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 PRINT 2008年5月

Paul Thek、 未命名(地球画1) 、1974、报纸丙烯、 44×66"

火星生命

“有人觉得大卫·鲍伊在《火星生命》(Life on Mars)里表达了他想逃离这个正在慢慢失控、逐渐分崩离析的世界的愿望,”对于本月将在匹兹堡卡耐基艺术博物馆开幕的第五十五届卡耐基国际展决定借用大卫·鲍伊歌名一事,策展人Douglas Fogle如此解释道, “但还有另一种解读——也是我个人比较认同的看法——这首歌表现了人类建立联系的欲望。毕竟,且不说欧洲其他主要哲学和心理分析流派理论,想想黑格尔关于奴隶和奴隶主的论述就知道人类总是想要建立联系。”

Fogle利用大卫·鲍伊的歌作为起点,但回避了歌词里的“水手们在舞厅里扭打成一团”那部分,转而将注意力投向日常生活更安静、更亲密的一面,关注融入一个更广阔的宇宙的感觉。Paul Thek是参加展览的四十名艺术家之一,他在1974年左右创作的一幅丙烯画看上去就像是对展览主题的直接表现:作品是一个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图像,但没有画在画布上,而是画在《国际先驱论坛》报上。正如Fogle所说,“Thek开始在报纸上画画,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对艺术界的各种传统感到厌倦,希望启用一些更加直接的东西。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未完成图像的背景-这些报纸上记载着先驱者10号探测器进入太空时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大事。”

Paul Thek、 未命名(地球画1) 、1974、报纸丙烯、 44×66"

还有一部分参展作品也紧扣本届国际展的大主题,以易碎易逝性作为表现策略,反映了人类社会更卑微脆弱的一面。2007年,艺术评论家松井绿(Matsui Midori)策划了一场名为“通往夏天的大门:微型波普时代”的日本当代艺术展。Fogle在为该展览画册撰写的文章《火星上有没有生命?》中第一次探讨了以上问题。尽管“微型波普”里的艺术家并没有出现在这次匹兹堡展览上,但适度的世俗气质却保留不变。例如,贫困艺术的两名艺术家Mario和Marisa都在受邀之列,另外还包括年轻的韩国艺术家杨海固(Haegue Yang)。杨海固在首尔一处偏僻的工业区进行一个艺术项目,Fogle曾亲自登门拜访:“整座废弃的房屋里全是她的折纸和一串串的小灯泡。这个破败的住处是她祖母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如今已经物是人非,让人伤感不已。那时候的感觉真是非常奇妙。”另一位基金会赞助艺术家Sharon Lockhart在作品里表达了同样的感受。她的参展作品《松木公寓》(Pine Flat ,2005)刻画了加州内华达山脉脚下一座小镇上孩子们的生活。虽然受结构主义电影影响深重,该作品仍带有明显的人性色彩。

尽管展览对平凡卑微之物表现出了强烈的认同,但Fogle的目标是将卡耐基国际展建成北美地区最古老最盛大的国际当代艺术大展。参展艺术家来自十七个不同的国度,其中很多都是近年来大型双年展或其他类型重要艺术展上不可或缺的名字——Doug Aitken,Kai Althoff,Thomas Hirschhorn以及Wolfgang Tillmans等。但新生代艺术家也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例如Ryan Gander,Susan Philipsz,Ranjani Shettar和Andro Wekua。八十九岁高龄的Maria Lassnig和已近古稀之年的Vija Celmins将与二三十岁的艺术家同台展出各自作品, 这体现了“火星生命”跨世代的这一特点。

Fogle于2005年加入卡耐基博物馆,最初主要专注个展策划—其中两名艺术家Phil Collins和Rivane Neuenschwander都有作品入围本届国际展—但他以前在明尼阿波利斯的沃克艺术中心担任策展人时组织过不少国际群展,包括2001年的“在世界边缘作画”(Painting at the Edge of the World)和2003年的“最后的图片秀:使用摄影术的艺术家,1960—1982”(The Last Picture Show: Artists Using Photography, 1960–1982)。因此,“火星生命”的国际维度对Fogle来说并不陌生,尽管这次展览有可能成为他到目前为止风格最晦涩,手法最具象征性的策划项目。

卡耐基博物馆的建筑本身—实际由两座相互连接的大楼组成,一座建于1895年,另一个座建于1974年—这给布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为设计者必须考虑各个不同的出入口。洛杉矶建筑公司Escher GuneWardena(洛杉矶Blum & Poe画廊的设计者,Mike Kelley在2007年明斯特雕塑项目中的布展顾问)从其中一名参展艺术家的作品里汲取灵感,为展场的内部设计提供了解决方案:他们利用斐波那契数列—长期以来让Mario Merz着迷不已并反复用于创作的主题之一,对他而言,斐波那契数列代表了创造和生长的内部结构—用它来决定每个展厅的大小比例。

正如国际展的展场设计思路掩盖在平凡的外表之下一样,前来参观的观众群体也比乍看起来更加多元化,其中不仅包括——就像展览的微观和宏观宇宙主题暗示的那样——来自全球各地的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还有一个范围广泛的本地团体。展览对前者当然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关注,但策展人同时也强调展览在当地的重要性。“成千上万的人会从匹兹堡及其周边地区前来观展,”Fogle称。“他们非常期待能够第一次在自己的家乡见到部分艺术家——实际上是大部分艺术家。”

Michael Wilson是Artforum的副主编。

译/ 杜可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