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罗曼·西格纳
麓湖·A4美术馆|Luxelakes·A4 Art Museum
成都市天府大道南延线·麓湖生态城·艺展中心
2018.11.03 - 2019.03.24
“只要有一支笔和一张纸就能写诗,而我需要运用物质材料去体验诗意。”
八十岁的罗曼·西格纳(Roman Signer)在他成都个展开幕上对我说。此次展览也是麓湖·A4美术馆十周年庆典的特别展。在美术馆旁的湖边,还有一件艺术家受美术馆委托所创作的作品《椅子》--通过一把不锈钢椅子下的电泵抽引,水从湖中来,又回到湖中去,人坐在椅子上,看见水柱越过自己的头顶钻进前方的湖面,划过一道透明的弧线。
罗曼的作品强调一种物质化的诗意,而非文学性的诗意。物质化的诗意往往来自时间中物质形式的变化,而文学性的诗意则源于二维空间中语义的并置。物质通过行为在稍纵即逝的微妙瞬间里洞穿了语义,被行为点金,而人在这个行为里塑造了独特的体验过程--最后被影像可视化为“时间的雕塑”。他的早期影像(1975-1989)被迷你投影仪以不同的画幅尺寸分组投射在展厅内,试图重现8毫米胶片在家中放映时因不同房间投射距离的变化而缩放画面的日常感,也呈现出和现今流行的新媒体后网络完全不同的气质:质朴简洁,不炫技,充满史料感。但是每个作品的长度都像快手或抖音上的短视频一样,轻松易读的同时,也适合反复观看过程的细节--如同进入日常中不可重复却又无限重复的时间,连同这个世界暴露在外的自然性一起,安放了艺术家神性的英雄主义和诗意的存在感,划割着想象力和世俗间的边疆。
展览中作品的时间跨度也宣示着媒介的发展,罗曼在2012年上海双年展上利用PSA的大烟囱所实施的方案《蓝色球》就使用了4K高清拍摄。和之前8毫米胶片记录下的刹那不同,技术将装满蓝色液体的木球接触地面后炸开的一瞬间放慢,一个自然现象临界点的猛烈條然变得舒缓和悠长。
罗曼的作品总能让人回到一个物理式的基础世界——力、性质、状态、变化——比社会基本得多,同时也是世俗困境的解脱,因此是轻盈的。人在其中可以安然接受农耕文明隐居式的精神遗产,进入自然属性,远离“意义”的给予和找寻。也许在这种意义上,瑞士和四川有着相似的生活哲学,不论是太无聊还是太有趣;也正因如此,作为成都人的我在罗曼的作品前总会产生太多共鸣,如同诗意降临。
文/ 郭鸿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