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 PRINT 2012年1月

“小运动” 的现场,“珠海会议”部分的展示,深圳OCAT当代艺术空间,2011。

“小运动”

“小运动” 的现场,“珠海会议”部分的展示,深圳OCAT当代艺术空间,2011。

“小运动——当代艺术中的自我实践”是策展人、批评家卢迎华及丈夫、策展人、艺术家刘鼎共同发起的项目。该项目同时囊括了众多观念,并呈现为从艺术作品、出版物到展览等多种形式,因此,也许用从“不是什么”的描述方式起更能把握这个项目的理念。“小运动”不是政治运动,亦非是小型的艺术运动。包含在“小运动”内的各种实践之间没有什么共同的意识形态,策展团队也并不打算在二者之间建立什么联系。“小运动”是一系列艺术实践的集合,其自律性就是 列入的理由。

一些参展艺术家的作品诉诸于广大公众,例如e-flux出版物项目“联合国广场”(unitednationsplaza),但其他的作品则有着十分特定的语境。王广义和舒群1986年组织的“珠海会议”就是一例:这次会议为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做了铺垫。全国各地的前卫艺术团体云集于此,第一次对他们萌芽期的艺术实践展开讨论。这次,1986年从报纸上截取下来的会议成员名单被放在玻璃展柜里像圣物一般展出,从而提供了一次对中国前卫诞生的崇拜和神秘化进行对照的机会。

在本次展览上,刘鼎从2010年开始的“对话”(Conversations)在本次展览上得到了延续,其中记录了与艺术家、策展人和批评家的私人对话,然后又以文字、摄影和录音的方式展现了出来。而本次“小运动”的参与者则采用了分组群论的录像形式,参与者包括刘和卢两位策展人和助理策展人苏伟等人。本次展览呈现了这些对话视频、照片及其他档案材料。在对话中,策展人试图捕捉到当今艺术当中的“自我实践精神”,探讨了“小运动”的各个小组是如何保持一种自我质疑感和反思性的,正是这种质疑感和反思性使其存在于一个自给自足的范围之内。

两位策展人关注更多的是如何建立一套能够独立于现有权力结构的新的价值体系,并且最终对自我反思的实践如何指出具有创造性的新方向进行探讨。这些各式各样的艺术实践者虽处在已有的权力结构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失去自律性和批判性。而且,尽管“小运动”涉及的范围从北京的家作坊到哥本哈根自由大学在内的众多组织,但却并没有声称对当今所有组织都进行了全盘审视。事实上,卢和刘反对线性历史的观念和任何所谓的客观方法论的调查研究,正如两位策展人私下所言,有些参加本项目的艺术家就是他们在旅行的时候联系的。但是,在这种赤裸裸的主体性增强的时候也不免会导致自我制化(self-institutionalization)的加速,似乎也会导致其自身的权力困境,例如,“小运动”怎样才能不断保持其所尊奉的带有批判性的自我质疑和反思性?

尽管中国大陆(并非指香港)美术馆的展览会适当地避免明显的政治问题,但是这两位策展人似乎想通过这个项目达到一些具有颠覆性的目的,并且寻求现有的艺术界权力结构或历史叙事方式之外的可能性,但是他们却并没有全然意识到在这样的条件下建立任何新秩序的困难。“自我定义的焦虑”——“小运动”的四个单元之一,体现了展览本身存在的模糊性,即持续性和对盖棺定论的拒绝。(其他几个单元包括“个体体系”、“远离群众:不期而遇的遭遇”、“什么是知识”。)在OCT举办的这次展览与其说是一次有组织的研究,不如说是一套测量艺术实践的松散理论框架的工具,但这个展览只有通过来自外界的参照才能进行限定。这些艺术运动似乎赋予了某些实践以合法性,或者说全然让位于某些其他东西。

译/ 梁舒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