术与理论实践,生成公众和产业之间的对话界面。本届双年展将以“技术伦理”作为主题,围绕当下盛行的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生物基因技术与元科学等五大科技支柱,邀请国内外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探讨由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

    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除将在中华世纪坛举办展览外,还将在中央美术学院呈现“Lab Space”实验空间,通过包括论坛、工作坊、大师班等相关活动,将双年展资源与学院教学整合,为广大学子及相关社群提供与艺术家、思想者、技术先驱交流的机会。

    阅读全文
  • 中央美院任命邱志杰担任实验艺术学院院长

    中央美术学院日前宣布任命邱志杰担任实验艺术学院院长(试用期一年),邬建安任实验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王郁洋任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邱志杰先生在艺术和学术上的全面性、综合性非常具有代表性,是我国中青年艺术家里的突出代表。他在中国美术学院任职期间已很好地开展了跨媒体专业教学,为中国美术学院的各种的学术活动,比如大型的艺术展览和国际研究课题的交流,做了大量工作。他本人无论是从著述还是作品这两方面都有着非常丰厚的积累...学校相信邱志杰能够很好地把实验艺术学院的好传统弘扬起来,能够和大家一起把下边的工作做好。”

    阅读全文
  • 文化批评家约翰·格鲁恩(1926-2016)去世

    《纽约时报》报道:曾为《纽约先驱论坛报》、《纽约杂志》、《纽约时报》、《Vogue》、《Artnews》、《建筑文摘》、《舞蹈杂志》等媒体撰稿的文化批评家约翰·格鲁恩(John Gruen)去世,享年87岁。

    约翰·格鲁恩1926年出生于法国,随家人先后辗转于柏林和米兰,最终定居纽约。他身兼作曲家、自学成才的摄影师、作者等多重身份。 “作家、批评家、记者、美食家、讨厌的人、大忙人、父亲、丈夫、酷儿、神经质工作狂”,格鲁恩在2008年出版的自传中曾这样评价自己。格鲁恩曾出版过多部传记作品,包括《雷昂纳德·伯恩斯坦的私人世界》(Private World of Leonard Bernstein, 1968)和《凯斯·哈林》(Keith Haring, 1992)。他的摄影作品曾被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和帕里什艺术博物馆收藏。惠特尼博物馆收藏有由格鲁恩拍摄的包括小野洋子、贾斯培·琼斯、拉里·里弗斯、威廉·德库宁等人在内的百余幅肖像作品,并于2010年举办“面对名人:约翰·格鲁恩的肖像作品”摄影展。

    阅读全文
  • 黑山学院博物馆和艺术中心任命杰夫·阿尔诺(Jeff Arnal)担任执行总监

    黑山学院博物馆和艺术中心(Black Mountain College Museum + Arts Center)日前宣布任命杰夫·阿尔诺(Jeff Arnal)担任执行总监。阿尔诺将负责博物馆运营,并推进展开博物馆未来项目和资源。阿尔诺将于今年8月1日正式履新。

    博物馆联合主席布莱恩·巴特勒(Brian Butler)表示:“阿尔诺有着二十多年在艺术和非营利性机构工作的经历。他曾是一位作曲家和打击乐手,后担任策展人、作家、行政管理人和制作人。这些独特经历将对领导黑山学院博物馆和艺术中心起到关键作用。我们期待与他合作,在巩固学院历史传统的同时开拓新的路径。”

    杰夫·阿尔诺曾于2015年联合创立表演、研究和学术平台“阿什维尔自由视野”(Free Range Asheville)。他曾担任费城皮尤艺术与遗产中心(Pew Center for Arts & Heritage)高级专家。此外,他还是布鲁克林国家木屑场音乐厅(National Sawdust)顾问,并在2001年联合创立了跨学科艺术节“即兴和其他”(Improvised and Otherwise)。阿诺尔拥有本宁顿大学音乐硕士学位和马里兰大学音乐作曲和电影制作本科学位。

