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INTERVIEWS
站台中国推出的年度项目“丛林II,弥漫的形态 ”试图在艺术机构的展览机制方面进行可行性尝试,通过多维度的项目交错与持续交流,以期生产出不同的展示效果与机构立场。我们在此特邀请站台中国的总监陈海涛深入解读“丛林II”的策划理念。
关于展览的“过剩”,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数量上的“多”可能构成的“过剩”,但这不是主要因素,展览中重复的动机、方法、流程可能才是导致“过剩”的主要原因。过去展览的形式平面化严重,又缺乏对艺术和艺术家的纵深探讨,这其中还存在着是否真实过剩的问题,这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并且需要用有效的实践来规避。从展示的有效性来看,为什么要做展览,为谁做展览,这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展览的基本功能和动机是促成良性的意见交流和信息互动,这有助艺术的生成和生长,也就是展示的有效性。而展览有效性的根本在于展览的动机。我们“站台中国”的一惯注重艺术的生成和生长所构成的有机状态,更加强调艺术家的主体性,我们希望通过每个项目呈现艺术家的工作方式、对艺术思考的基点和语言的结构性特征,并把不同的项目并置在一起,这样可能可以更好地参照出不同艺术家的差异和特征。年度计划中技术性和预见性所构成的框架会构成艺术生成的土壤,在这些方面我们只是尝试地去做,但我们会努力做好。
对于“丛林II”这个年度计划,其特征就是结构复调,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交错和并置。每一个项目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构成思维或阅读可以进入的空间,这个空间应该是一个可生长的未知的空间,这也是一个艺术生成的真实的空间。它在属性上带有内省和自我批评并且促进艺术的良性生成,这是我们期待的。
而“疲劳”是因为缺少活力和有效的创造力,“丛林II”作为一年的项目,“疲劳”也可能会出现。在这个年度项目中我们更注重真实的交流,因为交流和内省是构成创造力的内因。在项目实施中,展示是在框架和背景下观摩,它具备内省的特质。除了展示我们还会更多的设定座谈和其它的交流方式,并希望座谈和交流真正有实效,避免形式化。根本是做到有实效,当项目的动机是把艺术家做为主体并把艺术有效生成作为根本,这可能就是避免“疲劳”的有效的方式,毕竟艺术的根本是艺术家。我们要有清晰的定位,机构的工作仅仅是组织者,所做的工作更多的是为创造力提供服务。把有价值的文献和信息做更有效的传播,这样才能提高展示的有效性,这方面我们也只是在做尝试。
采访/ 杨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