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 黄永玉(1924-2023)

    著名艺术家、中国国家画院院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永玉于6月13日凌晨逝世,享年99岁。根据黄永玉遗愿,他的骨灰将作为肥料回到大自然去,且不举办任何纪念活动。

    黄永玉,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1924年7月9日(农历)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祖籍为湖南省凤凰县城,土家族人。他曾做过瓷场工人、小学教员、报社美术编辑,写过剧本,后在美术学院任教,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副主席,中央美院版画系主任。他在战乱年代自学成才,以木刻起家,拓展至漫画、油画、国画、雕塑、工艺设计等。1956年出版《黄永玉木刻集》,代表作有“春潮”、“阿诗玛”、“猫头鹰”等。 

    黄永玉曾设计中国第一张生肖邮票——1980年的“猴票”。他曾出版多部诗、杂文、小说、剧本著作,包括《永玉六记》、《吴世茫论坛》、《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等。2023年,黄永玉再次为癸卯兔年设计生肖邮票。

    阅读全文
  • 毛利悠子将代表日本参加2024年威尼斯双年展

    出生于神奈川县、现居东京的艺术家毛利悠子(Yuko Mohri)将代表日本参加于2024年4月20日至11月24日举行的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毛利悠子以其回应环境的装置和雕塑作品为人所知,最近她的创作媒介扩展至影像和摄影。她在日本馆的展览将以作为人类创造力催化剂的危机为主题。

    毛利悠子在一份声明中提到了2022年两位气候行动者在伦敦国家美术馆向梵高的《向日葵》泼洒番茄汤的行为,以及东京铁路工人创造性地使用日常用品来堵塞车站漏水的努力。她还提到了2019年威尼斯的水灾和次年开始的全球疫情危机。她写道,“因为感到这是一个应对全球挑战的新纪元的开始,我想提出一个创新的愿景,开辟一条通往未来的新路径。”

    此次展览将由日本基金会(Japan Foundation)组织,由泰特现代美术馆国际艺术资深策展人李淑京(Sook-Kyung Lee)担任策展人。

    阅读全文
  • 美国将重新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美国将重新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并支付超过6亿美元的拖欠会费。此举是出于担心中国将取代美国之前在该机构中扮演的角色,从而在政策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技术教育的全球标准制定方面。在特朗普政府领导下,美国和以色列于2017年退出教科文组织,当时两个国家都认为会费过高,并且该组织有“反以色列偏见”,因为2011年巴勒斯坦被允许加入。

    教科文组织的193个成员国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内就恢复美国的成员资格进行投票。鉴于该组织6月12日在巴黎总部宣布美国的回归计划时没有任何国家反对,投票通过的可能性很大。 

    美国是教科文组织的创始国之一,曾在1984年退出过一次,又在2003年重新加入。2022年12月,作为1.7万亿美元综合拨款法案的一部分,美国国会达成协议,授权恢复向教科文组织缴款,从而使美国的回归成为可能。

    阅读全文
  • 斯凯·霍平卡和单慧乾获巴洛斯艺术奖

    美国艺术家和电影制作人斯凯·霍平卡(Sky Hopinka)和加拿大影像艺术家单慧乾(Sin Wai Kin)获得第24届巴洛斯艺术奖(Sky Hopinka),这是隶属于瑞士巴塞尔艺术展的最大奖项,每年颁发给关注新兴艺术家的“艺创宣言”(Statements)单元的两位参展艺术家,奖金30000瑞士法郎。与艺博会共同负责该奖项的巴洛斯集团(The Baloise Group)将购买两位艺术家的作品,捐赠给法兰克福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für Moderne Kunst Frankfurt)和卢森堡大公现代艺术博物馆(MUDAM)。

    出生于华盛顿州芬代尔(Ferndale)的霍平卡是圣语族(Ho-Chunk Nation)的成员,也是露伊斯诺人(Luiseño)佩昌加分支(Pechanga Band)的后裔,他凭借纽约Broadway画廊展出的四频道影片《只是一个灵魂的回应》(Just a Soul Responding)获奖。影片将关于殖民和原住民历史的文本叠加在风景蒙太奇上,探讨创伤和损失,是霍平卡的代表作。

    出生于多伦多,现居伦敦的单慧乾因其五部分影像作品《肖像》(Portraits)获奖,由伦敦Soft Opening画廊展出。这组作品通过视觉隐喻探索性别主题,包含粤剧和京剧元素。单慧乾是2022年特纳奖提名艺术家,她的作品常常以思辨虚构的形式介入表演、写作与动态影像,以质疑集体凝视和理想形象。

    阅读全文
  • 白立方将于首尔开设新空间

    白立方宣布将于今秋在韩国首尔开设画廊在亚洲的第二个展示空间。首尔空间选址于江南区,总面积超过300平方米,包括展览空间、私人会客空间以及办公区。2018年加入画廊的韩国代表及总监Jini Yang将负责带领整个首尔空间团队。

