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起诉国家艺术基金会,指控其遵循特朗普政府反跨性别行政令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ACLU)3月6日对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NEA)提起诉讼,指控后者执行特朗普政府的行政命令,禁止资助申请人在作品中“宣传性别意识形态”。ACLU代表四个以LGTBQ+群体及相关议题为核心的表演艺术团体——罗德岛拉丁裔艺术团体(Rhode Island Latino Arts)、国家酷儿剧场(National Queer Theater)、攻势剧场(The Theater Offensive)和剧场通讯集团(Theatre Communications Group)——向美国罗德岛地区法院提起诉讼。该诉讼是在NEA向3月24日截止的补助金申请者发布指导方针,要求他们保证遵守特朗普政府的行政令之后发起的。该行政令于1月20日签署,标题为“保护女性免受性别意识形态极端主义侵害,恢复联邦政府对生物学事实的认可”。

    ACLU首席法律顾问维拉·艾德尔曼(Vera Eidelman)在接受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采访时表示,行政令针对的所谓的“性别意识形态”,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一和第五修正案,同时也违反了NEA的管理章程。“这一新禁令与NEA的宗旨背道而驰,也与艺术的本质相悖——艺术的意义在于探索思想,探索人类经验的多样性。强迫艺术家成为政府观点的传声筒,完全违背了这一初衷。”

    阅读全文
  • 诺拉·拉齐安与萨比·艾哈迈德将策划第三届迪里耶当代艺术双年展

    迪里耶双年展基金会宣布任命诺拉·拉齐安(Nora Razian)和萨比·艾哈迈德(Sabih Ahmed)为第三届迪里耶当代艺术双年展(Diriyah Contemporary Art Biennale)的艺术总监。展览将于2026年1月至4月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附近的历史名城迪里耶的JAX艺术园区举行。前两届迪里耶双年展分别由田霏宇(Philip Tinari,2022)和乌特·梅塔·鲍尔(Ute Meta Bauer,2024)策划。

    拉齐安目前担任位于迪拜和吉达的贾米尔艺术中心(Art Jameel)副总监兼展览与项目主管。她曾在贝鲁特苏尔索克博物馆(Sursock Museum)、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和泰特不列颠美术馆(Tate Britain)任职。艾哈迈德于2020年至2025年担任迪拜伊萨拉艺术基金会(Ishara Art Foundation)总监,目前是该组织的项目顾问。

    两位策展人在一份联合声明中写道:“在第三届双年展中,我们希望邀请那些致力于在脆弱与韧性条件下创造世界构想的艺术实践。回顾21世纪的第一个四分之一,我们的策展愿景是探讨植根于地方的历史与知识如何在时间的流转中被传承和转化。本届双年展将成为众多艺术干预、档案和参与式实践的平台,以充满活力的方式想象和展演另一种可能的世界。”

    阅读全文
  • 马蕾特·安妮·萨拉被选为2025泰特涡轮大厅委任艺术家

    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3月4日宣布,北萨米艺术家、作家马蕾特·安妮萨拉(Máret Ánne Sara)被选为2025年度涡轮大厅委任艺术家(Turbine Hall commission)。萨拉以雕塑和装置作品闻名,她通过自身在萨米社群的生活经历来探讨全球生态问题。迄今为止,她创作的主题包括北欧殖民主义对萨米人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为未来世代保留萨米传统知识以及环境保护价值观的重要性。此次委任创作是她的作品首次在英国公开展出,展览将于10月14日开幕,持续至2026年4月6日。

    萨拉于1983年出生在挪威萨米地区Guovdageaidnu的一个萨米驯鹿牧民家庭,如今她仍在当地生活和工作,她的艺术创作经常融入源自驯鹿放牧的材料和方法。作为Dáiddadállu艺术家团体的创始人,她的作品曾在第14届文献展和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等大型展览上展出。萨拉的作品强调动物、人类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她在2017年文献展上展出的装置作品《Pile o' Sápmi》由数百个悬挂在幕布上的驯鹿头骨组成,批判了违背萨米人传统的挪威《驯鹿放牧法》所规定的屠宰政策。

    泰特现代美术馆馆长卡琳·海因兹博(Karin Hindsbo)在一份声明中写道:“近年来,萨米艺术家的作品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直观地展现了萨米人在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萨拉通过探讨她所属社群面临的重大社会、生态和政治议题,不仅能够引发更多关注和兴趣,还能推动真正的变革。”

