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奥奎(Okwui Enwezor),旧金山艺术学院学术部主任,国际知名大展策展人,所策划的大展包括1997年第2届约翰内斯堡双年展,2002年第二届2002年11届文献展,今年的第7届光洲双年展。
奥奎心中的十佳:
1
史蒂夫·麦奎因,《饥饿》,2008
麦奎因的新作,本年度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得主。描写了爱尔兰共和军绝食者Bobby Sands在北爱尔兰Maze监狱中的生活。这部具有政治敏锐力的影片,充满了无语的美丽和恐惧,给人以情感上的强烈冲击。它令人想起了我们自身的黑暗困境,对于狱卒和狱中人的关系,它并没有非难诘责,而是从本质上对狱中生活进行了反思。
2
新博物馆,纽约,Kazuyo Sejima和Ryue Nishizawa/SANAA设计
去年冬天,新博物馆在纽约的Bowery开放,各界对此议论纷纷,彼时,房地产业也刮起了一阵冷风。一年后,这座建筑物,却看起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稳固。堆积起来的不对称的盒子,裹在钻孔的铝制外表下,姿态优雅,却并没有与周遭的环境相脱节。它自有一番朴素低调的光彩,避免了过于华丽矫情的外观,不似某些博物馆,俨然变成了品位可疑的商业中心(想想洛杉矶的Broad当代艺术馆吧)。
3
奥运之后的北京:
如今,中国已成为国际上设计巨头实现其建筑蓝图的野心之地。2008奥运会为这座冉冉升起的力量之星提供了一个向世界亮相的机会。当然,比赛会随着记忆而慢慢消退,但是赫尔措格和德梅隆的“鸟巢”,库哈斯/OMA设计的CCTV大楼,PTW事务所和中建国际以及Arup设计的水立方,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新航站楼都将在建筑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4
Aimé Césaire, Iba Ndiaye, and Ousmane Sembène: A Remembrance
对于伟大的赞颂,任何时候都不算晚。诗人、政治家、理论学家、戏剧家 Césaire(1913-2008),画家、教育家、人类学家Ndiaye(1928-2008),电影人、导演、运动分子、小说家Sembène(1923-2007),他们几乎在同一年去世,他们的离去,使人们对于二十世纪三个伟大的声音产生了思索。 Césaire在30年代联合带动的Negritude运动,Ndiaye在塞内加尔联合推动的École de Dakar现代艺术运动,Sembène将近五十年来创作的囊括了丰富知识的、充满哲学思辨的人道主义影片和小说,这些智慧的文化遗产无一不体现了二十世纪现代化领域的多样性。
5
Fela!(Bill T.Jones执导)
乍一看,将非洲重拍先锋、激进的尼日利亚音乐人和政治活跃分子Fela Anikulapo Kuti的作品与激进的美国舞台编导Jones的创作融合在一起,这样的搭配着实有些奇怪。但是在Fela中,很显然,二者的创作本能是完全一致的:他们能将生猛的社会评论转化为与艺术和政治有关的、充满力量的艺术手段。这场音乐剧融汇了令人振奋的表演,辛辣的玩笑,绚烂的舞台设计,将Fela栩栩如生地带到了人们面前,厚重的长篇构成,对权力的后殖民批评,他那标志性的天才象征—对肉体好不吝啬的赞颂,在此都一一得到了体现。
6 Michael Asher (Santa Monica艺术馆,CA)
通常来说,回顾展就是一场普通的恭维艺术家的偶像化传记展。但它常常也具有颂词般的功能。Asher自身对于回顾展的反应却并不平常,他依然对构成艺术作品和其条件的已有方式进行质疑。他并没从过去的作品中挑选一些出来进行展示,而是将博物馆1998年移到现址后所举行的44场展览的每面墙集合在一起,含有一件全新的建筑和雕塑的空间互相重叠。以往展览所留下来的遗痕,也没有什么具体内容,但是却继续倾诉着Asher对艺术作品以及与混乱环境相关的语境所进行的苛刻的评析,审视着一场展览结束另一场旋即登场的暂时性场景。
7“Jasper Johns: Gray,” “Gustave Courbet,” “Poussin and Nature: Arcadian Visons”(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在同一年,一座城市能展出琼斯(Johns) 、库尔贝(Courbet)和普桑 (Poussin)的作品,这样的时刻并不常有。但是,如此稀有的时刻却同时发生在一家博物馆,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观者们大饱眼福,在此领略到了各异的美学熏陶,从琼斯阴郁的画,到库尔贝夸张性的作品,再到普桑所营造的神秘超验的场景,人们为之陶醉。三场展览为馆长在Philippe de Montebello在博物馆的任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8
Derek(Isaac Julien) and “Derek Jarman”(伦敦Serpentine 画廊)
这部告别作是对英国同性恋电影先锋Derek Jarman生平的一个记录。Julien重新扮演了熟悉的角色:电影人,文化史学家,公共知识分子。影片将这位博学而不敬的Jarman,这位集善谈者、情人、激进分子于一身的艺术家,做为一名局外人(一位公开的同性恋)和介入者(在等级森严的英国,他享有特权的)置于了战后英国文化转型的崩溃的中心点上。这些双重性是Julien纪录传记电影传统的主要支柱,通过复杂的题材探讨更广泛的身份议题以及艺术与更宽泛的文化疆域之间的关系。
9
“Revolutions-Forms That Turn”, 16届悉尼双年展
有时,为了达到一种庄严浩大的效果,双年展会通过当代艺术已有的、经过查证的名录,进行一场往返的艺术之旅。16届悉尼双年展的策展人也不例外,但他却对此赋予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考角度,推出了令人惊异的结论,虽然观点过于理想主义,但它却探讨了原义与象征意之间,先锋和革命之间的联系。集中于现代艺术(从未来派到达达)历史化革命形式的正规系统得以展开,为当代艺术(从贫穷艺术到观念主义)付诸了分量,也许,就此也证明了历史与当代的二分论不过是一场虚假的划分。
10
政治曙光:变革,希望,智慧和奥巴马即将上任
本文落笔之时,一场新的文化和政治狂潮俨然已经上路。我们目睹的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而是一场千禧年的巨变。对此,我们胆小的文化制度,将会做出何种回应呢?奥巴马,加油。
译/ 王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