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界仁
北京寒冷的冬天,耳闻目睹三百二十万人顶着“xx人口”的帽子在三天内被勒令迁移。在这样的现实中,陈界仁的个展“中空之地”偶然地成为了一则寓言。展览中,艺术家将目光投向在秩序与规范、漠视与偏见中生存、沉沦或是抗争的人群以及我们自身。陈界仁持续地将个体生命的境遇和解放的可能性视为其创作思考的核心,他用“逃逸路线”指称自己这一工作的主题。这些个体有的拥有被社会机制分配的“特殊身份”,比如移民、文化上的边缘群体、“乐生疗养院”的护工、被拖欠工资的女工等,他们无一例外地在经济等级和政治地位上处于绝对弱势,而同时,他们所粘连纠结的多重机制又是晦暗不透明的。不过,集结、纪录这些人群的声音,号召同情者的政治,并不在陈界仁实践的核心。挑衅这些隐形机制的动作,他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已经多有涉及。自他1996年恢复创作至今,影像虽然充当了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但其本身已经不再完全承担媒介的角色,而是变成了一个集成器或者中枢——他通过影像的生产过程,不断试图创造新的社会关系,将影片拍摄的参与者、发生地、观众和拍摄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这种创作成为一种行动的指南或者行动本身。
展览叙述的开始实际上是与艺术家的一段很长的心路历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