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斯·索尼耶(1941-2020)
灯光艺术先驱、雕塑家基斯·索尼耶(Keith Sonnier)因病去世,享年78岁。作为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纽约后极简主义圈子的重要成员,用评论家罗伯特·平卡斯-维滕(Robert Pincus-Witten)的话说,索尼耶创作了一系列作品来“回答如何构造光,以及在这样做的同时,如何成为艺术的问题。”
索尼耶1941年出生于路易斯安那州的马姆(Mamou),他从小沉浸在卡真(Cajun)文化中,和姑姑们一起唱天主教歌曲,在当地演出场地听克里奥尔(Creole)音乐人。1963年从路易斯安那州西南大学毕业后,桑尼耶前往巴黎,在费尔南·莱热(Fernand Léger)的工作室学习绘画和素描。回到美国后,他进入位于新泽西州新不伦瑞克的罗格斯大学学习,师从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艾伦·卡普罗(Allan Kaprow)等。1966年,策展人和评论家露西·利帕德(Lucy Lippard)将这位艺术家早期的布艺和乙烯基作品放进了在纽约Fischbach画廊举办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展览“反常抽象”(Eccentric Abstraction)中,同时展出的还有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等人的作品。
1968年,索尼耶开始在雕塑作品中使用彩色霓虹灯,这也是他最为人所知的材料,他将光管与大块的玻璃、橡胶和其他非传统材料相结合。1969年,桑尼耶在两个重要后极简主义展览中展出,分别是惠特妮美国艺术博物馆的“反幻象:程序/材料”(Anti-Illusion: Procedures/Materials)和瑞士伯尔尼美术馆的“活在你的脑海里:当态度成为形式”(Live in Your Head: When Attitudes Become Form)。同样是在1969年,索尼耶开始了他持续终生的“Ba-O-Ba ”系列。该系列名称取自于卡真语,意思是“彩浴”或“光浴”,艺术家将彩色霓虹灯和反光玻璃形状结合在一起,根据黄金比例进行抽象创作。70年代初,索尼耶将他对实验媒体的兴趣延伸到了录像领域。
在职业生涯的后期,桑尼耶开始制作大型公共艺术作品。例如慕尼黑国际机场长达一公里的灯光走廊《光道》(Lichtweg,1989-92)。他曾于1975年和1981年两次获得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资助,1974年获得古根海姆奖。索尼耶的作品被众多公共机构收藏,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巴黎蓬皮杜中心和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