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ige K. Bradley

  • 采访 INTERVIEWS 2016.08.30

    安德鲁·诺曼·威尔逊

    安德鲁·诺曼·威尔逊(Andrew Norman Wilson)是一名现居洛杉矶的艺术家兼策展人。他的视频和装置作品为观者呈现了一系列困于当前时代所需的传播和表征洪流之中,令人眼花缭乱的图像、技术和身体。他的作品最近参加了第七届布加勒斯特双年展和第九届柏林双年展,视频装置新作还将参加由玛利亚·林德(Maria Lind)策划,定于2016年9月2日开幕的第十一届光州双年展。

    循环录像《追求者的颂歌2012》(Ode to Seekers,2012)是一部对蚊子、注射器和钻油塔的礼赞。它们不仅象征人类生命所面临的几大威胁——由蚊子传播的疾病,由注射器染上的毒瘾,由钻油塔支撑的石油工业——而且也是我人生中三大创伤的源头。

    2012年,我在纽约州奥兰治堡的洛克兰精神病研究中心接受了心理测验。洛克兰在1927年刚成立的时候是众多精神病院中使用“城郊治疗”(therapeutic suburb)模式的先驱。我发现这家医院的园区内有一大片被弃置的土地。这片土地不但没有被清理掉,而且时不时还有一些瘾君子、流浪汉、青少年和艺术家企图重新利用它。于是,我开始带朋友去那里探险和拍摄。最近一次去拍的时候,我刻意误用摄影机稳定器(Steadicam),以创造我想象中蚊子的视角。

    正如摄影机稳定器的镜头能让观者同化到其他人——或者其他物——的视角,基于追踪的计算机合成图像技术(

  • 采访 INTERVIEWS 2016.06.24

    DIS

    DIS是一个组合,他们的活动涉及当代文化的诸多领域——艺术、时尚、出版,这次则是策展,他们首次重要的“出柜”之作便是第九届柏林双年展,“变装的当下”。展览自2016年6月4日起在柏林多个场地展开,将一直持续到9月18日。DIS的其中一位成员讲述了他们作为策展人的新身份,策划和组织整个展览的过程,以及即将着手的几个新的计划。

    这是我们策划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双年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对DIS网络杂志过去六年里关注的概念、主题以及美学趣味的一次实体化实践。这个双年展并不是一件DIS的作品,但我们觉得去看待它的方式与你去看我们网站时的方式是基本一致的——它是一个超链接的图景,其中艺术家着手去做的是重组和扭曲既存的叙事,以回应当下的矛盾本质,以及数码技术对我们思考和感受方式无法阻挡的巨大影响。很基本的一个想法是,现在你存在于网络中,但你仍然是在椅子上坐得屁股疼。参展艺术家探索了多层次的、相互冲突的意识形态如何在社会中得以彰显,在现在的社会中,即便是一个产品、图像,或者艺术品都充满了自相矛盾。就柏林双年展而言,现在已经变得很明显,即便是很基本的东西比如果汁,都可以体现出此刻的不确定性。墨西哥哥艺术家Débora Delmar地缘政治果汁吧,名字源自那些新兴的全球性经济体——墨西哥、印尼、尼日利亚、土耳其——将绿色果汁和劳动、经济转向、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名人文化、健康问题、“漂绿”(greenwashing)、生态混乱以及环境恶化联系了起来。

  • 采访 INTERVIEWS 2016.03.23

    曾吴

    曾吴(Wu Tsang)的装置、行为表演、雕塑和录像在纪实、虚构和行动主义间转换得游刃有余。她2012年的影片《野性》(Wildness)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首映,她的作品也曾在2012年惠特尼双年展、第二届新美术馆三年展“不受控”上展出。本文中,这位现居洛杉矶的艺术家介绍了她近期在香港Spring Workshop展览中最为重要的新录像装置作品——《对联/对练》。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5月22日。

    《对联/对练》的灵感源自一位二十世纪初的革命烈士——诗人秋瑾。十年前,我第一次踏上去中国的寻“根”之旅时,听说了她的故事。后来,我对秋瑾和另一位女性——书法家/出版人吴芝瑛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兴趣。二人“非公开”的爱情故事打动了我。尽管这段关系难以被清晰地归入任何一种现代关系模式,但它明显改变了两名女性的生活,这一点跨域时间深刻地触动了我。于是我开始研究秋瑾以及她在1906年离开丈夫前往日本后身边的女性群体。

    参观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你便会发现秋瑾不但被官方确立为英雄,也是唯一一位入选的女性。1907年,秋瑾在一次失败的反清革命中被以叛国罪处决,未能亲眼见证旧政府覆灭。那时候,她并不是英雄,而是已被定罪的重刑犯,就连她的家人也不敢公开哀悼她。吴芝瑛第一个撰写了秋瑾的生平历史,将这位烈士带入公众视线。秋瑾的灵柩经历了八次迁移、九次入土,最后一次发生在1981年,因为当权者不断将她挖出来又重新埋葬。她的身体象征着中国的民主理想,同时也是那个动荡世纪的写照。

  • 采访 INTERVIEWS 2014.04.15

    朱迪·芝加哥谈全国回顾展与新书

    朱迪·芝加哥(Judy Chicago)是一名艺术家,作家,教育者,她漫长的职业生涯一直关注女性的经验和女性主义批评。在此,她讲述了即将在布鲁克林博物馆举办的展览“在洛杉矶的芝加哥:朱迪•芝加哥早期作品1963-74”,此次展览时间为四月四日至九月二十八日,她目前的展览遍布全美,包括在泽西城的Mana 当代,宾州佩恩州立大学的帕默博物馆,华盛顿的国立女性艺术博物馆,哈佛的Schlesinger图书馆,圣塔菲的新墨西哥艺术博物馆。Monacelli出版社近日出版了她的新书《机构时间:工作室艺术教育批评》(Institutional Time: A Critique of Studio Art Education), 并且也将于四月八日出版一部关于她的作品研究的著作《晚宴, 1979》(The Dinner Party, 1979)。

    《晚宴》(The Dinner Party)给我带来很多关注,虽然对此我一直心存感激,但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它阻碍了外界对我其他所有作品的认识。我创作量巨大,有一些在最近的“太平洋时区”(Pacific Standard Time)展览中有所展示,这也重新激起了人们对我的作品规模范围的兴趣。从1963年到1974年,整整这段时间我都在研究女性历史,研究我的前辈们,发展出自己的图像。我学中国画是为了用喷雾器时让画面尽可能更精准。女性是被历史消费的而不是被历史认可,我原先的计划是在盘子上画一百个历史上的女性的抽象画,取名《伟大的女士》(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