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 PRINT 2020年7/8月

阿金波德·阿金比依,《拉各斯岛,拉各斯》,2004,数码微喷,23 5⁄8 × 23 5⁄8".

阿金波德·阿金比依

将阿金波德·阿金比依(Akinbode Akinbiyi)视作传统意义上的街头摄影师是桩易事。虽然这个名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合理的,但艺术家摄影作品中的那种充满紧张感的节奏并不仅仅是他长期浸淫在那些拍摄场景中的产物,其中包括非洲的文化中心如巴马科、约翰内斯堡、拉各斯,或者是柏林——他自1970年代开始在柏林生活。就像有次他向另一位摄影艺术家拉希玛·甘波(Rahima Gambo)解释的那样:“并非环境决定了方法,而是你和你自己的关系,你想要表达、观察和创造什么来决定的。”与其将他视作一位记录者,阿金比依实际上首先是——就如同他近期展览的副标题所提示的,“在紧张的空气中优雅盘旋的六首歌曲”(Six Songs, Swirling Gracefully in the Taut Air)——一位日常生活的游吟诗人,他捕捉并且放大那些事物不可见的震颤。透过阿金比依的镜头,那些丰富的、流动的现实出人预料地凝结成了一簇簇星丛,只有一个同样具有极强流动性且善于捕捉的观察者在恰当的时刻、恰当的视角才有可能做到。这些照片的构图常常是不稳定的、不平衡的,而这恰恰反映了它们所记录下的感知转瞬即逝、无从再现的本质。

此次展览共展出了五个系列的作品,其中大部分都是在过去十年间积累下来的,而且这个过程还在继续。在格罗皮乌斯博物馆(Gropius-Bau)的展厅里,这些黑白照片(无论是单独的还是双联的或者是网格状陈列的)都没有展签,将观看者的目光坚决地从时间、地点这些具体信息转移开,而是让人留心到视角、情绪和主题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那些让这些照片系列得以成型的主观或者客观的的联系。这其中创作时间跨度最大同时也可能是最全面的一组是“摄影、烟草、糖、安全套和其他形态”(Photography, Tobacco, Sweets, Condoms and Other Configurations,1970s–)。这组照片里最为生动的是街头风景中那些无处不在且意欲传达信息(而且常常是性暗示)的图像带来的紧张感——城市被广告征服了,那些图像中的身体和面孔几乎已经湮没了真实存在的城市居民。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大海永不枯竭”(Sea Never Dry,1980s–)系列,那些图像来自非洲和欧洲的海滩,此类环境尚未受到那些信息轰炸式图像的冲击。很显然,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的活动都变得十分醒目,这在其他系列中是不存在的——在那些图像里,城市本身而非其居民扮演了主角。而这些以海水、沙滩以及简陋的房屋为背景的照片——用策展人娜塔莎·金瓦拉(Natasha Ginwala)的话来说——唤起了“城市精神得以重获青春的交界处或者临时居所”。

“非洲区”(African Quarter,1990s–)特别聚焦在阿金比依的第二故乡柏林,尤其是(但并不局限于)威丁区(Wedding),那是柏林最穷但种族最多元的一个区域。怪异的是,很多非洲移民都聚居在威丁所谓的“非洲区”(Afrikanisches Viertel/African Quarter)内,而那些街道的名字大都是为了纪念十九世纪德国对非洲殖民的知名地点和人物。在一张空无一人的照片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安置在Usambarastraße(以坦桑尼亚的一座山命名)街和Witbooi-Allee(其私下通用的、充满争议的名字是Petersallee,为了纪念一位于1905年在现在的津巴布韦为德国战死的非洲部落首领)交叉处的路标。但这些信息只是漂浮在背景里;在这些照片里,就像在阿金比依的大部分作品里,当下的日常用它自身梦游般的逻辑徐徐展开,而对塑造了它的历史并未全然有所察觉。

译/ 郭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