    画廊首尔展厅紧邻岛山公园及松隐艺术与文化基金会等文化机构,其所在的大楼也是收藏韩国现代艺术和古董作品的私人美术馆Horim艺术中心所在地。目前白立方仅代理了一位韩国艺术家,60年代单色画运动成员、极简抽象艺术家朴栖甫(Park Seo Bo)。

    2023年秋天,白立方除了在首尔开设新空间外,还将在纽约开设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空间,位于上东区麦迪逊大道1002号。

    阅读全文
  • 生态行动者集会呼吁MoMA与董事会主席玛丽-何塞·克拉维斯割席

    6月6日,“气候组织中心”(Climate Organizing Hub)、“纽约社区变革”(New York Communities for Change)和“夺回我们的明天”(Reclaim Our Tomorrow)等气候行动组织的抗议者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外集会,要求该机构放弃董事会主席玛丽·约瑟-克拉维斯(Marie-Josée Kravis),因为克拉维斯的丈夫亨利·克拉维斯(Henry Kravis)是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公司之一KKR的联合创始人和联合执行主席,该公司也是加拿大管道项目Coastal GasLink Pipeline的股东。

    抗议行动与博物馆的年度花园派对(MoMA最大的筹款活动)同时进行,行动者们举着标语和横幅,并在博物馆外搭了一个微型油井。在行动发生时,加拿大中部因大火燃烧产生的烟雾向南飘散,让日落时分的纽约天空呈现反乌托邦般的粉色。当天纽约的空气质量排名世界倒数第二,仅次于新德里,美国东海岸有9800万人因烟雾污染接到空气质量警报。

    克拉维斯夫妇多年来一直是MoMA的主要资助者,该机构在2019年开设了一个以这对夫妇命名的现场活动工作室。参与抗议活动的行动者们向路人分发印有二维码的传单,链接引向一封呼吁MoMA与“气候罪犯”亨利·克拉维斯断绝关系的公开信。“气候组织中心”的行动者乔纳森·威斯汀(Jonathan

    阅读全文
  • 弗朗索瓦丝·吉洛(1921-2023)

    法国画家弗朗索瓦丝·吉洛(Françoise Gilot)6月6日在纽约去世,享年101岁。吉洛因与毕加索长达10年的情人关系为人所知。她在21岁认识了比她大40岁的毕加索,并生下了两个孩子——克劳德·毕加索(Claude Picasso)和帕洛玛·毕加索(Paloma Picasso)——之后毕加索承认,吉洛是唯一一个主动离开他的女性。毕加索曾向画廊施压,要求不要与她合作,但吉洛坚持重建自己的事业,继续创作并举办展览。在她去世时,她的作品已被十几家主要艺术机构收藏,包括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巴黎蓬皮杜中心。

    弗朗索瓦丝·吉洛于1921年11月26日出生在法国塞纳河畔讷伊(Neuilly-sur-Seine),她是独生女,父亲是农学家,母亲曾学习艺术史、陶瓷和水彩画。她在17岁时获得索邦大学哲学学士学位,之后又获得剑桥大学英国文学学位,然后顺从父意进入法学院学习,但同时继续画画。1940年德国入侵法国后不久,她退学全心投入艺术创作。

    吉洛的首次个展于1943年在巴黎举行。同年,她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认识了毕加索。当时毕加索正与摄影师朵拉·玛尔(Dora Maar)和缪斯玛丽-特蕾丝·沃尔特(Marie-Thérèse Walter)保持关系。后来在回忆录中,吉洛称自己与这位西班牙画家的关系是“我当时不想避免的一场灾难”。1953年,吉洛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毕加索。

    阅读全文
  • 李淑京被任命为惠特沃斯美术馆馆长

    曼彻斯特大学惠特沃斯美术馆(Whitworth Art Gallery)宣布任命泰特现代美术馆国际艺术资深策展人李淑京(Sook-Kyung Lee)为下任馆长。她将于8月履新,并同时成为曼彻斯特大学跨文化策展荣誉教授。李淑京填补了去年2月因声援巴勒斯坦被解雇的前任馆长阿利斯泰尔·哈德森(Alistair Hudson)的职位空缺。

    自2019年起,李淑京主持了泰特和现代汽车之间的合作研究计划。她在泰特策划的展览包括“理查德-贝尔: 大使馆”(Richard Bell: Embassy,2023)、“艺术之年:澳大利亚1992"(A Year in Art: Australia 1992,2021-23),以及白南准大型回顾展(2019-20)。2021年,她被任命为今年4月开幕的第14届光州双年展艺术总监。

     