    阅读全文
  • 刘家琨获2025年普利兹克奖

    2025年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Pritzker Prize)授予中国建筑师刘家琨。他是继王澍(2012年获奖)之后第二位获得此殊荣的中国建筑师。刘家琨不拘泥于任何固定风格,而是以能够依据特定地点的社会与物质历史调整设计方法而著称。他最著名的项目包括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学楼、成都大熊猫基地熊猫产房,以及始于2008年的“再生砖”项目,他从2008年汶川地震的废墟中回收利用,生产出强度和经济效益均高于原生材料的砖块,用于建造成都水井坊博物馆、上海诺华园区和成都西村大院等建筑。

    1956年,刘家琨出生于成都,1982年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并于1984-1986年自愿短期外派到西藏那曲工作。年轻时的刘家琨也曾怀抱成为作家的梦想,并在业余时间磨练文学技艺。他在接受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采访时曾说:“写作带给我更多不同的视角,以及对社会与人类行为的观察。建筑设计与文学之间也存在相似的语汇。”1993年,刘家琨在参观了大学同学汤桦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个展后,决定重新投入到建筑领域,并于1999年在成都创立了家琨建筑师事务所。

    刘家琨在获奖声明中写道:“建筑应该揭示一些东西——它应该概括、凝练和展示地方的内在品质。它有能力塑造人类行为和营造氛围,提供宁静和诗意的感觉,唤起同情心和仁爱,培养休戚与共的社区意识。”2025年普利兹克奖颁奖典礼将于今年春天在阿布扎比卢浮宫举行。

    阅读全文
  • 美洲艺术博物馆因特朗普DEI行政令取消两场展览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1月20日发布行政令,宣布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性(DEI)项目非法以来,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洲艺术博物馆(Art Museum of the Americas)已经取消了两场分别以黑人和酷儿艺术为主题的展览。这间由美洲国家组织(OAS)管理的机构先是于二月初宣布取消由谢丽尔·D·爱德华兹(Cheryl D. Edwards)策划的群展“美洲之前”(Before the Americas),该展览以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和非洲移民社群为主题,展出当代和现代非裔拉美、加勒比和美国艺术家的作品。博物馆官员告诉爱德华兹,特朗普政府以展览属于“DEI 项目和活动”为由撤回了资金支持。展览原定于3月21日开幕,筹备了四年之久。

    同月,博物馆还取消了展览“安迪尔·戈辛与自然野性”(Nature’s Wild with Andil Gosine)。该展览同样原定于3月21日开幕,以戈辛在2021年出版的著作《自然的野性:加勒比地区的爱、性与法律》(Nature’s Wild: Love, Sex and Law in the Caribbean)为核心,探讨了加勒比地区的生态、性、人权、酷儿理论和殖民法律等议题。戈辛告诉《华盛顿邮报》,这是一场“由众多艺术家参加的个展”,汇集了十余位艺术家的作品,其中许多属于LGBTQ+和有色群体。在接受《卫报》时戈辛表示,博物馆并未向他透露取消展览的具体理由,但他认为这可能与特朗普在2月4日发布的一条行政令有关,特朗普指示国务卿马可·卢比奥审查美国与所有接受美国资助的国际组织的关系。尽管美洲国家组织是由三十多个北美、南美和中美洲国家组成的泛美组织,但其大部分资金来自美国。

    阅读全文
  • 古根海姆博物馆因财务危机裁员20人

    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于2月28日宣布将裁员20人,占其员工总数的7%,以改善财务状况。这是该博物馆在过去五年中实施的第三轮裁员措施。几周前,布鲁克林博物馆刚刚宣布计划裁员47人,并大幅缩减年度项目。古根海姆博物馆和全球众多博物馆一样,在疫情之后一直面临游客回流缓慢的问题。美国国际旅游业的下滑也进一步加剧了其困境,当前入境游客数量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而美国的外交政策似乎还将对这一趋势造成进一步影响。

    此次裁员涉及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六个部门,包括教育、档案、出版和发展部门,策展团队和管理层则未受影响。与布鲁克林博物馆不同,后者削减了管理层10%至20%的薪资,而古根海姆博物馆则未对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进行调整。

