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秦琦,《僧靴》,2012, 画布油画(双联),220 x 320''.
 

北京

秦琦:氧化

01100001 | 01100001
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艺术区红一号院C3
2012.04.21 - 2012.06.17

由张离策划的《氧化》展呈现了秦琦近两年的一批绘画作品。这次个展在近一年前初步确定的时候,就已设定是展出艺术家的静物画。作者通过“摆静物”的方式,以准确节制的笔触,在还原真实的同时,描绘出一个纯然而又丰富的“物”的世界。

空间一层的绘画都是以日常食物为题材,有切开的肉、叠放的烧饼、排开的辣椒、豆腐等,这些作品在视觉效果上比较相似,放在一起相互很协调。其中有一幅《鸭子和土豆》(2011),多少令人想起了夏尔丹(Jean-Baptiste-Siméon Chardin)的《绿头鸭和酸橙》。与之不同的是,这幅画中,鸭子被拔去了羽毛,横放在白色的桌布上,身体前后是零散的几个土豆。它们就这样孤单地留在那里,成为彼此的倚靠。艺术家让这些食物呈现出最为朴拙的状态:在它们身上看不到任何明快的色彩,也没有精致餐具的搭配,颜料浓厚得粗粝,显得与人们习以为常的“美食”这样的身份并不相符,在这里,它们就是作为物体这一身份而存在。

二层的作品的色彩要明亮许多,题材也由食物扩充到更多的日常用品当中,背景也不仅仅限于室内。在《棉鞋》(2012)中,有些斑驳的暖气片上是一前一后的军棉鞋。也许是为了烤干鞋上的潮湿才放上去的,也许只是“恰好”放在那里,竖立的暖气管令画面具备了井然的秩序。与之对比的是旁边的大幅《僧靴》(2012),源自作者几年前的边疆采风活动:彩色的寺院廊柱旁,是多双黑色僧靴,看起来有些凌乱。廊柱背后的一只黑猫,增添了些许神秘气息。另一幅《银壶》(2011),也是一幅具有边疆生活气息的作品:大红的褶皱帘布下,是一张黄色方几,桌角放着一只小银器。帘布因为下垂而泛起大褶皱,产生恍然的动感。帘布与桌子的尺寸、红与黄的明艳令银器愈发显得小巧却又无法被忽视。作者从基本的日常用品入手,对现实和艺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这些实物,无论它们的背景处于何处,都散发出强烈的气质,提醒着人们,不可小觑它们的存在。独具匠心的摆放,色彩的精心分配,令它们的在场产生了一种庄严感,仿佛自成了一个只属于彼此的世界。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可以去端详、去猜测,却无法真正走进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