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漂移
长征独立空间 | Long March Independent Space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798艺术区西街
2024.10.19 - 2024.12.29
胶合板、防护网、水泥砖、叉车木托盘、彩条遮雨布……重庆工作研究所(简称重工所)在长征独立空间的展览现场就像工地。策展人石青有意如此设置,当然不仅仅是对重庆城市情境的提示,也是对身体在场的召唤。观众不得不迂回、绕行在高低错落的“搭建”中,与作品和他人相遇,有时甚至必须经过只容一人的通道。略嫌刺眼的、似乎街头广告专属的、不同颜色的灯带,穿透阳光板,感染现场每个人,谁都不能全然置身事外。
一体化的展陈设计里散布着重庆工作研究所各个成员创作或合作的12件影像作品。这个由鲍大宸,董勋,李波,吴剑平,余果和石青,姚梦溪等于2018年创建的艺术家群体组织并不严密,其结构松散的流动性如同这些临时又脆弱的展陈材料,同时也在部分展出作品中有直接的呼应。比如杨光影的《重庆盗链》(2019)和李波的《分离术》(2020)分别借助小商贩和棒棒(挑夫)与“有关部门”协商开辟的朝天门临时通道,以及嘉陵江大桥下被铁栅栏围堵的民间信仰场所,对弱抵抗性做出了思辨审视:面对强力架构和规划操控,艺术家将镜头对准了草根创构和自我把控。在鲍大宸、董勋、吴剑平的《山城防御体系》(2021)中,“据山凭水、台地联动”的巴蜀古战场遗址被重新评估:加速的空间生产中如何保存多维与多义的“卡卡角角”(西南方言,意为角落),进而提出一份立体城市的行动指南?毕竟,“最激烈的交锋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董勋+吴剑平)。
奇幻景观、复杂立交……被称为“8D魔幻城市”、“赛博朋克之都”的重庆无疑算得上是一个“奇特且富于魅力的城市田野对象”。但重工所投身这片田野的动机,按照石青在策展文本中所说,却指向更具普遍性的问题:在当下被数字技术和媒介改造的城市社会现场,艺术家基于身体感知和行动在场的方式是否依然有效,应该拿什么手段应对媒体技术,以及如何在某种奇点的迫近中开展新的工作?
针对上述问题,重工所强调以“写作”作为切入点之一。此次展览中,无论是姚梦溪《四封信》(2019)中的书信体叙述,还是石青《菌、反物质与流体城市》(2018)和《水库,递归和谋杀案》(2022)中的科幻和侦探叙事,或是杨光影的影像论文,写,在作品里作为一种内部装置,延展了自我和影像的技术。余果在《结界》(2019)中不无辩证地写道:经由技术媒介重塑的身体,也将对技术媒介展开主动地书写,而“结界”就是身体与媒介双向呈现的屏幕。这应该也是影像在重工所实践里占据重要位置的原因。
最后,由鲍大宸等八名艺术家共同完成的展览同名作品《重庆漂移》(2018)让人看到了难得的诗意。这一诗意的达成,跟每位创作者的移民记忆和螺旋式叙述有关,也跟写作的参与有关。在这部作品中,影像对写作进行了主动的接纳,通过剪接、悬置还有部分的“集体表演”,实现了对跨个体“逃逸线”的记述。
文/ 芬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