    据《纽约时报》报道,代表古根海姆博物馆工会员工的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2110分会并未提前收到裁员通知,工会已就此事提出申诉,并呼吁进行谈判。

    阅读全文
  • 凯瑟琳·尼科尔斯被任命为2026年里昂双年展策展人

    里昂当代艺术双年展组织方宣布,现居柏林的澳大利亚策展人凯瑟琳·尼科尔斯(Catherine Nichols)被任命为2026年第18届双年展策展人,展览将于2026年9月至12月举行。

    凯瑟琳·尼科尔斯目前担任柏林汉堡火车站美术馆策展人,也是一位学者和作家。她的研究领域涵盖当代艺术、文化史与跨学科研究。她擅长通过展览和文化项目编织引人入胜的叙事,并致力于探索艺术在应对复杂社会、政治及环境议题方面的潜力,同时营造思考与交流的空间。2022年,尼科尔斯担任第14届欧洲游牧双年展宣言展(Manifesta 14)策展人,在科索沃首都普里什蒂纳举行。2019年至2021年,她与欧根·布卢姆(Eugen Blume)共同领导了“博伊斯2021:约瑟夫·博伊斯百周年诞辰”(Beuys 2021: 100 Jahre Joseph Beuys)项目。

    里昂当代艺术双年展艺术总监伊莎贝尔·贝尔托洛蒂(Isabelle Bertolotti)在一份声明中写道:“凯瑟琳·尼科尔斯通过与艺术家的密切合作,鼓励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我们尤其欣赏她在科索沃普里什蒂纳举办的第14届宣言展中的艺术选择,展现了她对历史、展览场地及公众角色的敏感性,并邀请艺术家创作与环境相呼应的作品。”

    阅读全文
  • 艾莉森·格伦被任命为2026年多伦多双年展策展人

    多伦多艺术双年展(Toronto Biennial of Art)组织方宣布任命艾莉森·格伦(Allison Glenn)为第四届双年展策展人。格伦拥有15年的策展经验,她于2011年在洛杉矶哈默博物馆开始职业生涯,之后曾担任莫尼克·梅洛什画廊(Monique Meloche Gallery)总监、公共艺术基金(Public Art Fund)高级策展人,以及阿肯色州本顿维尔水晶桥美国艺术博物馆(Crystal Bridges Museum of American Art)当代艺术副策展人。她目前是底特律谢泼德艺术中心(the Shepherds)艺术总监。

    多伦多双年展创始人兼执行总监帕特里齐娅·利布拉拉托(Patrizia Libralato)在声明中写道:“艾莉森一直关注公共空间艺术,将其作为连接不同世代观众与当代艺术之间的桥梁。她深思熟虑的策展方法,以及她在临近加拿大的底特律附近成长的经验,无疑将使她能够与来自全国和国际范围内的艺术家与合作伙伴顺畅合作。”

    格伦的工作将得到由五人组成的国家策展顾问委员会的支持,成员包括哈利法克斯新斯科舍省美术馆首席策展人大卫·迪维尼(David Diviney);温哥华美术馆副馆长兼策展项目总监伊娃·雷斯皮尼(Eva Respini);维多利亚大学视觉艺术教授、独立策展人希瑟·伊格洛洛特(Heather

    阅读全文
  • 2025年爱知三年展公布参展艺术家名单

    2025年爱知三年展(2025年9月13日至11月30日举行)公布完整参展艺术家/团体名单。本届三年展由胡尔·卡西米(Hoor Al Qasimi)担任艺术总监,展览主题为“灰烬与玫瑰之间的时刻”(A Time Between Ashes and Roses),共有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位艺术家/团体参展。

    本届展览主题源自阿多尼斯(Adonis)1970年的诗作《灰烬与玫瑰之间的时刻》。展览将呼应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愿景,试图超越狭隘的国家或领土视角,从地质时间的维度审视未来,并借此揭示当代人类与环境之间的深刻裂隙。

