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比尔·维奥拉. 图片:James Cohan Gallery.

比尔·维奥拉(1951-2024)

艺术家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于7月12日在加州长滩的家中去世,享年73岁。维奥拉于2012年被诊断出患有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症。在长达五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大量采用新技术,创作引发强烈情感共鸣的作品,触及诸如出生、死亡、爱、悲伤和人类意识元素等普世主题。他的影像装置作品往往具有纪念碑般的规模,并经常使用慢动作等手法,以富有表现力的主题、丰富的色调和缓慢的动作吸引观众。维奥拉说:“有另一个维度,你知道它就在那里,它可以成为真正知识的源泉,识别它并与之建立联系是我培养这些经验和创作作品的全部动力。”

比尔·维奥拉1951年1月25日出生于纽约皇后区法拉盛。他的父亲在泛美航空公司担任经理,母亲教他画画。他在幼儿园用手指画出了龙卷风,受到老师的公开表扬,从此他立志成为一名艺术家。一年后,他与家人度假时不慎掉入湖中,差点溺水身亡。被一位叔叔救起后,维奥拉认为这次濒死经历塑造了他之后的艺术创作。他后来回忆说:“那简直就是天堂。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溺水了……那一刻我感到了至高的幸福。”

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以新媒体研究出名的雪城大学学习。维奥拉曾在学校的技术中心做夜间执勤,这样就可以不受阻碍地使用新的彩色录像系统。1972年,他制作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名为《磁带I》(Tape I)的镜像录像。1973年毕业之际,他在雪城大学埃弗森美术馆(Everson Museum of Art)展出了最新创作。次年,维奥拉应玛丽亚·格洛丽亚·比科基(Maria Gloria Bicocchi)的邀请,担任其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工作室ART/TAPES/22的技术总监。他在该工作室工作了两年,为贫困艺术(Arte Povera)艺术家制作影像,与维托·阿肯锡(Vito Acconci)、克里斯·伯登(Chris Burden)、琼·乔纳斯(Joan Jonas)、扬尼斯·库内利斯(Jannis Kounellis)和马里奥·梅尔兹(Mario Merz)等艺术家共事。

与当时快速发展的技术同步,维奥拉通过实验性的录像和声音装置、电子音乐表演和广播电视作品,探索新兴的录像艺术领域。他在70年代和80年代的作品关注东方艺术以及禅宗、伊斯兰苏菲主义和基督教神秘主义等精神传统。该时期的著名作品包括由五个部分组成的系列作品《倒影池》(The Reflecting Pool,1977-80),作品对人生的各个阶段展开思考,并从艺术家童年溺水的经历中汲取灵感。

20世纪90年代,母亲去世后,维奥拉开始将西方艺术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主要创作包括1992年的《南特三联画》(The Nantes Triptych),这件三通道影像作品分别表现了一名悬浮在水下的男子、艺术家垂死的母亲和一名分娩的妇女;1996年的《穿越》(The Crossing)是一个房间大小的双通道视频装置,在其中一块屏幕上,一名男子从脚下开始被火焰吞噬,在而另一个屏幕上,他被从上方倾泻而下的水淹没。

在后期的作品中,维奥拉更频繁地将目光投向西方艺术,其中包括2001年的《凯瑟琳的房间》(Catherine's Room)以及2004年的《木筏》(The Raft)。他参与的合作项目包括为乐队“九寸钉”(Nine Inch Nails)制作巡回演出期间使用的影像合集,以及与导演彼得·塞拉斯(Peter Sellars)合作,为巴黎歌剧院上演的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de)中创作装置和舞台布景。此外,他还为非艺术机构制作委托作品,其中包括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他2014年创作的《殉教者(土、气、火、水)》(Martyrs [Earth, Air, Fire and Water])是首个专为大教堂的参拜展示而创作的视频作品。

1995年,维奥拉代表美国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两年后,他在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举行了一次职业生涯中期回顾展,之后展览在美国和欧洲的五间艺术机构巡回展出。2017年,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了维奥拉回顾展。他曾获日本世界文化赏(Praemium Imperiale)和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更多图片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