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黄永砅,《羊祸》,1997,牛皮、羊皮、竹、木、铁,尺寸可变. 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

北京

2020+

红砖美术馆 | Red Brick Art Museum
北京朝阳区崔各庄乡何各庄
2020.07.31 - 2020.10.17

2020年过半,这个时候用一场展览反思生命、讨论死亡,究竟是在解决紧迫问题的路上迈进了一步,还是为已经堆积如山的灾难话语再多添一层修辞?对于该问题,红砖美术馆的新展“2020+”如果没有给出确切答案,也至少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契机。在瑞秋·罗斯(Rachel Rose)的影片《一分钟前》(2014)里,面对西伯利亚平静海岸上陡然刮起的冰雹,刚刚还在享受梦幻海滩的半裸游客们只能狼狈地慌忙避难;持续抖动的不仅仅是记录者的手持设备,还有那些被风暴吹起来落在地面上被砸得奄奄一息的鱼——灾难也许是去阶级化的最快途径。当我们在有空调的展厅舒适地观赏这反差与讽刺的画面时,艺术家用影像搭建的那个不安与动荡的世界反而显得更加真实、迫切。

在影片尖叫此起彼伏的背景音里,失衡的世界慢慢穿越惊讶、无助、愤怒……最终归于平静。这时冷不丁听到展厅中冒出一句:“我会死的”(杨振中,《我会死的》,2010至今),刚刚极度紧张后的分崩离析反倒感觉消解在了这一听起来近乎幽默、轻松的寓言式宣告里。而陶辉的多屏影像装置《你好!尽头》(2017)则通过把现实揉进虚构表演,用碎片化的叙述演绎了诸多有关终结的可能性。题目中的“你好”似乎为片中的诸多对白增添了几分积极浪漫的色彩:面对尽头,我们似乎没有理由害怕去亲历种种无法回避的痛苦与结束。

林天苗对她1995年的代表作《缠的扩散》的重现将我们的目光从人引向了物:锋利的钢针与柔软的绵线——两种截然对立的材料借助数量的增幅催生出不断延绵的心理指涉,每一个棉球与长针之间彼此对应,让人忍不住联想到犹太秘教教义用来解释宇宙神秘的因果关系的“原质”(Sefirot)。同样带有这种神秘主义感观的还有梁绍基的装置《寂然而动》(2013-2014)。圆形场域所形成的光影遮罩增强了现场的仪式感,蚕丝的细密轨迹与圆阵之上类似“达摩克里斯之剑”般的钟摆悬石试图提醒我们生死循环的周期性,以及个体与母体的永恒联结。而安·罗夏(Anne Rochat)在作品《此时此地》(2018)中试图通过行走来融入她想要接近的世界。身处玻利维亚乌尤尼盐沼水天一色的环境里,极度真实的置景反而增强了某种虚幻的梦境感。四个多小时的成片影像与静谧的背景音乐让人陷入沉思,生命究竟代表什么?在当下,它或许就是某一瞬间的出神或是入定,人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位置,以及与周边万物的联系。

置身美术馆中庭,黄永砅巨大的装置《羊祸》(1997,2015年重新制作)在人、牛、羊之间搭建了一条吊诡的循环食物链。当突如其来的灾祸发生时,不确定的现实总是迫使我们不断回溯起源,最终发现,我们既是这场雪崩的起因,同样也身处其崩塌的过程及其结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