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 中森康文被任命为亚洲协会总监

    纽约亚洲协会6月26日宣布任命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国际艺术高级策展人中森康文(Yasufumi Nakamori)为新任总监。中森将于8月履新,他将填补去年8月云翠兰(Michelle Yun Mapplethorpe)离职后的空缺。

    中森告诉《纽约时报》:“我想为博物馆带来力量和活力”,他计划委托当代艺术家创作新作品,努力融入当地社区,并专注于调查亚洲对其他大陆影响的展览。中森于2018年加入泰特,策划了巡回至六个欧洲机构的南非艺术家扎内勒·穆霍利(Zanele Muholi)的展览。在此之前,他曾领导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摄影和新媒体部门。2008至2016年,他在休斯顿美术馆担任摄影策展人。

    阅读全文
  • 阿姆斯特丹冬宫博物馆更名为H'ART博物馆

    据《纽约时报》报道,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立即与圣彼得堡国家冬宫博物馆切断关系的阿姆斯特丹冬宫博物馆(Hermitage Amsterdam)更名为H'ART博物馆。更名后该机构将与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和伦敦大英博物馆展开合作,联合举办展览。

    作为圣彼得堡机构的海外分支,阿姆斯特丹冬宫于2004年启动,2009年开幕。阿姆斯特丹冬宫的展览通常借用圣彼得堡冬宫的大量藏品。在与圣彼得堡冬宫解除关系时,阿姆斯特丹冬宫正在举办俄罗斯前卫艺术的合作展览,展出马列维奇和康定斯基的作品。展览的提前结束给阿姆斯特丹冬宫造成了约200万美元的损失。在随后的时间里,该机构一直在努力寻找新身份和新的艺术品来源。

    H'ART博物馆将于9月1日以新身份开始运营。博物馆已与蓬皮杜艺术中心签约,在五年内于H'ART博物馆举办五场合作展览,根据该协议,首场展览将是2024年蓬皮杜馆藏康定斯基作品展。H'ART与史密森尼和大英博物馆将在六年内各合作三场展览。完整的展览时间表预计将在秋季发布。

    阅读全文
  • 第15届光州双年展公布主题

    光州双年展组织方宣布,第15届展览主题为“盘索里:21世纪声景”(Pansori: A Soundscape of the 21st Century)。名称取自17世纪韩国西南部出现的一种音乐形式。展览将探讨气候变化和疫情对空间概念的影像,并将在“人类世”语境下考察人类、动物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盘索里”的字面意思是“公共空间的声音”,或者更宽泛地说,是普通人的声音。盘索里是一种综合性的曲艺形式,起源于萨满教仪式的一种伴奏,表演时一人击鼓,一人吟唱。

    在法国学者、策展人和本届双年展艺术总监尼古拉·布希欧(Nicolas Bourriaud)的指导下,双年展将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响应新闻稿中所描述的“声音现象”。第一部分与拉尔森效应(Larsen effect)相关,即声反馈现象,当放大的音源离接收器太近时就会发生。这部分将把世界呈现为一个回音壁,调查人类饱和对人际和物种间关系的影响。第二部分将围绕复调概念展开,探讨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联系。第三部分基于“起源的声音、气的概念、佛教中的唵,以及宇宙大爆炸的第一声”,艺术家将从这个角度讨论宏观和微观、宇宙和分子世界。

    第15届光州双年展将于2024年9月在光州双年展展览馆开幕。在双年展期间,艺术项目将出现在该市的不同地点,包括咖啡馆和公园。此外,声音作品将以盘索里的“集锦”形式散布在光州各处。

     

    阅读全文
  • 第14届上海双年展公布策展团队

    上海双年展组委会25日公布第14届展览主要策展和工作团队。主策展人安东·维多克(Anton Vidokle)集结的策展人团队包括:昆山杜克大学文学及艺术教授向在荣、研究学者和艺术史学家哈莉·艾尔斯(Hallie Ayres)、e-flux电影及影像策展人卢卡斯·布拉西斯基斯(Lukas Brasiskis)。出版编辑由作家兼编辑、伦敦文学杂志《白色评论》(The White Review)联合创办人本·伊斯特汉(Ben Eastham)担任。COLLECTIVE将担任展陈设计,钱梦怡 & NONPLACE Studio担任视觉设计。

    本届上海双年展将于2023年11月9日至2024年3月31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主题为“Cosmos Cinema 宇宙电影”,将为观众提供一个时空,让人们置身其中,思考宇宙的运作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第14届上海双年展希望表达这样一个观点:理解天地宇宙可激发以更为复杂的方式思考当今世界面对的愈加错综棘手的多重挑战。“宇宙电影”将呈现广泛而丰富的提议与回应,并通过雕塑、电影、装置、行为和绘画等形式呈现。

     

