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 PRINT 2022年11月刊

观点

极地温暖

“ᐊᖏᕐᕋᒧᑦ/Ruovttu Guvlui/Towards Home/回家”展览现场,2022-23, 蒙特利尔加拿大建筑中心. 摄影:Mathieu Gagnon.

一墙柔和的渐变色召唤着观众。浅橙色淡化为一抹温柔的粉色,仿佛在展厅里重现日出。在这给人以开阔土地上的清朗晨空感的氛围色调前,摆放着一组简单的木结构装置。这是一面呈之字形独立放置的墙,一侧赤裸无物,另一侧的骨架结构让人想到家中一隅,支架挂钩上摆满了东西——防寒大衣、手套、靴子,还有其他在寒冷气候下会使用的个人和家居用品,但不存在任何一般建筑中常见的结构和装饰。

展览“ᐊᖏᕐᕋᒧᑦ/Ruovttu Guvlui/Towards Home/回家”探讨了原住民对家庭生活的理解,尤其是在环北极地区,包括加拿大北部的因纽特努那加特(Inuit Nunangat)和横跨北欧多国的萨米人传统居住地萨米地区(Sápmi)。展览标题来自因纽特语的“angirramut”和萨米语的“ruovttu guvlui”,意思是回家,或思考可能的居住地在哪里。展览由乔尔·南戈(Joar Nango)、塔克拉利克·帕特里奇(Taqralik Partridge)、乔瑟琳·皮莱宁(Jocelyn Piirainen)和拉菲科·鲁伊斯(Rafico Ruiz)策划,探讨这些社区与地形的关系,绕过殖民边界和认识论,反思共通性,并强调人们如何以独特的方式在极地地区定居。在这个展览中,家和家园的概念被故意且富有成效的混为一谈。

展墙文字解释说,这个作为策展干预的木制装置模仿的是典型的极地地区的玄关,也就是北方住家与外面的土地的交界点。挂在同一展厅一角的墙上作品用各种低调的框架装裱,让人想到家庭合影会使用的相框。在这组作品中,舒维奈·阿舒纳(Shuvinai Ashoona)的绘画《无题(营地场景)》(Untitled _[__Camp scene_], 1997)描绘了平地上的帐篷。另一幅画,汉娜·基古修克(Hannah Kigusiuq)的《搭帐篷》(Building Tents,1991)描绘了人们搭建夏季临时居住地的繁忙场景。一张展签解释道,因纽特语里并没有与艺术和建筑这两个词完全对应的翻译,只有描述制作概念或行为的没那么专业的词汇。

展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北方地区建筑环境的问题,例如“家在哪里?”和“土地从哪里开始?”。在展厅之间的门槛处,会有一个这样的问题被印在墙上,以此预告相邻两间展厅的作品所围绕的概念前提。与标准的建筑论述不同,这些问题并没有指向乌托邦式的远景、 夸张的想象或宏大的计划。它们是温和的挑衅,呼吁彻底的转向,敦促观众反思人类在傲慢时容易忽视的基本真理。这场展览所体现的谦虚和平易近人感无法以超然或智识的态度来欣赏,而必须用身心去感受。

我没想到这个展览会在如此个人的层面上与我产生共鸣。但对于像我这样的流散社群的成员来说,思考如何定义家或者家在哪里这样的问题是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我所来自的西南亚(或称“中东”)也是一个遭受殖民干预和无休止的意识形态投射的地区。它经常被夹在两种矛盾的刻板印象之间:要么是无主之地,只有荒凉严酷的沙漠,等着被占领和被西方“文明化”;要么是一个充斥着东方主义幻象的难解之地,抹杀了当地极为多样的文化主体性。虽然从环境上来说,北极通常被视为西南亚的反面,但也同样经受着西方的外部投射。这个展览捕捉到了两种文化——即北极原住民和我所来自的世界——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共同点:在被殖民的情况下思考家意味着什么;对非温带气候的创造性适应方法;两个社群都把自己看作是所处环境的看护者,认为地球是有知觉的,并与之发展出共生关系;以及将空间结构当作照料土地的工具。

舒维奈·阿舒纳,《无题(营地场景)》,1997,纸上毡头笔,16 × 19".

策展人们明确将展览制作视为一项集体合作活动,艺术作品、蒂凡尼·肖(Tiffany Shaw)的展览设计和策展工作之间的界线模糊,令人耳目一新。在展厅一角,杰若尼莫·伊努提克(Geronimo Inutiq)复制了他家的夏季帐篷(面对着一条用贴在地板上的蜿蜒蓝色带子代表的小溪),让观众能够体验阿舒纳画中描绘的那种舒适但短暂的空间。背景中可以听到收音机的声音,强调了社区广播在将各个因纽特人家庭与彼此以及与地方联系起来的作用,而伊努提克的影像模拟了窗户,提供对户外景象的一瞥。

这些俏皮、朴实的集体创作展示阐明了北方之家及其居住者之间的紧密关系。展览打破了机构僵化、分隔的空间,强调原住民思想如何超越欧洲中心主义和殖民主义对建筑的定义。展览设计隐喻性地突破墙壁的限制,营造出与气候、季节,甚至是地球相关的特质:比如通过在东面墙上描绘日出,策展人将观众置于罗盘方位上,从而在最大的尺度上(即地球作为整体)与景观建立联系。不同的照明和色彩——既有彩绘平面,也有不同色调的渐变——与统一照明的白立方的专制且常态化的隔离感形成鲜明对比。

