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建筑|伊东丰雄访谈
今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著名建筑师伊东丰雄(Toyo Ito)一直探索空间的物理性和临时性之间微妙而重要的联系。如果他早期的设计主要关注新媒体和数码技术对都市环境所产生的影响,那么近期作品则探索了建筑在培养社会互动模式、营造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间方面的能力。的确,他在四十多年里设计的建筑以其形式上的独创性,结构上的革新以及系统化的原创性而备受赞誉。他近期接受的委托项目包括各种规模的重要公共建筑,如2001年竣工的宫城县仙台媒体艺术中心;2002年的伦敦蛇形画廊展馆;2006年日本岐阜县各務原市的“冥想的森林”市营殡仪馆以及目前在建的台中大都会歌剧院。在地震频发的日本,伊东丰雄一直在调整自己的设计,以应对环境带来的风险。但是2011年地震海啸对日本北部地区的毁灭性破坏令他开始重新思考建筑在应对环境灾难时所起到的作用。在此,伊东丰雄和《艺术论坛》的资深编辑朱利安•罗斯(Julian Rose)一起讨论了设计、自然环境和系统性危机之间的关系。
朱利安:2011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严格讲不是自然灾害,但也并非完全是人为的;这是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一场可怖的破坏性互动,地震和海啸暴露了核电站的设计弱点。看来,我们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在越变越复杂的同时,也为灾难性的失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是否已经达到这样的一种情况:基础设施无法控制,反而加大了环境风险呢?在重新思考人工设施(或者广义上讲,建筑和城市规划)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像福岛核泄漏这样的事故为我们提供了何种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