    黑山学院博物馆和艺术中心于1993年在北卡罗来纳州阿什维尔创立,旨在保存和致敬著名的黑山学院(1933-57)的历史和遗存。

    阅读全文
  • 2016年影像上海艺博会参展画廊名单出炉

    新浪收藏报道:2016第三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Shanghai)日前宣布参展画廊名单。本届展会将于9月9日至11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届时将会有来自世界15个国家、24个城市的50余家顶尖画廊参展,其中四分之一为首次亮相中国。

    本届博览会将分为三个版块:核心(Main)版块、链接(Connected)版块和平台(Platform)版块。核心版块汇聚各类商业的画廊,以博物馆级别呈现作品;平台版块聚焦首次亮相中国大陆的国际画廊;连接版块由中国策展人冯博一策划,关注国内移动影像领域的艺术家作品——这是中国大陆首个集中展示此类作品并推介收藏的博览会项目。此外,博览会将于今年9月在上海首次启动“洞见“版块,由影像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亚历山大·蒙塔格-斯帕瑞(Alexander Montague-Sparey)与策展人比利安娜·思瑞克(Biljana Ciric)联合策划。展览将探讨摄影制作过程的重要变化,以及摄影媒介从复制形式向独特的艺术形式的转变。参展艺术家包括彼得·比尔德(Peter Beard)、鸟头、蒋鹏奕、李杰、哈尔马特·牛顿(Helmut Newton)、邵文欢、姜锡昊等。在上海展会之后,“洞见”版块于2017年1月巡展至影像旧金山艺术博览会。

    影像艺术博览会由世界摄影组织(World Photography

    阅读全文
  • 美国笔会将联合简·斯坦因推出全新文学奖项

    美国笔会(PEN America)近日宣布将联合美国作家、编辑简·斯坦因(Jean Stein)推出两项全新的文学大奖。“美国笔会/简·斯坦因图书奖”(PEN/Jean Stein Book Award)将用以鼓励具有“原创性、优秀且具影响力”的作品,风格不限。该奖项奖金七万五千美元,将成为美国最大的文学奖项之一,也是美国笔会推出的最高级别奖项。由作家组成的评委会将匿名提名候选人并选出最终大奖获得者。另一奖项“美国笔会/简·斯坦因口述历史奖”(PEN/Jean Stein Grant for Oral History)旨在鼓励用口述史阐明事件、个人、地点或活动的非虚构类文学作品,奖金一万美元。

    简·斯坦因1935年出生于洛杉矶。作为一位通常以口述史形式写作的作者,她曾与编辑乔治·普林顿(George Plimpton)合作出版了记述罗伯特·F·肯尼迪生平的《美国旅程:罗伯特·肯尼迪的时代》(American Journey: The Times of Robert Kennedy, 1970),也曾出版关于安迪·沃霍尔的谬斯——伊迪·塞奇威克的口述史《伊迪:美国女孩》(Edie: American Girl, 1982),以及描述了五个洛杉矶显赫家庭的《西部伊甸园》(West of Eden, 2016)。

    阅读全文
  •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公布扩建设计方案

    Curbed.com报道: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日前公布扩建设计方案。该计划由博物馆董事会出资,预计耗资2千5百万美元,扩建面积12,000平方英尺,由纽约-洛杉矶wHY建筑事务所主持设计。博物馆所在建筑有着近百年历史,旧金山建筑审查委员会将首先对设计方案进行考核。目前,博物馆扩建施工工程计划于2017年启动。

    阅读全文
  • 高古轩画廊对纽约州拖欠税款430万美元

    《纽约时报》报道:高古轩画廊拖欠纽约州税款、罚款和利息共计430万美元。纽约州总检察长办公室表示,高古轩位于加州的分公司——战前艺术公司(Pre-War Art Inc.)在2005年至2015年间向纽约藏家运输和销售了价值约四千万美元的艺术品,但未曾向纽约州缴税。拉里·高古轩是战前艺术公司主席,同时负责高古轩画廊所有运营事宜。

    作为和解协议的一部分,高古轩画廊同意开设新的运输公司,并服从遵守相关法律条款。同时,战前艺术公司需在未来六年中向官方提交其所有纽约交易信息。

    纽约州总检察长埃里克·施耐德曼(Eric T. Schneiderman)表示:“逃避艺术税可能已是纽约州损失了上百万美元,而普通纽约人却在为此买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