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11863 results for:

  • 新闻 NEWS 2014.05.05

    赫尔措格&德梅隆将设计温哥华美术馆

    赫尔措格&德梅隆建筑事务所(Herzog & de Meuron Architekten)将接受委托,设计新温哥华艺术馆。共有五家建筑事务所参与项目竞标。在计划中,新美术馆将占地三十万平方英尺,是目前的两倍,地点距离目前所在地有几个街区之隔。截止到2015年4月,联邦和地区政府,需要再筹款一亿五千美元。之所以选择这家事务所,馆长Kathleen

  • 新闻 NEWS 2014.05.05

    纽约新美术馆将与谷歌眼镜(Google Glass)合作三年展

    纽约新美术馆近日宣布Google Glass将成为2015年三年展的首席赞助者。新博物馆2015三年展由策展人Lauren Cornell和艺术家Ryan Trecartin组织。作为合作的一部分,新博物馆将用Google Glass发布一个观众参与的app,让观众分享他们的个体经验。三年展将于2015年2月举行。

  • 所见所闻 DIARY 2014.05.05

    少与多

    陈熹

    一年一度的“艺术北京”如期而至,但当日去博览会看作品兼顾社交的人群明显被“分流”:一部分人被林冠画廊傅丹(Danh Vo)个展的开幕所邀请,去Temple吃高大上的晚宴,另一部分人则在为稍晚艺术家张鼎于香格纳北京空间的“一场演出”做着摇滚的准备,故在家养精蓄锐。继而,这种分众效应所影响的不只是“2014艺术北京”,当晚整个北京艺术圈的人流都似乎在“多”与“少”之间进行着某种颇有意味的涌动。

  • 采访 INTERVIEWS 2014.05.08

    崔岫闻

    冯发轫

    崔岫闻,生于中国哈尔滨,1990年毕业于东北师大美术系,1996年中央美术学院研修班毕业。从最初探讨女性身份的架上油画,到备受关注的《洗手间》(2000年)指涉女性与社会的融合与抵抗,再到最近的“缘系一生·灵魂之爱”,艺术家使用了九种形式来解构“身心灵命”的生命主题,试图将个体与宇宙进行精神层面的连接。

    现在我所有的想法都起源于小时候

  • 专栏 COLUMNS 2014.05.05

    马修·伯利塞维兹(Mathieu Borysevicz)谈MABSOCIETY以及BANK

    采访/宫林林

    离开“外滩三号”后,我从2012年起就有了一个独立的办公室,做一些外面的策展项目,也出版一些东西,比如今年出了这本关于徐冰的书(《关于徐冰的地书之书》),同时也在做一些独立代理(independent dealing)的工作。我觉得与其用我自己的名字去做事情,不如把它扩大一点,找到一些合作的朋友,所以我们有了MABSOCIETY这个概念,它是一个策展办公室或者策展机构(curatorial

  • 新闻 NEWS 2014.05.04

    雅昌将在上海开办实体艺术书店

    雅昌文化集团在重点打造了北京、深圳两大艺术中心之后,日前正式启用雅昌(上海)艺术中心。该集团同时启动“传艺术之美”系列活动。活动由“新造书运动”书籍艺术展、“雅昌多元化艺术产品与服务展”、“点亮孩子艺术梦想”三大部分组成。

  • 新闻 NEWS 2014.05.04

    2014杭州艺博会即将举行

    浙江网新华频道报道:2014年杭州艺博会将以“当代性、国际性、学术性、市场性”为主旨, 将于5月8日至11日在浙江世贸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为艺术与杭州市民提供良性的互动空间。 届时,来自国内外的四十余家艺术机构及多家艺术衍生品供应商,将展出来自中国、日本、俄罗斯、保加利亚等艺术家最新创作的当代艺术作品数千件。

  • 新闻 NEWS 2014.05.04

    2014“收藏家发展项目”(简称“CDP”)正式启动

    即将于今年9月重启的”2014博罗那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展”宣布2014“收藏家发展项目”(简称“CDP”)正式启动。该项目创立于2009年,伴随着“上海当代”在国内艺术圈发展,作为一年一度的固定项目,逐渐成为“上海当代”展会前后的王牌艺术活动。据介绍, CDP 项目创立的初衷是为了培养新兴藏家,尤其是针对来自中国的收藏家们,帮助他们提高专业性以及构建藏家各自所独有的艺术品鉴别的眼光和能力。

  • 新闻 NEWS 2014.05.02

    5·18国际博物馆日彰显参与性

    和讯网报道: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主场城市是南京,主会场设在南京博物院。根据今年的主题“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江苏省文物系统精心组织,在当天及前后一段时间策划了一系列纪念活动。“5·18”活动当日,南京博物院还在室外广场和小剧场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表演,向观众呈现江苏极富地方韵味的非遗代表项目,反映江苏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文化底蕴。

  • 新闻 NEWS 2014.05.01

    台湾诗人周梦蝶去世(1921-2014)

    台湾诗人周梦蝶2014年5月1日下午2時48分病逝於新店慈济医院,享寿94岁。周梦蝶1921年2月10日生于河南淅川。原就学于开封师范宛西乡村师范,后随军队赴台。自1952年开始发表诗作,成为「蓝星诗社」一员,至1959年诗集《孤独国》的出版﹐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 周梦蝶是诗坛少有的蜗牛派,创作四十年,出版过《孤独国》和《还魂草》两本诗集。

