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迎华

  • 观点 SLANT 2019.02.08

    卢迎华:2018年度最佳展览

    在2018年即将结束之际,我所在的艺术机构向许多同仁们发出一份问卷,希望通过大家的观察、经验与思考,如实地、清晰地标识出2018年。为这份问卷贡献出声音的同道各自处于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也往往存在着个人生活境遇上的差异,但大家都前所未有地共同分享着忧虑不安的情绪,既急于在日历本上将2018年这一页翻过去,又并不怎么热切地展望新的一年。过去这一年,我们无疑共同遭遇了许多始料不及的打击与溃败:创作与表达空间进一步萎缩,屡屡受制于现实中的多重壁垒,当然更不要提城市管理者对于外来者日益升级的仇视与驱逐,以进一步扩大化的社会信用体系为代表的官僚体制对于个人生活的深度渗透与管控。我们所面临的悖论是体制愈发庞大无情,个体愈发微弱萎靡。这个问卷带来的唯一安慰也许是我们并不孤立,作为一个从事艺术与思考实践的个体,我们试图理解描述这一切,并尝试在其中确立继续实践的立足点,如果还存在继续实践的可能的话。

    如实地回顾2018年,在诸多活动中值得再次提及的展览与艺术事件屈指可数,在我看来,以下的这些出版和展览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触及到了与艺术密切相关的重要议题:

    4月10日,北京隋建国艺术基金会主持翻译出版的两本关于观念艺术的经典著作首次面世:露西·利帕德(Lucy Lippard)所著的《六年:1966-1972 年艺术的去物质化》与美国艺术家丹·格雷厄姆(Dan Graham)著作《摇滚我的信仰》。美

  • 观点 SLANT 2014.02.11

    卢迎华:年度最佳展览

    种族隔离的兴起与衰落:摄影和日常生活的官僚主义

    在慕尼黑艺术之家(Haus der Kunst)的“种族隔离的兴起与衰落:摄影和日常生活的官僚主义”充分显示了策展人的魔术,使一个研究性的、严肃的展览不乏节奏、动感和强烈的氛围。这个包括了将近500个展品,包括了照片、书籍、杂志、新闻剪报、各种档案文献以及电影的摄影展既呈现了南非种族隔离的复杂历史及其遗留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意识,同时让我们看到摄影对于记述和见证跨越南非这段跨越60年的历史所不可替代的在场,及其本身的力量。

    “种族隔离的兴起与衰落:摄影和日常生活的官僚主义”,艺术之家,慕尼黑,策展人:Okwui Enwezor,Rory Bester。

    余友涵:一斑

    这个展览是一位艺术家向另一位艺术家发出的展览邀请,作为元•空间的创始人,曾梵志不仅在之前收藏过余友涵的作品,也邀请余友涵作为首位中国艺术家在元•空间举办个展。这个展览回顾了艺术家70年代末深受塞尚影响的人物肖像画到80年代以圆点为图像的抽象画至90以毛泽东为主要描绘对象的波普风格绘画到2000年后的印象派风格沂蒙山写生系列直至2012年的新作。余友涵在抗日战争期间出生于上海,早期学艺受西方现代艺术画册启示,文革前考入北京学习,长达八年的学习结束后,他回到上海任教并持续创作至今。他既是一位师长,承接了文革前后的两代人,也始终活跃在当代艺术的视野之中。

    “余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