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11 results for: 沈瑞筠

  • 所见所闻 DIARY 2019.10.04

    寻路辋川,来者复为谁

    王丹华

    作为一个现当代乡土文学爱好者,参加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和南山社联合发起的“辋川复”在地考察之旅,我多少夹杂着些私心。这次山地行由梁硕实地导览,是他在南山社的个展“辋川复”的一个特别环节。参与者包括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研究中心总监常旭阳,南山社联合创办人、艺术总监戴卓群,南山社的袁可,北京公社总监吕静静,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董梅,评论家鲍栋,5Art

  • 新闻 NEWS 2019.03.29

    首届希克奖公布入围艺术家名单

    3月29日在香港会展中心,M+公布了入围首届希克奖的六位艺术家名单,他们是:胡晓媛、梁硕、林一林、沈莘、陶辉和杨嘉辉。

    这六位艺术家将于2019年12月6日至2020年4月13日期间在西九文化区M+展亭展出过往两年的作品,展览将由M+视觉艺术希克资深策展人皮力博士策划。最终评选结果将于2020年1月公布,获奖艺术家将被授予50万港元奖金,其他五位入围艺术家将各获得10万港元奖金以鼓励他们的未来创作。

  • 新闻 NEWS 2018.10.11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公布艺术家参展名单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于10月11日发布参展名单,本次的参展艺术家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哥伦比亚、法国等十二国。“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本届广州三年展主题源自美国工程师Vannevar Bush写于1945年夏的畅想,Bush想象着通讯设备的普及与参与信息社会时刻的到来。展览将聚焦过去数十年间技术进步的轨迹与其在整个社会范围的回响。本次展览将在广东美术馆举行,展览时间为2018年12月21日至2019年3月10日。

  • 新闻 NEWS 2017.11.01

    李佳与李杰获得Hyundai Blue Prize大奖

    10月31日,2017 Hyundai Blue Prize大奖公布,青年策展人李佳与李杰分别被授予"Creativity"(创意能量)和"Sustainability"(创新未来)大奖。两位获奖者将得到国际访问以及驻地交流的机会,并将分别于2018年3月和6月在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实现获奖方案展。

    当天,五位入围2017 Hyundai

  • 所见所闻 DIARY 2017.03.27

    广州对冬天没有记忆

    李筱天

    广州对冬天没有记忆,经过几次入冬失败,好像直接进入阴沉、潮湿的回南天,一段日子见不到阳光,街上都是落叶。三家画廊选在了3月17日下午开幕,前一天,朋友提醒我要规划好逗留的时间和路线。我在怡乐路下了出租车,自从博尔赫斯书店及其艺术机构、录像局搬离后,这条路就剩下广州画廊,和行踪隐秘的副本制作。过马路时,我看见广州画廊的新经理张立往楼上张罗饮料,这位年轻的艺术家新近结束了在河源老家的儿童画班生意,至此,广州画廊的运营团队几乎都由艺术家组成。金乐大厦商住一体,外貌看起来价位也应该亲民,孙文浩的个展“南亭-广州-深圳-下一站巴塞尔”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6.11.04

    沈瑞筠:层见迭,节外生

    王文菲

    展览“层见迭,节外生”中,沈瑞筠故意将事物的整体拆分成不同的“零件”以构成一件作品,并通过空间的规划让这些作品之间形成呼应的关系——与其说她试图强调不同的元素之间在形式与意义上的关联,不如说她仅建立了一个让关联发生的场域,从而强调某种精心规划的整体性是不成立的。

    装置《春暖花开》(

  • 所见所闻 DIARY 2015.12.30

    莫负三亚

    杨紫

    三亚华宇艺术青年奖评委主席皮力在颁完奖半个小时后又拿起话筒,上了台,一句话夺回所有人的注意力。“得奖就像性高潮,”他说,“痛快一回固然好,但是没有,很多人一辈子也就这么过来了。”他的比喻带有安慰色彩,同时似乎也在提醒青年艺术家们——二十位提名候选人中只有十分之一(陶辉和杨健)捧得了由艺术家徐文恺团队精心制作的奖杯——千万不要辜负颁奖宴会厅外的三亚:蓝天白云,沙滩美酒,舒缓惬意。

  • 新闻 NEWS 2015.12.18

    第四届三亚艺术季在海南三亚开幕

    凤凰新闻报道:第四届三亚艺术季“时间图景”于2015年12月17日在海南三亚开幕。今年的艺术季分为“华宇青年奖”奖项评选及颁奖、入围艺术家主题展“青年的尺度”、“有此山川——多维度里的中国山水”四部分,以及没顶公司出品的“发明仪式”。展览期间将举办由“社会介入型艺术”及相关问题展开的思想交锋辩论会、青年艺术家“未知沙龙”等活动。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3.06.18

    绘画课Ⅲ:基础与极限之构

    栾志超

    “绘画课Ⅲ”集合了九位艺术家的作品,此次展览通过呈现“艺术家对不同视觉资源的分析、抽离、重组及转换”,观察他们各自的创作观念和方式,并将“抽象”从一种类型划分、具体到每位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中去:如丁乙的参展作品是《十示》系列的延续,保持他一贯对形式的关注;蒋志则将电脑故障在屏幕上的显示投放到了画布上,此外他还用此种视觉图像的形式绘制政治事件的景观;王郁洋在此次参展的作品中仍然持续他对艺术语言的研究,将画布上颜料构成的纹理拍摄下来,再重新喷绘到画布上去;沈瑞筠将二维的图像通过剪裁同平面剥离开来,放置进空间构成一件件绘画装置。

  • 所见所闻 DIARY 2011.07.18

    换位思考

    安静

    常言道,我们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这周末也如此。这5位美国艺术家在15天的艺术驻留项目中,利用广州当地市场上捡来的材料进行创作,此时,这些创作结果即将在中国公之于众了。一批来自北京和上海的艺术家、批评家,以及艺术媒体受邀来此参加为时一周的研讨会。我们慷慨的东家是广东时代美术馆,这家 “时代地产”旗下的新的“社区”美术馆由雷姆•库哈斯(Rem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0.01.19

    “青年OCAT计划”之“去”展

    吴建儒

    OCAT当代艺术中心在它五周年庆典上启动了“青年OCAT的计划”,“去”是第一个项目。这是一个充满问题的展览——策展人也毫不保留地把展览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抛给观众。关于莫名其妙的主题“去”,一开始策展人并不明确要做一个怎样的展览,而把“去孤岛”一词作为展览的讨论起点,在画册中完整的呈现了策展人和艺术家对主题的讨论,经过97页头脑风暴式的对话,确定了现在看到的主题。“去”在字典中的几个含义如“过去”、“去除”、“失去”被抽离出来用于解释作品,却没能和作品形成有效关系,即作品与主题的关系不是呈现、延伸或者批判,两者在展览中是相互孤立的,换句话说,假设我们把主题换成“来”、“做”也没有太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