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理论
《格哈德·里希特:历史主题之后的绘画》(Gerhard Richter: Painting After the Subject of History),本杰明·布赫洛著, 麻萨诸塞州,剑桥,MIT出版社,2022。总页数:696。
有时,本杰明·布赫洛(Benjamin H.D. Buchloh)似乎很厌恶他的最新著作《格哈德·里希特:历史主题之后的绘画》的讨论对象。艺术家和批评家意见严重相左,他们的对话“火药味十足,换到别的情况下肯定会反目成仇。”在他们定期进行的采访中,两人时不时直接杠上。里希特哀叹绘画手艺性的消失;布赫洛回道:“你在开玩笑吧。”[1]里希特指出剥削是人类的基本天性;布赫洛质问:“你真的相信你现在说的这些话吗?”[2]这种时刻,批评家深信不疑的理念如同海浪一般拍打在艺术家坚如磐石的自我认知上。既然分歧如此之大,布赫洛自问,他要怎么才能解释自己“对一位画家的热情……持续了大半个世纪,贯穿了我的工作和生活,而另一方面,在批评和学术研究上驱动我的,是我对绘画作为一种媒介日益明显的过时如果不是充满鄙夷,至少也是漠不关心的态度。”
布赫洛长期以来一直苦于自身所处行业的衰退。艺术界越是彻底变成艺术市场的代名词,就越不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阐释:“这跟没人会搞蓝筹股的批评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