    新公布的参展艺术家包括:澳大利亚亚乌鲁族(Yawuru)艺术家罗伯特·安德鲁(Robert Andrew),其作品探讨了被否认或遗忘的个人和家族历史;新加坡艺术家佩雅戈莎·蒂亚(Priyageetha Dia),她的实践融合东南亚劳工史、热带景观的想象以及祖先记忆与机械逻辑;西蒙娜·利(Simone Leigh),她的陶瓷与青铜雕塑常借鉴非洲艺术的传统形式,这将是她首次在日本展出。在表演艺术单元,刚果艺术家福斯坦·林耶库拉(Faustin Linyekula)以舞蹈与编舞为媒介叙事,并以此回应复杂的历史。此外,2025年爱知三年展的教育团队将与加纳的Hive Earth(成立于2017年)合作,在爱知县陶瓷美术馆策划并实施一项夯土建筑项目,展现传统工艺与当代艺术的融合。

    阅读全文
  • 大都会博物馆将被盗青铜狮鹫头像归还希腊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于2月24日将一件古代青铜狮鹫头像归还给希腊。这尊雕像可追溯至公元前七世纪,最初于1914年由奥林匹亚考古博物馆的一名馆员在希腊伯罗奔尼撒地区的河床中发现。该文物被认为是20世纪30年代从奥林匹亚的一间博物馆被盗走的,后由金融家兼大都会受托人沃尔特·贝克(Walter C. Baker)于1948年从一位纽约古董商手中购得,并将其捐赠给大都会博物馆,1972年进入博物馆收藏,1999年起陈列于希腊和罗马展厅的入口处。

    过去两年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加大了对馆藏文物来源的研究力度,并于去年任命苏富比资深专家卢西安·西蒙斯(Lucian Simmons)为首任馆藏来源研究主管。据《纽约时报》报道,这是西蒙斯上任后首件被归还的文物,不过对这尊头像的归还的讨论早在2018年已经开始。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声明中表示,博物馆与希腊官员的研究均表明,这尊狮鹫头像确为被盗文物。“在对相关记录和信件进行仔细审查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与希腊文化部确定这尊狮鹫头像不可能合法地离开奥林匹亚考古博物馆。并且研究发现,该文物是在奥林匹亚考古博物馆馆长的监管下被盗的,而他在八十多年前就因此被移交司法起诉。”

    阅读全文
  • 卢贝娜·希米德将代表英国参加2026年威尼斯双年展

    出生于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的艺术家、策展人和社会行动者卢贝娜·希米德(Lubaina Himid)将代表英国参加2026年4月至11月举行的第六十一届威尼斯双年展。英国馆的策展人及具体方案尚未公布,但以描绘边缘化历史人物的大型装置作品闻名的希米德告诉《卫报》,她将在参展作品中回应过往被白人主流艺术界忽视的经历。

    希米德出生于1954年,父亲去世后,年幼的她随纺织品设计师母亲移居英国。80年代中期,她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并迅速成为当时英国黑人艺术界的重要人物,她的作品涉及文化史、奴隶制以及性别和身份认同等主题。

    此外,希米德在策展领域也享有盛誉。她于1984年策划的巡回展览“Into the Open”被广泛认为是首次对英国新兴黑人艺术家作品进行全面梳理的重要展览。2017年,她成为首位获得特纳奖的黑人女性艺术家,也是迄今为止最年长的获奖者。她也是继索尼娅·博伊斯(Sonia Boyce)在2022年凭借英国馆展览获得金狮奖之后,第二位代表英国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黑人女性艺术家。

    阅读全文
  • 金雅瑛获2025年LG古根海姆奖

    韩国艺术家金雅瑛(Ayoung Kim)获得第三届LG古根海姆奖。该奖项由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与韩国科技公司LG于2023年共同设立,是“LG古根海姆艺术与科技计划”(LG Guggenheim Art and Technology Initiative)的一部分,旨在发现和支持在艺术与科技交叉领域创作的艺术家,奖金10万美元。

    金雅瑛1979年出生于首尔,曾学习动态图像设计与媒体艺术。她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网络漫画美学(Webtoon)美学和GL(Girls’ Love),并以运用新兴技术探讨当代议题而闻名。她的作品多融合经典电影母题,媒介实践涵盖虚拟现实、游戏引擎、实时模拟、表演、雕塑等多种形式,探索从古代宇宙论到受算法管控的服务业劳动者日常等不同主题。

    金雅瑛在一份声明中写道:"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活不可避免地变得更加复杂。艺术家们能做的,是探索技术中可能隐藏的不确定可能性,并以最直观的方式加以运用。我既非技术决定论者,也非技术悲观论者,而是始终希望通过运用技术本身来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