中立性和客观性概念也被颠覆。原住民策展人们亲力亲为,他们的生活经验对理解展览材料来说至关重要。因此,这个展览不是说教性的,而是亲切地反映了北极生活的私密细节。例如,卡罗拉·格兰(Carola Grahn)和英格玛·伊斯拉埃尔松(Ingemar Israelsson)的装置作品《Offernat(还愿之夜)》(Offernat [Votive Night],2022)被设想为一个私人祭坛,观众可以通过献上干花或树叶来参与仪式,同时看着深蓝色墙面背景下闪亮起伏的黄绿色布料,感受格兰凝望北方极光的童年记忆。

展览迷人的柔情更加凸显了建筑学和与之相关的机构、话语以及实践上的不足,也让人看到,这门学科因为深陷问题重重的思维方式和固化的表现模式,在处理这一主题上显得无能为力。这是加拿大建筑中心(Canadian Centre for Architecture)首个探索原住民空间的展览,这毫不奇怪,毕竟这间机构和整个蒙特利尔市一样,矗立在Kanien’kehá:ka人未割让的土地上。虽然这场展览或许标志着该学科内早该出现的转变,但加拿大建筑中心或更广泛的建筑学学科会如何进一步探讨非西方叙述,以及是否会持续地关注目前被视为局外人的群体,仍有待观察。

不过,迄今为止这种互动的缺乏,也正是为什么如果以西方建筑学体系看待“其他”文化的方式来看待这次展览内容的话会相当危险。拿那些尝试描绘非西方的陌生传统的经典著作为例,比如西比尔·莫霍利-纳吉(Sibyl Moholy-Nagy)的《无名建筑中的本土创造力》(Native Genius in Anonymous Architecture,1957)或伯纳德·鲁道夫斯基(Bernard Rudofsky)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Architecture Without Architects,1964);或是那些探索非常规建筑方式的书,如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和内森·西尔弗(Nathan Silver)合著的《局部独立主义》(Adhocism,1972);或甚至是那些持续在其他时间或空间中寻找建筑起源的作品,如马克·贾佐贝克(Mark Jarzombek)的《第一社会的建筑》(Architecture of First Societies,2013)。观众可以在乔尔·南戈的《萨米建筑图书馆》(Sámi Architectural Library, 2019/2022)中找到其中一些书籍,这是一个游牧式装置,在提供现有文献的同时,旨在创造新的颠覆性和原住民主导的知识。上述著作是主流建筑学理论和教学法的象征,他们都是由西方作者撰写,虽然可能是出于敬佩和好奇,但仍试图量化、分类和解释在他们的理解和价值观之外的生活方式,当然,这样的冲动仍然存在。现实情况是,这门学科仍然没有相应的框架去探讨——更不用说承认和尊重——那些对他们与土地的关系以及与建筑形式的关系有不同想法的社区的世界观。因此,这门学科也无法真正意识到,从而改善它在征服非西方文化上所扮演的令人不安的作用。

杰若尼莫·伊努提克,《我在呼叫家》,2022,虚拟广播、影像、照片、火柴屋、勘探者帐篷、垃圾箱. 展览现场,蒙特利尔加拿大建筑中心. 图片:Mathieu Gagnon.

此次展览的重要贡献不仅在于它挑战了对北方地理和民族的简单认知,更在于它揭示了殖民主义仍然非常活跃,其压迫机制仍在继续伤害北方社区,而建筑学也在有意或无意地成为维持其破坏性控制的同谋。塔克拉利克·帕特里奇和拉克鲁克·威廉森·巴托里(Laakkuluk Williamson Bathory)的双频影像作品《Inissaliortut:制造空间》(Inissaliortut: Making room, 2022)是两位因纽特艺术家之间的对话,反思殖民主义如何通过剥夺和掠夺这些领土上的原住民来维持运作。从土地掠夺到立法确保对原住民领土和资源的持续控制,殖民与常规建筑一样真实、具体、有害——在定居殖民主义(settler colonialism)下,常规建筑是最显而易见的占领形式之一。

《Inissaliortut:制造空间》让我们面对这些事实的同时,赞美艺术家群体的复原力,虽然困难重重,他们仍充满活力。影像中的演讲者讲述了令人心痛的故事,关于因纽特人所要忍受的悲惨条件,以及在自己拥有的土地上经历住房危机的荒谬性。这件作品简明扼要地肯定了,事实上整个展览也证实了,如果不与让人们被迫离开祖先家园的力量抗争,如果不肯定他们的主权和自决权,就无法在殖民语境中理解“家”的涵义。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对于我们这些四处流散的人来说,“家”的概念,以及被强行从家乡驱走,却不追究无情的殖民主义暴力——无论是历史性的暴力,还是今天仍在进行的政治干预、军事干预和无情榨取——如此令人难以理解和接受。但我们这些在殖民主义的愤怒中活下来的人都在努力坚持,坚守友善好客、互助互惠、责任感等价值观,有了它们,我们无论到哪都能创造家的感觉。我认为这个展览的终极力量就在于它的温暖,在于策展人和艺术家们慷慨邀请我们暂时共居在他们的极地住所内。

“ᐊᖏᕐᕋᒧᑦ/Ruovttu Guvlui/Towards Home/回家”正在蒙特利尔加拿大建筑中心展出,展期至2023年2月12日。

阿明·阿尔萨登(Amin Alsaden)是一位写作者,现居多伦多。

译/ 冯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