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9 results for: 冯原

  • 新闻 NEWS 2019.07.06

    PSA揭晓“青策计划2019”获选方案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于7月6日召开发布会,揭晓“青策计划2019”获选的两组策展方案,分别是沈宸、王欢的“末路斜阳——‘声名狼藉者’及其不可解的存在方式”和张营营的“平行,似存在,未完成:行进的艺术工具”。

    今年的“青策计划”有两项重大赛制更新。其一:最终落成展览的场所从

  • 新闻 NEWS 2018.07.06

    PSA揭晓“青策计划2018”获选方案

    周五,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召开发布会揭晓了获选“青策计划2018”的两组策展方案,他们为吕凝珏、李静秋、任心怡的“有毒”,陈子澂、张瀞尹的“林中的树倒下而没有人在”。

    今年的“青策计划”共收到稿件89份,有效方案61份,入围终评方案8份。在有效方案中,共有43组申请者选择联合递交策展方案,其中包括所有8组入围方案。据悉,来自建筑、设计、新媒体、戏剧专业背景的申请者比例在今年明显增加。

  • 新闻 NEWS 2017.07.06

    PSA“青策计划2017”获奖方案公布,“甜蜜的家”获第一名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于7月6日召开发布会,公布了“青策计划2017”招募的获奖策展方案。获得第一名的是家庭妇女讨论群(莫万莉、姚微微、邓圆也)的“甜蜜的家”,展览将考察妇女在家庭中的身份和角色。第二名为冯立星、史纪和吴有的方案“I-N-D-E-X 索-引”,第三名由冯安怡和吕斯乔的“光源度假村”获得。

  • 新闻 NEWS 2017.06.07

    PSA公布2017年青策计划评委名单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7日下午召开发布会,PSA馆长龚彦、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CEO雷内·洛朗索、法国驻上海领事处文化领事费保罗依次发言。龚彦公布了本次“青策计划”的评审委员会,除了PSA的学术委员会成员霍米·巴巴、克里斯·德尔康、丁乙、费大为、冯原、高士明、龚彦、侯瀚如、马克·维格利以外,还包括了特邀评委张培力和客座评委雷内·洛朗索。

  • 新闻 NEWS 2016.06.27

    PSA“青策计划2016”优胜方案揭晓

    2016年6月26日上午,“青年策展人计划”终评会议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现场参与终评的评委由部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克里斯·德尔康、丁乙、侯瀚如、冯原、李旭、高士明、龚彦),以及一位特邀评委(徐文瑞)组成。

    “青策计划

  • 新闻 NEWS 2015.06.11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5青年策展人计划”评选结果揭晓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5青年策展人计划”优胜方案于2015年6月10日出炉。优胜方案以票数排列分别为:

    1、姚梦溪、张涵露《展览的噩梦(下):双向剧场》

    2、陈陈陈、林书传《亚自由》

    3、张未、袁文珊《时间病:控制时间的都被时间控制》

    本届“青策计划”评委会由部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栗宪庭、张永和、克里斯•德尔康、丁

  • 新闻 NEWS 2014.05.13

    第十届上海双年展举行新闻发布会

    5月13日下午,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了第十届上海双年展新闻发布会。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宣布,安塞姆·弗兰克(Anselm Franke)被选为本届上海双年展主策展人。他将带领一支有国际性学术眼光的团退负责第十届上海双年展整个策划工作,成员包括朱晔、科斯明·科斯蒂纳斯、希腊希拉·法勒、刘潇、周安曼。

    本次上海双年展的主题为“社会

  • 新闻 NEWS 2013.12.08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12月4日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2月4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六楼馆长会议室举行。作为改制与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学术委员会任期为三年,除了提供相关指导与必要的建议,委员会将在有关博物馆发展趋势的重大决策方面承担关键的角色。

    “公办民营”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战略性长期发展的一个行之有效的规划方向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0.11.28

    行路上省城×广东主义

    吴建儒

    相信广州的当代艺术从业人员,包括艺术家、策展人、媒体、广美学生都对当地的状态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我们很容易体会到这里艺术氛围的憋闷,人们总带着一点不思进取也不争强好胜的务实。那些已经获得成功且听起来像神话般的艺术家、策展人(如“大尾象”、侯瀚如)已经不再活跃于此,广州美术学院除了第五工作室之外,不提供任何当代艺术土壤,所以此地的年轻艺术家总是出于各种各样的心态遥望着北京(也许在盼着哪天也可以北漂然后回到广州,摇身一变成为一名“正式”的当代艺术家)。事实上,对“广东”的讨论既显得迫切又面临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