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on Mizota

  • 罗宾•罗德个展

    南非出生、现居柏林的艺术家罗宾•罗德(Robin Rhode)以其与手绘街头艺术的互动行为而引起关注,但他在洛杉矶举办的首场个展更强调的是对摄影视景领域的探索。在这场简约而又引人思考的展览中,图画和身体在摄影中占据了等同的平面视觉空间,这些摄影图片成为了具有控制力与可能性之地。

    十五张黑白图片系列名为《Pan’s Opticon》(2008),描述了一个黑皮肤的男人,身着不入时的条纹服装,头戴平顶硬草帽,背向观众。从他的视线望去,圆规状的双臂似乎在追踪着白墙上越来越多的黑色、泡状的弧线。最后一张图片里,它们停了下来,僵住了,形成了两道固在那里的印迹。作品如早期电影中不太流畅的画面,表明机械地扩大视野是一种怪诞的创造和暴力的制约,在看到什么和怎么去看之间划上了界线。

    《散步》(Promenade, 2008)则更具生命里。在这个数码动画剧照中,一个男人沿着一面墙大步走,很快被一片神秘的手绘白色菱形宝石覆盖。很快,这些东西变得不祥起来,从四面八方将他包围起来。于是他左右驱赶,最终菱形慢慢减少,只剩下大拇指和食指捏着的一块。作品的背景是阿里诺•梅耶(Arenor Meyer)的钢琴曲,令人有身历其境之感。在摄影的阈限空间里,罗宾将想象的和实际存在的现实融汇在一起,暗示了二者之间的互通性,流动性,它不仅仅有生成力,更有可能将一切解禁释放。

    #translated#

    王丹华

  • 陈晓云

    陈晓云在美国的首场个展包括一些照片和两段录像,刻画了中国迅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明显的失调和动荡感。其中五张大幅照片里有一张叫《革命》(2005年)照片上是一片广阔的平静水域,远处可以看到城市的轮廓。前景里,一只孤独的手臂伸出水面,手里攥着一把斧子。这一梦幻般的图像具有十足的象征意味,很好地捕捉到了坚不可摧的革 命意志背后隐藏的实际行为的无力。尤其在中国,曾经的集体理想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孤立空洞的姿势。

    并置的四段同步影像《向夜晚延伸的若干个瞬间》(2004年)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拍摄一辆疾驰的火车,中间穿插一些刻画个体挣扎,让人浮想联翩的图像:一个男人带着扩音器在森林里匍匐前进,另一个被绑在脚踝上的绳子拖着走,还有一个赤身露体的男人正在“爬”一架躺在地上的梯子。这些简短的片段通过火车前进的呼啸联系在一起,暗示着一个更广泛的图景,但却一个接一个很快淹没在无休无止的机械运动当中。这些简单的蒙太奇影像在陈晓云的手上变成了现代意识的隐喻:我们走得太快,从来来不及看清整个图景。他呈现给我们的现代城市生活就像一场美丽的噩梦:让人分辨不清的混沌中夹杂着转瞬即逝的丰富意像,但你却永远无法从中找到一个完整明确的故事。

    #translated#

    DKK

  • Edgar Arceneaux和华兹住宅项目

    从1921年到1955年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来自意大利移民、瓦工Simon Rodia在洛杉矶附近,用钢筋,灰浆,现成的陶和玻璃,断断续续筑成了100英尺高的华兹塔(Watts Towers) ,这座摩天建筑结构独特,壮丽雄伟,令人赞叹。Rodia的经典之作, 现已被列为联合国国家历史地标,这座标志性建筑充满震撼的力量,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到此参观。但是,它的受欢迎度,却并没有令周遭的拉丁区和非洲区受益:建筑的周围没有商店,餐厅,或者其它的鼓励参观者消费、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商业场所。

    本着填平这个沟壑的希望,艾德加·阿斯诺(Edgar Arceneaux)扛起了华兹住宅(Watts House)项目的重任, 他希望运用从另类到传统的方法,将破旧区域改变成一个中产阶级居住区。做为都市开发的一件大作,这个项目在对整条街从高楼到平房的20座私宅的改建中,对周遭的居民,艺术家和以及建筑师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此前,这位帕萨迪纳的艺术家更为人知的是其所创作的难解的绘画,录象,以及将孤立的学校连接起来的装置,人们并不了解他在房屋改善方面所做的工作。他对这条街的想法,是将其当作一个艺术区来对待,其形状和特征不是由职业规划者和开发商来决定,而是由已经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决定。除了房屋改善外,他的计划还包括艺术家居住项目,社区经营的咖啡馆,有机花园,低收入住宅。这些场所应如何分布,具体地点尚未定下,但是他希望一切可实施后,他的机构将能有能力在此购买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