  • 杂志 PRINT ISSUE 2014年夏季

    2014年夏季

  • 所见所闻 DIARY 2014.04.30

    “十五年意味着痒了两次”

    巢佳幸

    “很高兴大家都来了!”十五足岁的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创办人、瑞士收藏家乌利·希克(Uli Sigg)先生言辞朴素却很动容。此时南浦大桥脚下的“电厂”大咖云集,群贤毕至,瑞士驻沪总领事史伦博先生(Heinrich Schellenberg),上海当代艺术馆博物馆(PSA)馆长龚彦,CCAA总监刘栗溧,香港M+美术馆国际策展顾问李立伟(Lars

  • 新闻 NEWS 2014.04.29

    台北故宫数字影片休斯敦影展获得多项大奖

    在日前举行的第47届美国休斯敦国际影展上,台北故宫博物院制作的数字影片捧得2座白金奖、2座金奖和1座银奖。

    此次台北故宫的获奖影片中,《国宝娃娃历险记》荣获儿童教育类白金奖。《乾隆潮新媒体艺术展》获得新媒体类白金奖。《再现同安船》纪录片则获颁海洋学类金奖。《数字版百骏图》夺得艺术文化类金奖;《文徵明仿赵伯骕后赤壁图》则荣获文化类银奖,该画作目前正在台北故宫展出。

  • 新闻 NEWS 2014.04.29

    第六届三影堂摄影奖揭晓 朱岚清获大奖

    近日,第六届三影堂摄影奖在北京揭晓,来自福建的女摄影师朱岚清以作品《负向的旅程》获得了大奖。同时,刘张泊龙获得资生堂优秀摄影奖。从本届开始,资生堂优秀摄影师奖将一改往日只关注女性的传统,不再区别男女摄影师。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4.04.29

    胡子:KIDS

    卢婧

    如果按照排列组合来考虑,“本地”画廊展出在“本地”创作的艺术家作品,在近期的上海并不多见。胡子一直是以表现年轻女性心境的纸本水粉作品被大家熟知。在这次呈现艺术家两年来创作面貌的个展中,大多数作品依然是用水粉作为媒介,在数年的创作经验中她发展出自己画肖像的方式:只使用一支笔完成整幅画面,在上底色后先画眼睛、顺势画出鼻子和嘴,然后画头发,最后完成画面下部的衣服等部分。不提前打铅笔草稿,也没有素描本上的设计小稿,要么画好,要么撕掉。

  • 专栏 COLUMNS 2014.04.29

    沟口健二影片回顾展

    Tony Pipolo 译/王丹华

    日本电影巨匠沟口健二,曾凭借影片《西鹤一代女》(1952),《雨月物语》(1953),《山椒大夫》(1954),连续三年成为威尼斯电影节的大赢家。尽管这些作品DVD在国际上发行过,但早期的很多影片却并不为人知晓。这一次,纽约移动影像博物馆(The Museum of the Moving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4.04.29

    陈晓云:列宁的二十一首诗

    姚梦溪

    更多的时候,陈晓云被当作一个文学化的艺术家,在他已尝试的录像、绘画、雕塑等多种媒介中,给观众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往往是那些恣肆锋利的图像化语言。香格纳画廊的最新个展“列宁的二十一首诗”仍然延续着两种极端气质的串联:冰冷如同置身海水,灼热仿佛融入烈火。和以往摄影与录像媒介不同的是,这次的作品更多以青铜雕塑的形式出现,青铜本身带着古典禁欲式的冰

  • 专栏 COLUMNS 2014.04.29

    王丹华评《以卵击石》

    王丹华

    [[img:1| left]]

    1986年8月,德里克•贾曼开始拍摄《英伦末日》。《以卵击石:贾曼电影日志》(Kicking the Pricks)正是写于这部影片拍摄期间。书中汇集了贾曼的日记,访谈录,剧本札记,私人照片和剧照。作者坦诚地写下了个人的成长轶事,对电影与艺术的感悟。虽然这些文字与电影的拍摄几乎同步进行,但银幕上的癫狂极致,在贾曼笔下却几乎荡然无存,文章读来颇有一番“闲话把桑麻”之意味。

  • 杂志 PRINT 2014年5月

    “意大利未来主义”展

    阿拉 H. 梅尔简 | Ara H. Merjian

    1909年2月发表在巴黎《费加罗报》(Le Figaro)头版上的《未来主义成立宣言》不仅宣告了一场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同时也预告了其自身的终结。“等我们四十岁的时候,其他更年轻更强大的势力就会像扔一张没用的草稿一样把我们扔进废纸篓……!”未来主义诗人/活动经理F. T. 马里内蒂(F. T.

  • 新闻 NEWS 2014.04.28

    建筑师汉斯•霍来因(Hans Hollein)去世

    普利兹克获奖建筑师汉斯•霍来因(Hans Hollein, 1934-2014)去世,霍莱茵的经典作品有法兰克福的MoMA,德国的Abteiberg博物馆,他也做一些小型项目,比如商店,博物馆展览,家用物品等,他曾为Alessi设计过类似航空母舰的银质茶具。霍来因经常运用圆柱,有时达到了超现实的效果。霍来因一直担任耶鲁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洛杉矶加州大学和俄亥俄州的客座教授。1968年他为奥地利建筑杂志Bau写下了文章,题为《万物皆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