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邬建安,《121个彩色圆球》,2013,纸本水彩,120 x 82 cm.

北京

邬建安:白猿涅槃

前波画廊 |Chambers Fine Art
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红一号D座
2014.03.29 - 2014.05.18

对专注于创作平面作品的艺术家来说,一般有两种策略摆在面前:一种是持有灵的笔触将观者的注意留在画面本身,只用画面就将人强势征服;还有一种则是用文本技巧将观者最终带出画面。而邬建安本次在前波画廊北京空间的个展采取的显然是后一种策略。此次展出作品的数量多,画幅大,细节精密,正如邬建安在开幕接受采访时谈到的:“这些作品自己一个人是干不过来的,有很多助手来帮我完成”。

《白猿涅槃》是与本次展览同名的重要作品。人物隐晦尴尬的表情加上彩蜡不匀不融的鲜艳质地,使画面呈现出奇美之感。画中的猴子似乎也被迫洗尽凡心,满身清白的静卧于睽睽众目之下。右侧展厅里还悬挂着拼接起来的巨幅画卷,它们是画虎村师傅替艺术家绘制的虎图,近看这些由不同画匠完成的虎会发觉皆是民间绘画的上乘之作。经艺术家提示,这些虎能形成一张模棱两可的人脸。而左侧展厅里展出的三幅作品——泡沫板上繁华的点彩,艳丽的水彩描绘出的风格迥异的121枚彩球,以及混入三种矿物颜料的蜂蜡区分开的三个彩色圆饼——使得观看这批作品就像在触摸一只千思万绪的生物,一会儿露出微风簇浪的肌理,远观又似漫天星辰。

展厅的墙上遍布含义直白的文字,在一处还出现了这批绘画的流变图。这种处理似乎意味着艺术家希望观者能一目了然的确信这些作品是在探讨元素间的迁移与放大,然而这种格局安排无疑将一个无聊的文本框架笼罩在了一批耐看的绘画作品之上。策展人唐克扬在采访中谈到邬建安这次的作品在讲故事,并试图打破视觉艺术太关注图像的迷咒,但策展人没有提到的是“好的观念艺术来自一个好的观念”[1]。虽然展览可能被一些略显乏味的文本削弱了能量,但其中的不少绘画的确具备独当一面的品质。至此,阅读这个展览陷入一种两难的处境。

彩蜡工艺的运用给予邬建安的绘画新的面貌,这让观众们体会到艺术家继续密集手工劳动的决心。这次展览同以往的差别在于削弱对手工的强调,转而去探索单件作品以及作品间呈现出的叙事性。而新出现的绘画和文本间的“排异反应”也许来自艺术家各种本能、直觉和愿望的相互摩擦与制衡,而这些恰恰都说明邬建安正走入一个新的探索期。

1. 美国重要的观念艺术家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在1967年《艺术论坛》6月刊的一篇名为“Paragraphs on Conceptual Art”的文章里写到“Conceptual art is good only when the idea is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