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徐喆,《经验建筑1》展览现场,2024,松木、石膏、丙烯、时钟合成器、音箱等.

北京

正义市场

Tabula Rasa Gallery
北京朝阳区798艺术区706北三街
2024.03.16 - 2024.05.04

基于对东亚(尤其是日本)传统市场和商店街的游历与观察,策展人巢佳幸邀请10名/组来自不同国家与地区的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复现了一个形态上以此为借鉴的小型综合“市场”,试图借助这一世俗场景所包含的仪式性,探讨其在道德范畴内可能引发的思考,具体而言也就是对“Righteousness”(正直、正义)的不同感知与愿景。

踏进展场,地面上的一排弯曲的粉色方块首先映入视线。印尼艺术团体特罗拉马(Tromarama)的这件名为《巡游》(2023)的装置仿佛在引导展览动线的同时,也提醒观众需灵活避让。《巡游》模拟了2014年5月1日劳动节当天推特股票的走势图,意在提示社交媒体在社会运动中扮演的看似积极实际暗含剥削的暧昧角色。但按策展人的说法,该作品在此处主要对应的是穿行于传统市场里的都市祭礼(Matsturi)游行队伍,这类祭礼在传承上历经动荡,却具有很强弹性。

迈过《巡游》是钟云舒用多种日用品及其部件搭建的“日杂铺”(《b. 书写结构,酝酿情绪,把握速度,体会热情,投靠机会》,2020)。从天花板到地面,玻璃球、不锈钢架、风扇叶等二十多个物件经过再组合,以其视觉上的错落有致和功能上的灵活运用,令整个场景看上去亲切又荒诞。虽然我个人难以即刻发觉这些物件组合与“市场”的直接联系,但某些看似随意的细节确乎显现出一种狡黠的游击式的生存智慧,比如被置于铁架中央或坐凳上的数量不均的“鸡蛋”。附近,艺术家石头与影像创作者明明合作的作品记录了素食者耕种和收获的场面(《纯素·家园·创造》,2024),以食之本源将“正义”这一哲学式命题复归到自谋生路的生活本身。

另一些作品对“公正”、“平衡”等社会性议题做出了更加鲜明的诠释,关于末世的想象在其中照见的是司空见惯的现实。阿根廷艺术家莫妮卡·海勒(Mónica Heller)的动画影像《北极星》(2011)是一首对产能过剩的预言式哀歌。画面从室内打开的冰箱和转动的洗衣机移至飘雪的户外,密集排列的冰箱将产能过剩的后果悄无声息还给地球,一只飞过涡轮的鸽子成为可见的最后的活物。陈熹的动画短片《如何不挑鸡蛋》(2023)让盒子里的鸡蛋合力摆脱了被掠走的宿命。如果说这是对暴力的反击,那么墙上水彩画中在无数大拇指包围下被送上“断头台”的中指(《最后一棵草》,2013)则直接讽喻了黯淡的现实。由此产生的代入感在我看来是对展览主题最直白的回应。

根据策展论述,传统市场和商店街里保留至今的民间仪式与Righteousness在神学上的含义彼此呼应。洁西·拉扎菲曼迪姆比(Jessy Razafimandimby)用旧床单、跳蚤市场淘来的灯罩、纺织物,以及绘画,营造了一个具有祭奠意味的感性场所,旧物的些许神秘感在引起猜测之余也加重了叙事的讳莫如深。另一边,徐喆的声音装置《经验建筑1》(2024)自成一隅,如独辟的休憩角落。涂上石膏的松木参照了八十年代的建筑范式,较高的方木背后画着一个躺在病床上的人,摆在低处的时钟滴答走着,清晰的声响似在为画中生命精确计时,故事的哀伤有待观众去察觉。

游走于展场,不难发现,无论是对合理性的直接呼吁,还是将理念隐于生活的克制,或是仪式性带来的通感体验,各种观念并未在不同“商铺”间正面交锋。当绕行中的我们思考着如何看待“正义”的不同践行方式并试图从中探求某种预设的正确性时,不妨如逛街淘货般放松下来,在古老朴素的阐释里,“各尽其职就是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