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 “班味剧场:如何更好地工作”展览现场,2024. 图为谢燚作品 《罗密欧与朱丽叶》,2015.

    班味剧场:如何更好地工作

    新绎美术馆 | ENNOVA Art Museum
    河北省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源道与新开路交叉口南300米
    2024.09.14 - 2024.11.13

     

    在流行文本的语境中,“班味”似乎主要指的是办公室白领工作的疲惫、倦怠和疏离。不过,“味”这个字眼所暗示的弥散性让展览“班味剧场:如何更好地工作”得以将一种更为宽泛的社会性情绪作为呈现对象。作为新绎美术馆青年策展人计划的第一个项目,这场由张嘉伟策划的群展把以传统制造业的流水线工人,互联网时代的平台众包零工,以及承担琐碎家务的女性劳动者为主体的14组作品组织在了一起。和电脑桌边的“社畜”生活相比,策展人对上述劳动的关注和着墨似乎更多。在展览前半部分,彭文彪、一米的《彩云追月》(2022)和谢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2015)的柔情浓度几近溢出。前者搭建的极其具体的女工宿舍里,欲念和爱被高度媒介化,制衣厂女工阿云在刷短视频和远距离网恋中构筑想象中的亲密关系。在后者里,男女工友们关于劳动、爱情与梦想的回答被拆分和重组,次第从各个音箱中播放出,成为散漫且无法分辨主体的话语星云。影像画面背景中,东莞工厂里斑驳的产品传送带如同承托和运送这些碎语的“银河”。

    另一方面,或许是由于展览章节的过度划分——14组作品共对应了6个章节,宏观的章节阐述有时让人觉得策展话语趋于闭环。几件作品自带的标语和还原的办公室场景甚至给人戏剧舞美的错觉。不同的劳动主体或被艺术家被动地代理,或主动地轮番出场,以至于我不得不在观展过程中不断提问自己:这究竟是谁在劳动,是谁散发的“班味”,是谁制造的美学和语汇?在这个意义上,林博彦的影像装置《人类劳动力的高速公路》(2022)给出了及时的提示。艺术家通过亚马逊的众包平台,指示接单者关闭他们面前的电脑显示器,再手持手机拉近与推远拍摄自己目前所处的工作环境。在清晰度本就不佳的画面轮播中,凌乱的桌面和蒙尘的电脑黑屏映照着不同肤色和年龄的面孔,他们面无表情地使用着品牌各异的智能设备,完成艺术家的古怪指令以获得收益。这个匿名的数字劳动市场得以散逸出鲜见的生活感和“人味”。

    此外,现实里严峻的劳资结构或者劳权受损境况显然是难以直接登场的,可能的抗争及其后果只能以某种低调的方式穿插其间,比如任一飞的《外卖计划》用两个抖音短视频提醒着观众,某外送骑士联盟组织者后来的不知所踪。

    最后,2016年一度被称为“B站神曲”的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的《感觉身体被掏空》将我从当代艺术的修辞中彻底解离。视频里那个优雅而荒诞的音乐厅舞台与此次展览标题里的“剧场”也形成了某种悬停空间的互文。剧场,作为一种集体情绪的提炼与演绎,无需承诺乐观的改良,也无责组成阶级联盟。三分钟的情动合唱所形成的临时空间里弥漫着“打工者团结起来”的幻觉,它像除臭香氛一样,将我身上此时此刻的班味冲淡了些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