    阅读全文
  • 阮俊获2023年胡安·米罗奖

    胡安·米罗基金会(The Fundació Joan Miró)和斯塔夫罗斯·尼亚霍斯基金会(Stavros Niarchos Foundation)将2023年胡安·米罗奖(Joan Miró Prize)授予出生于西贡、现居胡志明市的美籍越南裔艺术家阮俊(Tuan Andrew Nguyen),他将获得50,000欧元奖金,并于2024年在巴塞罗那胡安·米罗美术馆举办个展。其他入围艺术家包括塔拉·玛达尼(Tala Madani)、弗里达·奥鲁帕博(Frida Orupabo)、米卡·罗滕伯格(Mika Rottenberg)和梁慧圭(Haegue Yang)。

    1979年阮俊3岁时,他的家人以难民身份来到美国。这段经历对他的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创作媒介包括影像、电影和雕塑,涉及集体记忆、流离失所和殖民化等主题。他的研究包括越南战争、越南和塞内加尔之间的历史联系,以及澳大利亚Ngurrara原住民试图从政府手中夺回土地的努力。评审团在一份声明中称赞阮俊“总是以惊人的独特艺术视角呈现具有社会、政治和环境相关性的作品。他微妙的创作手法能够以俏皮和诗意的清晰度来处理现代历史中的最困难的一些事件。”

    胡安·米罗奖创立于2007年,每两年颁发给一位体现这位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生平和艺术创作中所具有的探索、创新、奉献和自由精神的当代艺术家。

    阅读全文
  • M+宣布灰质获选为2022/23年度“希克中国艺术研究资助计划”研究学人

    香港M+宣布,来自上海的灰质获选为2022/23年度“希克中国艺术研究资助计划”研究学人 。

    两年一度的“希克中国艺术研究资助计划”以M+藏品系列为素材,支持聚焦中国艺术的全新研究。获选的研究小组灰质成员包括秋韵、吴晓璠和林鹭琪。他们将获颁港币20万元的研究资助金,在未来数月进行独立研究,并计划于2023年底发表研究论文和举行公开演讲。

    “八五新潮”前卫艺术运动前后,中国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一股观念艺术的创作潮流,并以厦门达达、池社、新刻度小组等早期艺术团体为代表。由于上述团体以男性为主导,主流艺术史也多围绕他们的艺术实践展开论述,灰质小组旨在采取女性主义视角,从代际关系、社会阶层、区域差异等多个层面,重新审视同为观念艺术先行者的女性主体。

    2022/23年度“希克中国艺术研究资助计划”评审委员会成员包括:纽约市立大学研究所艺术史教授 Claire Bishop、 M+副总监及总策展人郑道炼和 M+视觉艺术主策展人姚嘉善。

    阅读全文
  • 大英博物馆放弃长期赞助商英国石油公司

    面对来自气候行动者、学术界和员工多年的压力和抗议,大英博物馆终与英国石油公司(BP)切断关系。这家石油和天然气巨头在过去27年中一直是该机构主要赞助商之一。

    在这次分道扬镳前四个月,一份为期五年的英国石油公司和博物馆的合同刚刚到期,且七个月前大英博物馆主席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曾公开宣布要让该机构达到零排放的目标。据《卫报》报道,大英博物馆在一份声明中承认,“博物馆和英国石油公司之间没有任何其他有效的合同或协议”。

    已与英国石油公司切断关系的艺术机构包括泰特美术馆(2016年)、皇家莎士比亚剧院和苏格兰国家美术馆(均为2019年)以及伦敦国家肖像美术馆(2022年)。伦敦国家美术馆在2018年停止接受来自壳牌的资助,结束了长达12年的合作关系。目前,只有英国的科学博物馆仍在接受英国石油公司的资助。

    据行动团体“文化不持续”(Culture Unsustained)报告称,直到2023年底,合作关系的“某些条款”仍然有效。因为博物馆口头同意允许英国石油公司行使其“赞助商福利”。据《卫报》推测,这很可能意味着该集团可以继续享受一些特权,例如使用博物馆的空间进行企业招待活动。

     

    阅读全文
  • 惠特尼以约1亿美元价格将标志性布劳耶建筑卖给苏富比

    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正以约1亿美元的价格向苏富比出售1966年由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设计的前上东区旧址。苏富比将于2024年9月接管这座五层楼高的野蛮主义建筑,届时该大楼目前的租户弗里克收藏馆将搬走。

    自2015年惠特尼美术馆离开布劳耶大楼,进驻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设计的新址后,这座建筑的命运一直飘忽不定。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曾在此经营了数年布劳耶分馆(Met Breuer),但在2020年7月永久关闭了这个以当代艺术为重点的空间。弗里克收藏馆在2021年3月本馆翻新期间,将馆藏古典大师作品搬到了布劳耶大楼。

    接手后,苏富比将聘请一位建筑师负责内部翻新,但保留建筑的完整性。苏富比计划建造一个先进的画廊和展览空间,向公众免费开放,以及一个拍卖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