    阅读全文
  • 纳利尼·马拉尼获2023年度京都奖

    日本稻盛基金会(The Inamori Foundation)公布了今年京都奖(Kyoto Prize)的获奖名单。该奖项设立于1984年,旨在表彰终身成就,是日本的最高私人荣誉,每年分三类颁发:先进技术、基础科学、艺术和哲学。今年的获奖者是生物学家柳町隆造(Ryuzo Yanagimachi)、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埃利亚特·H·利布(Elliot H. Lieb)以及影像艺术家纳利尼·马拉尼(Nalini Malani),每人将获得1亿日元和一枚奖牌。

    马拉尼1946年出生于巴基斯坦卡拉奇,在分治期间随家人迁往印度。在孟买和巴黎学习艺术后,她回到印度开始创作回应该国受压迫者困境的作品,包括女性、贫困者和遭受宗教歧视者。她通过绘画、影像和装置为这些人群发声。自21世纪初,她的作品常常围绕神话和神灵展开。马拉尼曾参加2005年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和2012年第13届文献展。2017年,她成为第一个在巴黎蓬皮杜中心举行回顾展的印度艺术家。

    阅读全文
  • RESOLVE Collective 因“反巴勒斯坦审查”取消巴比肯展览

    以艺术、建筑、科技和工程探讨社会问题的跨学科设计师团体RESOLVE Collective关闭了他们在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Barbican)的展览,理由是“反巴勒斯坦审查”和涉及该场地员工的一些“不光彩的事件”。展览“既然如此”(Them's the Breaks)于3月30日开幕,原定于7月16日闭幕,而RESOLVE Collective决定在6月26日之前清空展厅,并通过一系列“清仓销售”将展览材料分发给“感兴趣或需要的组织、实践和个人”。空置的展厅将对公众开放至7月16日。

    根据该团体在Instagram上发布的内容,6月15日他们前往巴比肯艺术中心参加埃及研究员尼哈尔·埃尔·阿萨尔(Nihal El Assar)和巴勒斯坦电台Radio AlHara的联合创始人埃利亚斯·阿纳斯塔斯(Elias Anastas)的讲座,但组织者阿比巴·库里巴利(Abiba Coulibaly)告诉他们讲座被取消了,因为巴比肯的一名员工警告阿纳斯塔斯不要详细讨论巴勒斯坦的解放斗争,以“保护观众”。RESOLVE Collective承认巴比肯已向他们和Radio AlHara作出“真诚的道歉”,并重新安排了讲座。但他们指出,就在这一事件发生前几小时,他们刚刚给巴比肯的领导层发邮件投诉在展览过程中受到前台工作人员粗鲁对待。团体成员们表示,他们经历的侮辱事件包括“工作人员在展览开幕上粗鲁对待亲密的家人和朋友;当与黑人或棕色人种艺术家一起进入我们的展览时受到粗暴和过度怀疑的对待;以及在开幕结束后被公开贬低并被赶出我们的展览空间”,而展览策展人和制作人却被允许留下。

    阅读全文
  • 乌祖丁玛·伊韦拉获2023年独立策展人国际联盟利奥奖

    总部位于纽约的非营利性组织独立策展人国际联盟(ICI)宣布,乌祖丁玛·伊韦拉(Uzodinma Iweala)获得2023年利奥奖(Leo Award)。

    伊韦拉自2018年来一直担任纽约非洲中心(Africa Center)首席执行官,他与机构团队共同分享该奖项。在他的领导下,该中心一直致力于改变全球对非洲及其离散社区的理解。“伊韦拉和他的团队在促进对话、打破障碍和放大来自非洲大陆的不同声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ICI在新闻稿中写道。

    在加入非洲中心之前,伊韦拉曾是《Ventures Africa》杂志首席执行官和主编,他也是该杂志共同创始人。此外,他还以关于非洲及其离散经验的写作而为人所知:他是小说《不说恶》(Speak No Evil,2018)以及关于尼日利亚艾滋病情况的非虚构作品《我们这种人》(Our Kind of People,2012)的作者。

    利奥奖以艺术经销商利奥·卡斯泰利(Leo Castelli)的名字命名,用于表彰对当代艺术领域有特殊贡献的人。过去获奖者包括策展人坎迪丝·霍普金斯(Candice Hopkins)、画廊家玛丽安·古德曼(Marian Goodman)、洛杉矶郡美术馆馆长迈克尔·高文(Michael Govan)、导演史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等。

    阅读全文
  • 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揭晓主题

    2024年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阿德利亚诺·裴多沙(Adriano Pedrosa)今天上午宣布,第60届展览主题是“处处都是外人”(Foreigners Everywhere)。展览将探索“外人”概念,关注边缘人群,包括流亡者、难民、移民、原住民和酷儿群体。展览将于2024年4月20日至11月24日举行。

    裴多沙在一份声明中写道:“艺术家总是在最多样化的情况下旅行,穿越城市、国家和大陆,这种现象自20世纪末以来只增不减——但讽刺的是,这一时期对流离失所的人来说限制却越来越多”。“2024年威尼斯双年展将关注本身就是外人、移民、外籍人士、散居者、流亡者和难民的艺术家——尤其是那些在全球南方和北方之间迁移的艺术家。”

