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严培明个展:童年的风景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UCCA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 4号路
2009.06.19 - 2009.10.11
《童年的风景》是严培明首次弃画布而尝试装置的作品。这位以擅长肖像画著称的留法画家,对将旗子倒置并用鼓风机将画作吹起的方式,并没有特别学院派的解释。空而大的展厅里,两排并置罗列的画布,巨大的鼓风声和画布上的肖像画,扭曲而自然。画家这次选择的对象也呈现出一种随机性:忧心忡忡的男孩儿,表情绝望的女孩儿,哭闹皱眉的婴孩儿,黑白油迹与水彩般的画法,将背景模糊的孩子与表情背后隐藏的身份感一一呈现出来。被抽象地表达出的命运感,是这次展出的34幅肖像的重点。愤怒、紧张、不安、期待、微笑与思索,画家借以人的面孔展示不同阶层、环境下的人物对待命运的态度。游走于间的几分钟内,使观众不得不细心审视画家对单纯人物的凝视与同情。
从画家严培明以往作品中对黑、白单色系列的偏爱,不难看出他对减法法则的贯彻与个人理解,他自己也坦言“我向来不觉得有必要在人物周围放置东西,我只想画人像”。34幅肖像的背景自然简洁,大面积的黑色与水彩画法的痕迹,让画面主角——未来一代们的风貌与姿态自然地直指人性。画家更直接在展厅的墙壁上作画,名为《世界风景》的画作显得忧伤而充满希望。整个展出的作品强调画家的一种主观关注,旗杆下被硬风吹起的“孩子们”,倒显得弱势而孤立。这与画家在卢浮宫展出的作品《蒙娜丽纱的葬礼》表现出的挑战态度不同,《童年的风景》除了在形式上抛弃画布,更有一种想借助装置与观众对峙的欲望。画家讲“只有在画室里,我才感觉更快乐”,与严培明其它表现生命主题的作品相似,这次展出也很坦然地表达出一种倾诉愿望。比如他自己的肖像画,他与父亲命题的画作,对死亡悲观又好奇的态度,让《童年的风景》也浸了点宿命的灰色。
与被吹皱的画布相比,巨大到令人反感的鼓风声逼迫你必须全神贯注直视每一幅肖像的神情。线条、色彩与光的运用可以忽略不计,倒是这些画作上的孩子们常常透着一种成人般的世故与惆怅,让人不得不怀疑画家对“童年”命题的兴趣源于自己孩童时的各种微秒心理。任何一件艺术品,都逃不开艺术家对一种命题的始终关注。那么画家严培明的这次全新尝试,我们更愿意称它为一件“可以凝视的装置”,纪念和表达人类始终不解的疑惑,并把你重新带回被审视的位置。
文/ Amy Huo