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强最近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上除了展出自己的一些作品之外,还展出了来自9位农民发明家的精巧设计,以及他称之为的“农民达芬奇”们发明背后的那些欢乐与辛酸交织而成的故事。从2005年他就开始搜集这些业余的农民工程师们制作的潜艇和拼凑起来的飞机。作为“农民达芬奇”展览的收藏家、策展人和参展艺术家,蔡国强将他们的发明放置在全新的博物馆展览空间中,这也体现了他一贯的大手笔。在蔡国强的策划之下,这些飞机、船只和机器人构成了一种奇思幻想的组合,让观众想到了张牙舞爪的龙、成群的蜻蜓和游动的鱼。
上海外滩美术馆是中国少有的几家明确致力于社会性和政治性项目的艺术博物馆之一,它的前身为皇家亚洲学会(Royal Asiatic Society,曾经是“远东”最重要的学术研究中心)在19世纪中叶建立的上海博物院。外滩美术馆的馆长赖香伶敏锐地认识到,外滩美术馆的宗旨在于追求“公共领域”中的文化,并且“探索当代社会中,艺术与生活互动的多重可能性。”
蔡国强的展览不仅是上海外滩美术馆的首展,也是第一次为农民所做的展览,他们或生活在中国农村,或来自于农村。在农村,他们有的人还遭到乡亲们的鄙视,认为他们不务正业,有这功夫不去修理浇地的泵之类的农具,而是去鼓捣那些没用的玩意儿。但受到中国最著名的艺术家的收藏(或委托)之后,他们就一跃成为了民间英雄。69岁的农民吴书仔被邀请参加了展览的开幕式,他用木板做的飞机(摇摇晃晃地)悬挂在展厅里,这也是这架飞机的首次航行。
这也让人想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艺术家下乡运动。为了服务祖国,他们被派遣到农村去协助那些农民发明家和艺术家(但那时大多数作品都是由这些受过专业训练的艺术家亲自完成的)。而在此次展览上,蔡国强所强调的是个人的奇特创造力(以及个人的酸甜苦辣的经历),这些发明和故事和象征着中国全球化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同时展出。在这个意义上,蔡国强的此次发明展览似乎体现了这种全球化的先兆。
陶相礼利用二手材料制造了一艘单人潜水艇。蔡国强过去看的时候,这艘潜水艇正冻在北京附近的一个水库里。为了外滩美术馆的这次展览,蔡国强邀请他做一艘航空母舰。需要他利用废金属材料在现场进行焊接,这件作品占据了旁边一座楼的底层,而且是围绕着一座大理石柱子建造的,因此无法挪动——被画廊“锁”住了。在航空母舰的甲板上有几排用薄金属板折成的小型战斗机,舱内还有一些潜艇。蔡国强在展厅里用投影仪播放了一部拍摄于1982的反映苏联宇航员的电影,观众可以感受到蔡国强请来的那些发明家那种几近固执的乌托邦式的乐观情绪。这艘航空母舰也能让人想起中国的神话传说,比如翻江倒海的龙。这艘航空母舰及其潜艇体现了一个中国农民的民族主义情绪,象征了对于美国世界权威的一种挑战。另一位农民发明家谭成年不幸在驾驶自己制造的飞机失事后身亡。蔡国强用发动机残骸和飞机残片拼成了一条黑色的“龙”挂在观众上方——发明的来世似乎变成了艺术。
在中国的艺术世界中,既有不甚景气的国有博物馆,也有用于租赁的艺术馆、大量商业性的画廊以及私人收藏仓库,而上海外滩美术馆尽管面积有限,但是却在首展中传递出了私人博物馆服务于公众想象力的专业气质。在这次展览上,美术馆、艺术家和发明家之间的这种非常规的合作方式暗示了一种进步的、批判的态度,其中,博物馆有时要面对关于集体成长和新中国权力的政治性叙述。但是,外滩美术馆也部分地参与了中国打造自己超级大国形象的事业。外滩美术馆作为洛克•外滩源项目的一部分,其首展的开幕有意与世博会重合,世博会发出了这样的信号:上海将成为下一座国际大都市。但是这座博物馆如何在对艺术活动的批判与鼓励之间找到平衡还需拭目以待。
蔡国强是一位有想法的艺术家,他的思考本身变成了进入公共景观与神话之门的艺术。通过与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合作,蔡国强对公共观念中的想象空间进行了精心筹划,在这个空间中,艺术与发明得到了结合。该展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能否有一天为个人的奇思怪想找到一个空间?现在看来,这个空间基本上就存在于艺术领域,因此,上海外滩美术馆欢迎这种反映中国当代社会问题的艺术。
杰夫•凯利(Jeff Kelley),加利福尼亚奥克兰批评家、中国当代艺术独立策展人。
译/ 梁舒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