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法兰西斯·亚曼德雷,《我们的母亲:跨越时空》,2016,七频录像,17分49秒.

台中

薛西弗斯 Ver. 20.18

国立台湾美术馆 |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台中市西区五权西路一段2号
2018.05.19 - 2018.08.19

“薛西弗斯 Ver. 20.18”由法兰西斯·亚曼德雷(Francis Almendáre)、林怡君和王萱策展,从希腊神话中薛西弗斯永无尽头而又徒劳无功的推巨石任务,对比当今的社会现状与人类的处境。展览标题借用了软体更新的惯用格式,以此强调该策展项目与当下科技快速发展的全球性背景的紧密关联。

开幕式上来自加泰罗尼亚的艺术家莫妮卡·瓦卡希沙兹(Monica Valcarcel Saez)的表演作品《瞬化电晶体》(Transistor Transience,2018)直接地回应了展览主题:艺术家用全身力量来回地滚动一个直径2公尺的PVC镜面反光充气圆球装置,透过投影在牆上的动态影像、重复的合成噪音以及由圆球映射出的艺术家和观者身影传递出一个信息——薛西弗斯无止境的劳动或许也是全人类的共同命运。而人类所面对的重新来过与不断翻转,也不可否认地成为了驱使生命经验持续运转的动力,劳动由此产生了价值与精神。

对于劳动价值的讨论可从阿丽亚·帕坦(Alia Pathan)的录像作品《天高皇帝远》(Emperor Far Away,2016)中窥见。帕坦的作品以饶舌音乐影片的手法反讽大众娱乐的生产消费。她拍摄了中国汕头市贵屿镇一座处理重金属废料的电子废弃物垃圾场。这项回收有毒电子废弃物的工作虽是非法且危险,却在全球电子产品的繁盛下持续运作,并且给当地人带来了经济收益。这一哀伤的矛盾和影片的欢快调子形成了鲜明对比。陈庭榕的《群虎》(2014至今)则以抒情的方式谈论无法被定价的劳动。她在柏林、维也纳等德语区的街头推着一辆老式脚踏车,日复一日沿街叫卖车上台湾味十足的自制山寨纪念商品;艺术家一边兜售,一边与顾客诉说自身的记忆。便宜电池组件易消耗,这些商品愈常播放声音则愈加速其声音的消失,如同艺术家一再重复地叙述对家园的回忆——记忆终将愈加遥远,成为想像的一部份。无形的情感转化为有形的劳动,又再次以“消耗”的方式回归到情感层面,完成一次轮回。

策展人法兰西斯·亚曼德雷和林怡君也分别以艺术家的身份参与了展览,两件作品将“劳动”置于移民及殖民框架下讨论,也体现出策展团队拓宽展览语境的尝试。亚曼德雷的七频录像《我们的母亲:跨越时空》(Voices of Our Mothers: Transcending Time and Distance,2016)用艺术家本人的哼唱加上古巴、加勒比海风格的音乐,带领观者穿梭在不同时代背景、地域之间;影片中可听见其祖母以西班牙语重述于1970年代身为农业移工的故事,和艺术家前往祖母位于中美洲老家探望的画面——跨世代和跨文化间的转译,透过音乐、口述、时间、位移和劳动,交织体现出生命不断向前追求的韧性。林怡君的录像装置《未曾来得及记忆的地方》(2018)则是将17至19世纪间从西方国家来台湾的官员、冒险家、旅行者、水手、传教士等人的殖民地图、旅行日记、短文等,以主观推演当中身体经验的方式予以还原,并在当代的日常空间里加以演绎——艺术家推着一颗球行走,通过球面摩擦和球体内异物撞击的重复噪音,暗喻时间的循环往复。林怡君希望回溯一个陌生却在种族和制度上都充满多样性、未被限缩于单一国族情境的社会状态。她选取其在英国读书时熟悉的日常空间,依据约翰‧汤姆生(John Thomson)在南台湾的旅行路线(《南福尔摩沙纪行》[Notes of a Journey in Southern Formosa],1873)作为演绎行动的执行地点。在最终影像画面里,又剪入汤姆生旅行路线上的几个实地探勘影像如高雄甲仙、六龟、荖浓等区域。以纵向的历史轴线与横向的空间维度连结殖民时期与当今经济、文化等面向的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