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茹特·莫尔克,《奶油马》,2020,布面油画,205 x 185厘米.

上海

茹特·莫尔克

Gallery Vacancy
上海市黄浦区四川中路660号5楼
2020.06.13 - 2020.08.08

在一片色彩绚烂的背景上,如同早期电脑成像(CGI)的形象漂浮于抽象的虚无中——在这一技术日臻成熟的今日,1991年出生于立陶宛的画家茹特·莫尔克(Rute Merk)用绘画再现了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诞生初期混沌的低像素世界。展览题目“单手接龙”(Solitaire)出自由微软公司于1990年基于扑克牌“接龙”发明的一款Windows内置游戏,旨在帮助用户熟悉操作系统和鼠标的使用。个人独自在数码世界里自娱自乐的时代从此开启,人们与屏幕的关系从未如此亲密无间。

莫尔克的绘画正是对自那时期起电脑技术对人的生活方式和观看方式的改变的回应。她画中的形象,不论是人物、奶油马或蝴蝶兰,都以极不流畅的生硬线条处理成如同电脑动画或PS抠图的产物。模糊的色块、去细节化的表现和扁平的构图方式,皆指向数字技术产生之后的拟像与仿真。单个女性形象是艺术家常用的主题,包括她与时装品牌巴黎世家合作的“Balenciaga Look”系列中的模特。当观者好奇这些面部特征和表情都被虚化的人物究竟来自现实还是全然出自画家想象时,就已经被莫尔克成功俘获了。在今天由电子媒介营造的仿真世界,真实的、原初的与仿真的带给人们的感知和体验并无二致,甚至有时仿真比现实本身显得更加真实。莫尔克借助油画为媒介,制造了一类“超真实”图像,并故意对其进行粗糙化处理,在打破真实与虚拟潜在区分的同时,也悬置了虚拟的仿真能力。

上世纪70年代,格哈特·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用照相写实主义绘画创造出独有的模糊效果和艺术形态,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生产注入另一种“灵光”;在某种意义上,莫尔克的绘画以类似的方式,为数码媒体时代的绘画创作和图像美学提供了新的参照。那些光影流动的虚幻背景也让我想到其中与音乐可能存在的特殊连接,尤其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电子音乐,从“迷幻浩室”(acid house)、Dubstep、Downtempo到“神游舞曲”(Trip-hop),它们营造的迷离体验仿佛在莫尔克的笔下获得了视觉形象。晕眩感是在长久凝视莫尔克的绘画后产生的一种感受,犹如注视屏幕过久,沉浸于虚拟世界而难以自拔的人们对现实的感知那般晦暗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