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skia Draxler

  • 所见所闻 DIARY 2008.05.12

    性感的背后[柏林]

    柏林市长Klaus Wowereit曾经这样描述过这个城市:穷酸但是性感。物价低,安全,又充满各种社交活动,柏林已然成为众多具有创造力的自由职业者们的圣地。虽然这个城市有些闲散,但它仍然不够国际化。而2005年由柏林一些享有盛名的画廊所发起的一年一度柏林周末画廊展 (Berlin Gallery Weekend),目的就在于宣传本土的艺术界,并令其更加国际化,这场活动从过去举办的几届来看,还是很有前途的。

    本年度的活动上周四开幕。VIP的活动是可以参观几位画廊家的私人住宅。柏林很少堵车,街上是黑色的奥迪。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装修风格不一的房屋。 Guido Baudach的住所,外观看起来很像一个古老的跳蚤市场,而 Markus Lüttgen 和Thomas Flessenkemper的公寓则位于 Straussberger 广场的高耸入云的苏式建筑中,那里也有一个新的展厅,展示 Axel and Barbara Haubrock的收藏,而新的 Texte Zur Kunst办公室最近也刚刚开张,设计很考究。后者的室内是由建筑师Etienne Descloux设计,他也被很多画廊家们所雇佣,设计这些人的住宅和画廊。Lüttgen客厅的窗户对着一栋高楼,那里,David Adjaye正在装修收藏家 Gaby和Wilhelm Schürmann的公寓,那也是 Adamski 画廊所

  • 所见所闻 DIARY 2008.04.29

    好莱坞与莱茵河 [科隆]

    科隆艺术博览会开创于1967年,是世界上第一家当代艺术博览会。两个月前,由于人气不旺,国际级别的画廊家和收藏家对其失去兴趣,所以人们认为该博览会已经名存实亡了。而上个周末,在莱茵河畔的这场艺术盛典,却带给人们久违的惊喜,科隆,又被重新冠以了先锋之城的美誉。第一场活动,将富豪们和莱茵兰松散的波希米亚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周一在Ludwig博物馆举行的庆典仪式,仪式上,将Wolfgang Hahn奖颁发给了Peter Doig。Doig, 还是那么亲切和善,在他的答谢辞中,说很荣幸能获得这个奖项--虽然自己也从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奖。之后的派对是在这座城市著名的Wartesaal举行,这里以前是科隆火车站的候车大厅,在80年代也是德国一场著名的脱口秀表演之地。应艺术家和客人的要求,菲利普斯的 Michaela Neumeister, 收藏家Julia Stoschek(可能为了展示披肩内卷的新发型), AXA的 Bodo Sartorius,艺术家 Andreas Gursky 和 Jonathan Meese开始随着雷鬼音乐翩翩起舞。Ludwig博物馆馆长 Kasper König和他的两位做艺术商人的儿子Leo和 Johann也加入进来。

    第二天,科隆艺博会为行家们打开了预展大门。以前,一层一般都是当代艺术画廊,高层是留给近现代艺术的。在过去的四年里,一层一直是“开放的空间”

  • 前进:中国当代艺术在伦敦& 圣莫里茨

    年轻策展人Riccardo Rossi(德国/意大利)2006年年初开始在中国旅行。这时的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征服了全球市场,岳敏君、方力钧、张晓刚等最耀眼的艺术明星已经在全球顶级拍卖行创下天价拍卖纪录。他所看到的是一个业已成形的体系,一个以北京798和上海莫干山50号为代表的艺术系统。无论是画廊,艺术咖啡馆还是艺术书店,这两个存在历史不过十年的地方都跟纽约的SoHo或柏林的Mitte 没有多大区别。但两者有一点很重要的不同之处:尽管中国艺术市场如今秩序井然,但实际并没有达到西方产业高度规范的水平。欧洲和美国的艺术交易仍然基于这样一个共识:艺术家都画廊独家代理,他们和画廊进行长期合作,以发展各自事业。所谓"次级市场",也就是艺术品交易不受画廊控制的部分(从拍卖会上或者从假扮收藏家的艺术商人——有时叫人难以区分的组合——手上购得;或者直接从艺术家工作室流出——这样的行为在西方通常可以算违规操作)在人们眼里是跟主流市场完全分开的,并常常被视为是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与此相反,中国市场似乎群龙无首,艺术家也好像不愿让画廊做独家代理。在中国,最终按照自己制定的战略日程控制艺术生产和作品的还是艺术家本人。部分艺术家像打理公司事务一样管理自己作品的事实不但不与上述独立状态相抵触,反而更加突出了这一点。但这也是(东西方)市场兼容的最大障碍之一。

    有着经济学教育背景的Riccardo

  • 赵刚绘画展

    在这场展览中,美籍华人画家赵刚创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兼收并蓄的作品,囊括了东西方现代绘画传统中的重要元素。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个流派的影子,从表现主义的风景画到安迪·沃霍尔式的人像(李安电影《色·戒》的女主角亮橙色的画像),从历史画(《你输掉了战争》描绘了1943 年乔治·马歇尔会见蒋介石的场景)到醒目的政治波普画(画上一群红军战士高举一面大旗,上书:"我们都是农民"。)但这些作品中几近天真和在某种程度上"去历史化"的直接表现出了一种既不从属于东方,也不从属于西方的独特风格。

    艺术家似乎是站在一个距离所有事物同样远近的点来进行创作的,并且站得足够远,可以看到什么画什么而不用掺入观念的模糊性,同时也使作品能在下一轮的情景中再度发挥作用。要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从整体上欣赏所有作品,而不是单个看。这场展览乍看似乎有些轻率,但密密麻麻挂满整面墙壁的作品最后能给你带来非常完整的体验。赵刚曾一度中止艺术生涯,转向房地产和投资银行业,这段经历把他和绘画间的距离拉得更大了。听起来像是令人惊讶但无关正题的小插曲,但它表现了如今以市场为导向的艺术大环境里非常有趣的一面。曾经有人问安迪·沃霍尔他的目标是什么,沃霍尔回答说:"我想让艺术商业化。"如今,商业化已成为大多数中国画家自我认知里的核心部分,但赵刚将两者分开置之。他的问题似乎更多是什么使绘画变成了艺术。

    #translated#

    dk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