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 PRINT 2014年夏季

露西亚·科什(Lucia Koch),《Rusticchella》,2013,, 2013, 棉纸上喷墨打印。展览现场。摄影:Mark A. Steele。

十字路口:巴西当代艺术群展

露西亚·科什(Lucia Koch),《Rusticchella》,2013,, 2013, 棉纸上喷墨打印。展览现场。摄影:Mark A. Steele。

“不要世界杯!”(“Não vai ter Copa!” )这个短语如今在巴西很流行,无论是推特用语还是街头涂鸦,它源于2013年社会冲突愈演愈烈之时,那年6月份,巴西各地开始举行大规模游行,抗议政府对改善本国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视而不见,却花费巨资为即将举办的世界杯和奥林匹克铺张造势。这个短语也出现在乔纳斯-德-安德拉德(Jonathas de Andrade)的《勒西腓郊区第一届马车比赛中留下什么》(What’s Left of the 1st Horse Cart Race of Downtown Recife) (2012–14)中,该作品是为威克斯那艺术中心的“十字路口:巴西当代艺术”(Cruzamentos: Contemporary Art in Brazil)展创作。勒西腓艺术家展出了从新闻中节选的与游行有关的文字,一同展出的还有他的2013年的录像《起义》。在这个视频里,安德拉德拍摄了马车比赛,虽然马车对贫穷的勒西腓经济发展很重要,但最近马车运货却被列为非法运营,录像里,这场马车比赛再次突出了这一交通工具对巴西这座东北部城市的重要性。安德拉德的项目契合了“十字路口”的几个关注点,例如,主推纪实性录像,跨领域的创作类型,关注圣保罗之外的地方。对于社会经济矛盾的直接表现,也是非同寻常之举,尤其是在当今巴西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

也许人们期待这些特征在展览的组织框架中能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但策展人并没有突出任何具体的主题或重要的议题表达。威克斯那的比尔·哈里根(Bill Horrigan)和詹妮弗·朗格(Jennifer Lange)与作为特邀策展人的里约艺术史学家保罗(Paulo Venancio Filho)一起组织的此次展览一共展出了来自巴西或在巴西工作的三十五名艺术家的作品,从广域的角度对军事独裁统治(1964至1985)结束之后巴西的艺术创作进行了梳理。在这场范围涵盖广泛的展览中,既有活跃于国际艺术界的老牌艺术家如雅克·雷纳(Jac Leirner), 贝特丽兹·米哈兹(Beatriz Milhazes), 勒吉纳西尔维拉(Regina Silveira),又有很多对美国观众而言陌生的名字,如马西奥·艾尔美达(Márcio Almeida), 西奥克·拉维奥(Theo Craveiro), 露西亚·科什(Lucia Koch), 瓦尼亚·米格南(Vania Mignone)等。最终的现场呈现虽然在视觉上充满活力,但由于缺乏明确的策展框架,展览概念显得模糊不清:作品并没有按照具体的主题分类展示,墙上关于个人作品的文字也并未将各展厅或展览作为一个整体,抓住共同要点进行说明。

不过,这样的布置安排也令观众对巴西的历史,地区和社会经济环境有了一定了解,这些正是支撑巴西艺术创作的社会基础。第一个展厅里,展示的二战结束后工业繁荣和现代主义运动发展时期的优秀作品。克劳迪娅·安杜拉(Claudia Andujar)的系列《后窗》(1976/2013)以巴西生产的大众甲壳虫(被誉为巴西战后经济蓬勃的神奇之作)的玻璃窗为视角,记录了一场从圣保罗到偏远的东北罗赖马山的旅行,说明巴西飞速的城市化发展对最偏远的地区都产生了影响。旁边是吕扎·巴尔丹(Luiza Baldan)的《小绘画》(2009-12),这些摄影将建筑师阿方索·埃德瓦·多里迪(Affonso Eduardo Reidy)设计的Pedregulho住宅区的画面进行拼贴和整合,变成二维的构图。

这一组作品的线索最清晰。艺术家安杜拉镜头下的边远之地,在辛西娅·马赛尔(Cinthia Marcelle)的录像《Cruzada》(2010) 生动地表现出来,这个视频是在米纳斯吉拉斯州的红色土路交叉口拍摄。持续的住房危机—-Pedregulho的建筑基本原理,体现在劳拉贝勒姆(Laura Belém)的《巴西威尼斯》(Veneza do Brasil), 2007中,沿着累西腓河畔建造的临时小木屋的迷你版,漂浮在一个巨大的水槽里。马斯洛西达德(Marcelo Cidade)的《间隔墙》(Interwalls,2006)也是这场展览中最精彩的部分,与安德拉德的作品多少有些异曲同工。成排的砖头上堆满了用水泥粘附的碎玻璃,沿着彼得·埃森曼(Peter Eisenman)设计的室内坡道上排开。这种临时的保护系统粗糙不平的边缘,和堂皇体面的展馆建筑,形成了一种对比,巴西和俄亥俄之间的差异性昭然若揭,同时,从展览中的很多作品里,观众也能够看出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优先权分配的不平等,无论是在巴西还是在世界各地,这都是个很普遍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世界范围内的交叉混杂也是展览的真正主题所在。哈里根,朗格,维南西奥·费霍(Venancio Filho)和他们的同事,都将“Cruzamentos”作为“通过巴西”(Via Brasil)的重点部分进行推广,“通过巴西”是安德鲁W.梅隆(Andrew W. Mellon)基金会资助的项目,俄亥俄州立大学“Global Gateway”办公室在圣保罗开放是与此同时进行,目的是促进学术和经济上的交流。展览的举办可以说是恰逢其时,此时正是全球文化、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之际,当代艺术也成为了观众了解他国语境的一个窗口。展览开放式的手法,给观众留下了自己疏离脉络的契机,不过也许大家也仅仅是走马观花,无暇挖掘展览蕴含的文化宝藏。

珍妮弗・乔斯顿(Jennifer Josten)是匹兹堡建筑与艺术史系助教。

译/ 王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