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弗兰克·波普尔.

弗兰克·波普尔(1918-2020)

艺术史学家、索邦大学美学与艺术科学名誉教授弗兰克·波普尔(Frank Popper)在瑞士辞世,享年102岁。波普尔是最早探讨现代艺术与技术之间关系的艺术理论家之一,除了他后期关于艺术“虚拟化”(virtualization)的写作为新媒体和伦理学论述奠定基础外,他在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关于当代艺术中光和运动的早期分析影响了无数历史学家和艺术家。

波普尔于1918年出生于捷克,最初的职业包括皇家空军的纺织工程师和无线电报员。在与妻子画家海拉·古斯(Hella Guth)移居巴黎之后,波普尔获得了索邦大学的博士学位,在那里,他把对马塞尔·普鲁斯特的关注转变成一篇关于动态艺术(kinetic art)的论文。50年代初期,在看到雕塑家乔治·里奇(George Rickey)、尼古拉斯·舍弗(Nicholas Schöffer)和弗兰克·马利纳(Frank Malina)的作品之后,他对这个领域的兴趣开始增长。1968年,在杰克·伯纳姆(Jack Burnham)出版“系统美学”(Systems Esthetics)和《超越现代雕塑》(Beyond Modern Sculpture)的同一年,波普尔在著作《动态艺术的起源与发展》(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Kinetic Art)提出,运动在艺术中的作用可以追溯到1860年,并将印象派和动力学联系在一起。这之后他的第二本书《艺术—行动与参与》(Art—Action and Participation,纽约大学出版社,1975)则探讨了“观众参与”作为现代主义的核心内容。

在《电子时代的艺术》(Art of the Electronic Age,Harry N. Abrams,1993)一书中,波普尔认为在20世纪80年代初,“技术”(“technological”)艺术已经让位给了他所称的“虚拟”(“Virtual”)艺术,这是一套通过互动使技术人性化的实践。在他看来,这个术语阐明了“我们不仅在存在于现实本身,还存在于现实的模拟中。” 他的其他著作还包括《从技术到虚拟艺术》(From Technological to Virtual Art)(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07)等。 波普尔将被埋葬在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

更多图片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