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艺术
尽管文学小说和艺术之间的关系从未被系统、全面地研究过,但是自现代主义鼎盛期以来,两个领域间的互动就已经广为人知,且成果颇丰:毕加索和纪尧姆·阿波利奈尔;格特鲁德·斯泰因和欧内斯特·海明威;包括安德烈·布列东在内的超现实主义运动核心成员;达达主义者和未来主义者的宣言癖……OCAT深圳馆的群展“小说艺术”梳理了中国当代艺术内部对上述关系的反思和探索。十位参展艺术家年龄段、媒介和工作方法各不相同,但对“小说”(虚构写作)的强烈兴趣成为连接他们多元化实践的共同线索。此处的“小说”既可以是一种方法论,也可以是一种元语言;既能有机地进入艺术家的整体创作,也可以是他们私下从事的活动。围绕对艺术与小说之间互动关系的不同理解,本次展览不仅呈现了每位艺术家最终的视觉成品,也揭示了他们在创作中依循的心理状态和情感模式。
其中一些作品脱胎于艺术家自身的虚构写作。比如蒋志的《空格之书》(2018)就源自他2002年写的一则童话。童话讲述了一个渴望被发表的字,却永远不能通过“主编”的审查。最终,这个字否定了自己作为“字”的本质,变成一个空格,成为一个“负”元素,但它依旧在话语中扮演着不输于字的重要角色,艺术家的致敬更使其存在变得合理合法。冯峰的《有个女孩叫巴黎》(2017-2018)是一件同样融合了艺术家过去的文学和视觉创作,多层次、多媒介的“总体艺术”作品。通过事实和虚构的不断叠加,艺术家尝试用多种叙事语气去重建一个尚未出生,名叫巴黎的女孩儿的“真实”人生。《三个着魔的人》(2018)一方面直接把金闪自己写的小说片段以文字形式喷绘到墙上,另一方面引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与加缪的《反抗者》,提示观众思考下述问题:虚无主义领导的革命,如何导致了比反动力量还要糟糕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