    展览主题来自意大利巴勒莫的艺术团体克莱尔·方丹(Claire Fontaine)2006年创作的霓虹灯系列作品。这组作品以不同颜色和语言的霓虹灯呈现“处处都是外人”这句话,作品标题则是以都灵的同名无政府主义和反种族主义团体“Stranieri Ovunque”(意为“处处都是外人”)命名。

    本届双年展将包括“Nucleo Contemporaneo”和“Nucleo Storico”两部分,前者专门展示当代作品,后者关注更早的作品,目的是将现代主义经典扩展至欧美以外的国家。

    阅读全文
  • Bookforum将在《国家》旗下恢复出版

    《艺术论坛》和《国家》(The Nation)的出版人宣布,从今夏开始,文学季刊Bookforum将在《国家》旗下恢复出版,恢复后的第一期将于2023年8月出版。

    Bookforum创办于1994年,是《艺术论坛》的姐妹文学刊物,主要关注虚构、非虚构、时事和艺术书籍中的最佳新作品,并为新兴作家以及对经典作品提供新鲜视角的文章提供空间。

    2022年12月,成立于1962年的《艺术论坛》被Penske Media Corporation(PMC)收购,成为其旗下独立出版物,但Bookforum不在此次收购范围内。《国家》成立于1865年,长期以来都是进步倡导、新闻、观点和分析方面的领导声音,它将本着尊重Bookforum的遗产、观点及其作者和读者社群的精神,帮助其继续发展。《国家》将收购Bookforum的所有档案和知识产权,并恢复全体编辑团队。Bookforum的编辑业务将与《国家》分开,后者也将继续出版其书评和艺评栏目。

    阅读全文
  • 梅隆基金会将发放2500万美元资助多元性纪念碑

    安德鲁·W·梅隆基金会(Andrew W. Mellon Foundation)本周宣布了新计划 “纪念碑项目”(Monuments Project),旨在“改变国家纪念景观”。根据新闻稿,这项为期五年的2500万美元拨款计划将资助美国各地“更完整和准确表现美国故事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基金会将在今年夏天向9个城市发放9笔纪念碑项目资助,分别是北卡罗来纳州阿什维尔(Asheville)、波士顿、芝加哥、俄亥俄州哥伦布(Columbus)、丹佛、洛杉矶、波特兰、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和旧金山。

    在上述城市正在进行的项目包括波士顿的“Un-monument | Re-monument | De-monument”,该项目将通过临时纪念性艺术装置和免费活动围绕该市现有纪念碑展开新的对话和叙述。洛杉矶将为1871年华人大屠杀的受害者建造一座新的纪念碑。

    阅读全文
  • 第13届柏林双年展推迟至2025年举行

    原定于2024年举行的柏林双年展将推迟一年至2025年举行,因为德国文化基金会担心2024年是“双年展超级艺术年”,柏林双年展将与众多类似活动撞期。

    虽然双年展组织方也提到了自身“受疫情影响的组织方面的延迟”,但“因为很多其他国际双年展也因疫情推迟至2024年举行,可以预想到会出现资源竞争的问题”,并最终限制艺术家的创作能力和档期。将于2024年举行的双年展包括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第10届格拉斯哥国际艺术节(Glasgow International)、第15届光州双年展和第17届里昂双年展。

    柏林双年展创立于1996年,上一届于2022年举办,由法国-阿尔及利亚籍艺术家卡德尔·阿提亚(Kader Attia)担任策展人,由于展出了让-雅克·勒贝尔(Jean-Jacques Lebel)关于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酷刑的作品而引发争议。

    阅读全文
  • 2023台北双年展公布艺术家名单

    第13届台北双年展今日公布完整参展艺术家名单,展览将于2023年11月18日至2024年3月24日于台北市立美术馆(北美馆)举行。本届展览由策展人周安曼、作家兼编辑穆柏安(Brian Kuan Wood)和策展人莉姆·夏迪德(Reem Shadid)共同策划,展览主题为“小世界”(Small World)。

    展览将汇聚50多位台湾和国际艺术家及音乐人,展出包括10件全新创作和委托制作,以及一系列声响、音乐表演、动态影像、摄影、录像、绘画、雕塑和装置作品。第13届台北双年展另规划将北美馆地下楼部分展间改造成音乐空间,交由 Elias 和 Yousef Anastas 创立的巴勒斯坦建筑公司AAU ANASTAS Studio 担任设计。

    完整参展艺术家名单如下:

    Pio Abad(伦敦)

    Julian Abraham ‘Togar’& Wok the Rock(日惹)

    Basel Abbas & Ruanne Abou Rahme(拉马拉/纽约)

    唐纳天Nadim Abbas(香港)

    赤濑川原平Genpei Akasegawa(1937 – 2014年)

    Edgar Arceneaux(洛杉矶)

    Tekla Aslanishvili(柏林/第比利斯)

    Huguette Caland(1931 – 2019年)

    陈滢如(台北)

    陈敬元(台北)

    dj sniff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