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蒋竹韵,《路径》,2021,电机、不锈钢卷、各种植物、路障、生活用品,尺寸可变.

北京

蒋竹韵

拾萬空间 | HUNSAND SPACE
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798西街02号
2021.08.07 - 2021.09.11

2019年,蒋竹韵把正在使用的唯一一部手机放在自己个展“云下日志”的展厅里,两个月时间里,他本人几乎自主地从线上消失了,但这并不妨碍有关他的消息在线上传播。他开始反思自己在线下所感知到的现实时间是否与花在网络上的时间有所错位。而疫情的突如其来,对整个全球而言像一场压力测试,一方面混沌了线上线下时间的界限,另一方面又加剧了两者的分野。在此次展览“自助时光”中,蒋竹韵引用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在《日界线》中的话“显而易见,我们并非生活在同一时光中”作为开场,希望让作品如时间切片般展现出“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回应”。

“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如果说2019年的手机是那只“蝴蝶”,那么现场的第一件作品《春神》仿佛从暴风中心回溯着起点,一只来自wikimedia的雌性巴西蝴蝶春神(巴西国蝶),用十字绣的数码化处理,让画面放大到像素点级别,但画面上的字样、规格无不提示着观众,这是一个虚假的画面,是一个工艺品的初始阶段。与其相邻的一张《网》由不同端口的数据线编织而成,这些在物理意义上勾连起当代种种信息的基础设施,暗示着与消费主义相连的生产过剩,它们指向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的末端,与十字绣样稿指向的手工化生产源头共同隐喻着以消费为前提的“再生产”闭环。

走入展厅的第二个空间,橡胶颗粒、铁桶、铝片、脚手架、电机等日常物均提示着工业化生产的无处不在,它们共同以大型装置的体积感构成某种景观。一直贯穿在蒋竹韵创作中的声音,本次以交响的方式分布于展场的不同角落,共建起一个声场。《调谐》通过调谐不同步进电机的转速,构成一个A小调和弦的核心,其枯燥的节奏与家用冰箱的声音相似,尽管蒋竹韵试图通过水桶来放大这一极易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忽略的声音,但在《路径》所发出的巨大轰鸣和《左右每秒》节拍器般声音的覆盖下,也在地面铺设的大片黑色橡胶颗粒的消解下,A小调仍几不可闻。

与蒋竹韵以往创作中广泛使用数字化技术不同,本次展览里唯一依赖程序的是《左右每秒》的“马蹄声发声器”,取自机动车转向声的模拟继电器在每秒开关闭合的声音。身处于逐秒计数的声音环境中,时间缓缓流逝,也几近停滞。能够将人从中唤醒的是《路径》中的50米不锈钢卷以顺时针方向行进摩擦产生的“噪音”——不锈钢卷穿梭于类似障碍物但同时也规划了其路径的灭火器、绿色植物、木箱等杂物之间,有时因故障而停顿,蒋竹韵需要不断通过身体介入让它重新启动。他将自己每一次在现场的调整视为一场即兴表演,有趣的是,当艺术家本人离场,在被界定的范围内,《路径》终将走向“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